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展


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国家博物馆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展,200多件齐文化腹心地区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至秦汉时期精品文物,全面、直观地展示了海岱之间的齐地文化。

鸟柄青铜灯:此次展出的国家一级文物之一。这是一件浅盘豆形灯。浅盘中央有一个锥形灯柱,在盘底一侧伸出一个圆柄,柄上铸有一只小鸟,低首引颈,口衔盘沿,两翅并找,尾部上翘,并呈扇形散开,适于用手把持。鸟足用铜销固定于树上。小鸟全身刻画纤细的羽毛,造型精巧灵动,神形兼备,意趣盎然。


错金银青铜盒:此盒周身皆饰有错金银花纹,器型庄重雅致,纹饰精细流畅。器腹有四周错银细弦纹。器盖饰有双龙交尾和双鹿互牴纹饰,另有四龙、双虎纹饰。该青铜盒出土于淄博市临淄区商王墓地,可能是祭奠礼仪所用。

水晶串饰:郎家庄一号东周墓出土。该墓数次被盗,出土的玉、石、料器主要包括玉髓、玛瑙、水品、紫晶、桔红石、琉璃、滑石、石灰石、方解石等,有的还保持着原始的串法。

瓦棱纹青铜敦(一对):辛店二号墓出土,三足铜敦两件,形制、大小均相同,属成对使用的食器。铜敦是东周时期产生的一种新的食器类型,齐国铜敦不仅数量丰富而且精品多,倍受学界重视。敦的自名最早见于齐国之敦(“齐侯”敦、“陈侯午”敦),但在楚国等地却有“盏”等其他自名,表明该类器物的命名和使用具有一定的区域文化差异。

透雕双龙玉环:此玉环为白玉质,色泽温润,纹饰精美。环上以浮雕、透雕的方式雕刻两条蟠龙纹,身侧有云纹。两条龙刻画生动,矫柔相济,婉转曼妙,堪称古代玉器艺术精品。装饰性玉环、玉佩在周代墓葬中较为常见,它们通常以动物造型居多,尤其以龙、虎形玉佩为甚。

陶舞俑:赵家徐姚二号战国墓出土。这批陶俑组合有序,造型优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墓主人的生活习惯及其社会地位。此外,这些陶俑雕刻细致入微,服饰色彩艳丽,让人们对战国时期的齐国服饰文化有了更具体的了解。


齐国瓦当:这些临淄齐国故城内出土的瓦当均为半瓦当,树木纹半瓦当最为常见。




金鐏:鐏为兵器木柲下端的金属套,一般戈、矛、戟等木柲较长的手持类兵器都配有鐏,以防止木柲下端受损或腐坏。这是一件青铜戈所配的金鐏,其銎孔呈杏仁状,下端较细,器身饰四道凸弦纹及卷云纹,线条流畅。这件金鐏铜戈应为仪仗器,非普通实用器。

(本文所有图片均为笔者拍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