关于抑郁症成因的不靠谱科普
我看过一个科普,关于抑郁症的生理改变目前主要有两种假说。一种是比较常见于多数科普的,神经递质假说。因为大脑内的一些神经递质分泌异常(常见的有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导致人没有精神,开心不起来。目前大部分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也是围绕“保持和增加神经递质的浓度”来的。 还有一种假说是,抑郁症可以理解为神经联结出现问题。长期的压力和负面情绪,会导致一些神经突触和神经细胞受损,与情绪情感相关的部分神经之间联结效率变得低下。治疗需要的是重新构建这些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结,增加新的突触。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好像还没有明确结果,但心理咨询在这方面好像已经被证实是有效的。我有限的知识了解到的是,心理咨询为何会对大脑的神经联结有好的影响,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有没有人对此有更多了解?希望有人能告诉我我有没有搞错,或者有没有最新的研究成果。) 之所以是假说,是因为目前这些都不能解释全部的抑郁症,不同的患者可能会很不一样。从症状来说,有的人深受失眠和食欲不振困扰;有的人痛苦的根源是兴趣缺失,做什么都提不起劲来;有的人药物治疗对他的效果不太好;有的人似乎只能从哲学角度来解决,是存在主义的议题……这可能也是为何治疗抑郁症,目前公认是药物和心理治疗同时进行效果最好。大概正是因为我们对到底哪种方式更容易起作用并没有那么确定。一般观点是,得抑郁症的原因不是单一的,所以需要多管齐下。 正因为一种疾病的成因如此复杂,我们在讨论一个人的疾病时,真的不能太自以为是,高高在上。大多数信誓旦旦的说别人为什么得病,只为了佐证自己那片面的观点的人,都挺让人讨厌的。事实上,那些公众能知道的刺激因素通常只是一小部分的原因,甚至可能不是原因。 另外,重度抑郁症虽然会导致自杀风险升高。但抑郁症种类很多,它并不是一种一定会导致自杀的疾病。其实,讨论对自杀的理解应该单独讨论。有学者认为,自杀应该作为一种疾病来对待,为了临床上更好的理解和帮助病人。它是一种疾病,所以它理所当然可以治疗(同样也理所当然有可能治疗失败)。 下次有时间,再探讨自杀相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