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韵 —— 信报
余韵 —— 信报 (3/4/2003)
四角苦恋、撞邪、抑郁、雌雄莫辨、风华绝代… 张国荣堕楼身亡的报道覆盖了大部分报章的头版和多页篇幅,合拍了一出高潮迭起的煽情连续剧。然而,这位一代巨星的日常生活也可以剪辑成一出平实的小品电影 ~ 逛街、看书、逛画廊、到剧院看演出,同时与朋友闲话家常谈文说艺 ~ 咦,竟有点像伊力‧卢马的电影?
最爱现代水墨画
艺倡画廊的主人金董建平认识了张国荣多年,两人对艺术的喜好十分接近。『七八年前,他开始到我的画廊看画,每次搬屋都来。他最爱中国现代水墨画,特别是黑白色的,前卫艺术则不大喜欢。虽然他也在拍卖会上买过齐白石,但不刻意追求名家,品味十分好,本港水墨画家吕寿琨的作品他尤其欣赏;亦买过李华生、赵春翔的昼。『可惜,近两年他己少来…』金董建平的声音带著失落和惋惜。
张国荣最后一次在画廊购买的作品是美籍华裔雕塑家费明杰的(桂花)系列。『张国荣是个会看文学作品的艺人。记得有一次,跟他提及白先勇的《树犹如此》是篇好作品,他主动拿了书,当场找了个角落,乖乖地把全篇读完。』香港文学史专家小思说,知道他也读张爱玲的作品,喜欢她写的细腻、细致。巧合的是,张国荣会演出的电视剧《侬本多情》,就照搬了张爱玲的短篇小说《第一炉香》的故事。『教最后一年的中文课,有一个『文学与电影对读』的课程,其中选了改篇自李碧华的《胭脂扣》和《霸王别姬》作为教材,我当时抱著姑且试试的心态,邀请他到中文大学讲课,以他参与改篇文学作品电影的经验,作为演员的角度,与学生分享及讨论,他竟然一口答应。』
到现在小思还心存感激,因为很少演员会到大专院校分享自己的演出态度,更令她印象深刻的是,他很认真,『他准备得很好,和学生讨论演员如何摸索文学作品裏人物的个性,他说很努力演好程蝶衣、十二少的角色,但有时也有隔离的地方』。那次在大学裏很为轰动,张国荣也好好地做了台上讲者的角色。
专心看《行草》
张国荣为了搜集三四十年代上海电影的资料,与电影研究工作者黄爱玲有过一面之缘。『与他谈电影,谈到《霸王别姬》时,他坦白地说陈凯歌是不明白『情』的,我觉得他看得很准、讲得很到。在香港的演艺圈裏,不是人人有主见,特别是面对大导演,未必敢批评。他认真地搜集资料,带著艺术家执著的一面,这样难得地认真的人,在香港演艺圈中并不多见。』想到他一跃而下的决绝,感到惋惜之余,黄爱玲联想到马徐维邦执导的《秋海棠》裏,吕玉饰演的秋海棠也决绝地选择了同样的方式结束生命。
很多记者都说在六星级酒店偶遇过张国荣,但本报记者周淑贤最后一次见到张国荣,则在文化中心大剧院:『去年看新视野艺术节云门舞集的《行草》,暗黑中看到张国荣就坐在我的后面,并列而坐的还有徐克、施南生夫妇、带著小女儿的林青霞、石琪和陆离。悄悄往后望了他几次,整个表演中他都静静地专心地看。当时大家都是观众,没有尽记者的责任上前问他对林怀民作品的感观。但完场后仍远远跟在他身后,看著他逗弄著青霞的小娃娃,直到上了车,他的背影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