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57项目还有翻盘的希望吗?


瀚海狼山认为,俄罗斯有关部门把T50项目改名为苏57这种正式的服役编号,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个项目面临的困难和尴尬。资金不足和三哥作为重要的金主,扬言退出只是问题的一方面,更重要的,很可能在于俄方的战机设计师,在对五代隐身机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上,本身就没有达标;从设计方案的框架和目标定位上,就走上了一条不可能走到尽头、达到目的的弯路。这造成苏27项目虽然已经研发了快20年,但是距离最初的设定目标正在渐行渐远。
这款飞机从根子讲,就是一架“拍扁了的苏27”!从基本布局上,仍然没有摆脱苏27气动布局的窠臼。苏27说到底,是一种吊挂发动机的飞翼式常规布局,这是一种亚音速气动效率很高的迎风体设计。这种设计的优点,在于产生升力的不单单是机翼,而且机体和进气道的迎风阻力差,也会变成一种向上的升力。
而且具有静不稳定的特征,飞机容易自己抬头。因此苏27的低速性能和稳定盘旋性能,可以用极好来形容。失速速度在3代机中是相对非常低的。但是这种登峰造极式的气动方案,却未必适合五代隐身机对超音速机动的要求。

五代机需要在超音速时,仍然具有巨大的敏捷性和操纵可控性。飞机在超音速时,升力中心会显著向机体的后部移动,那种在亚音速和穿音速下容易抬头的静不稳定设计,就会在超音速时因为升力中心的后移而变成了负面因素,操纵性和敏捷性都会大大下降。而且会对飞控软件的编写带来难以克服的困难。F22A在这方面曾经大吃苦头,而且为此坠毁了2架原型机。要彻底解决这个方案,只有采取歼20的非常规布局或者F23的常规但却比较怪异的布局方案。
苏27的其他致命弱点还有,虽然进行了局部的修型,但吊挂式双直筒进气道这种明显不符合五代机的设计,决定了会正面暴露发动机的风扇!这会导致最重要的正面反射指标,严重不合格,这是其想作为隐身飞机致命缺陷!
不论美国的F22、F35,还是中国的歼20、FC31都是镶嵌式的肋部进气道,而且内部有S弯曲,雷达波从正面探测不到发动机的风扇;而苏57的吊挂式直筒进气道,根本做不出弯曲和对风扇的彻底遮蔽。
苏57的外形,也难以做出机身隐身大弹仓。因为可选择空间最大的两台发动机之间的腹部,本身就暴露在外。一旦苏57打开他的主弹仓,强烈的气流冲击,将导致整个机体的结构强度瞬间下降!有机体空中折断的危险!

苏57还在试飞中出现发动机失火,导致一架原型机接近报废的事故。至今只有6架或者7架原型机在试飞。而且两台后部分离很远的发动机,会在超音速时产生很大的额外阻力,也没有见到俄方对两台发动机采取任何降低隐身指标的措施。
说到底,狼山认为,苏57若老老实实的承认自己是个外挂武器的3.75代,还是会得到很多表扬,若硬往标准5代机的行列里挤,是自讨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