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凤主任:睡眠障碍,其实是不容忽视的“慢性杀手”

个人简介:
太原科大门诊主任,原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科主任,曾进修于中国医科大学心理科主任,从事精神科临床诊疗工作近30年,具有扎实的精神科理论功底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精神科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能精准诊断和治疗。多年来潜心研究,博采众芳,积淀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擅长运用传统中医诊疗技术与现代医学、心理学相结合治疗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惊恐障碍、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疑难精神疾病,疗效显著。获省级课题一项、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一项,在国内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迄今为止,通过科学检查规范治疗已使众多患者恢复精神健康并顺利回归正常生活。
擅长领域:
擅长各类精神心理疾病如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惊恐障碍、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治疗,对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病因不明、长期服药、复杂疑难性患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和治疗方法。
行医格言:
充分利用现代医学技术,竭尽所能让所有人健康。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与健康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对一部分人而言,睡个好觉却是件奢侈的事。
目前我国睡眠障碍发生率日益升高,青少年睡眠障碍发生率约为26%,老年人群中睡眠障碍的发生率约为35.9%。
睡眠障碍是“慢性杀手”
根据研究证据表明,充足的睡眠可以维持大脑功能的正常运转,有助于学习记忆、调节情绪、恢复体力等,保障我们的身心健康。
而睡眠障碍则会导致人们的精神压力增加,从而引发多种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生。

比如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可引起多种躯体疾病,如高血压、心肌梗死、高脂血症、肥胖、免疫功能失调等;还能带来认知受损,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
可以说,睡眠障碍是不容忽视的“慢性杀手”。
这些因素会影响睡眠质量
想拥有好的睡眠需要注意什么?影响睡眠的因素有哪些?
1.光照:
研究发现,与夜间睡在灯光昏暗的房间相比,睡在中等强度的光照环境下会损害心血管功能,并在第二天早上导致胰岛素抵抗水平升高,从而增加人患心脏病和糖尿病的风险。
2.温度:
有研究发现,环境温度可以改变生物的睡眠结构,并对褪黑素的分泌产生关键作用。
因此,适宜的睡眠温度有利于让人们享受一个结构更优、质量更好的睡眠。
3.饮食:
饮食会影响睡眠质量好坏,科学饮食有助于睡眠。
最好不要在睡前吃东西,晚餐最好在睡前2~3小时结束,晚上也不要吃太多东西,不要服用咖啡、浓茶等兴奋性物质。

解决入睡困难有方法
当我们感到入睡困难时,不妨有意识地想想那些最能使自己感觉舒适、温馨的美好情景。
不要抱着“一定要快点睡着”的暗示和担心,强制观念妨碍身体进入睡眠模式。
用积极的想法来鼓励自己,换个角度来看待引起烦恼的事情。
调节睡眠可以使用睡眠限制、放松训练、刺激控制疗法等方式。
睡眠限制,就是缩短卧床清醒时间,将躺在床上的时间严格限制为真正睡着的时间,增加睡眠压力以促进快速入睡。

放松训练,就是进行渐进性肌肉松弛训练、冥想。
刺激控制疗法,就是当出现困意时才上床,当睡不着时要离开床,在卧室里只做与睡觉相关的事情,每天固定时间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