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文物进校园公益活动:让“慢”艺术走进“快”生活
2022年9月22日,第二届“文物墨影,纸上春秋”书法文物志愿服务校园行活动,走进济南市罗而小学和济南市历城区里仁学校,激发了百余名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为传统文化普及的“燎原之势”点燃了“星星之火”。

惊艳:古朴精致的艺术之美
“那里摆着的是什么?过去看看。”
“原来是王羲之的字,我学过的!”
“王羲之!怪不得这么好看啊!”
如果一开始吸引学生的是陌生带来的新奇,那么后来让学生久久不愿离去的是书法文物作品的魅力。学生围在书法文物喷绘作品面前,讨论碑帖内容、字体区别,相互交流自己对书法的认识。“大家喜欢学习书法吗?认识这些作品吗?”

讲解员从提问开始,与学生展开关于书法文物的问答互动。随着讲解的深入,学生发现惊艳的不止作品本身,还有其背后的历史渊源。《黄庭经》被称为《换鹅帖》的背后原因,唐太宗喜欢谁的书法作品,讲解员带学生透过作品在历史长河徜徉,短短几分钟点燃了学生对书法文化的向往。
求知:笔画间的规矩和自由
2022年9月22日上午,在书法专家胡岩的知识讲座中,罗而小学的学生感受到了点横中蕴含的深厚知识。学生在讲座中了解到,汉字记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书法便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像树根一样支撑着中华文明。“点如高峰坠石,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枯藤,戈钩如百钧弩发。”胡岩用欧阳询《八诀》中的话说明书法一点一横里藏着的大学问,引导学生感受书法博大精深之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书法流露“正气”,写书法就得讲究规矩。在讲座中,学生知晓了书法“逆入平出”的规矩,即下笔时笔锋要从相反方向逆锋入纸。“欲往下来,先从上起;欲往由来,先往左去。”此番话引起了学生的赞叹,他们表示:“书法真是有意思,从反方向入手,看似不合规矩的做法,却是最大的规矩。”

2022年9月22日下午,里仁学校的学生通过书法感受到了艺术的自由气息。自由首先来自于自然。胡岩介绍了书法和飞鸟飞翔、骏马奔腾等自然界中运动轨迹的关联,指出书法是心绪通过笔墨在宣纸上流淌的痕迹。书写的自由还来自于随心的选择。专家指出,性格不同的人可以通过不同的书体表达情绪,学习书法时可以按照兴趣选择字体临摹。书法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练成,兴趣是坚持的源头活水。听罢讲座,学生表示自己”松了一口气”,“我觉得老师说出了我的心里话,我要从我喜欢的字体开始学,按照我自己的意愿学。”
热烈:大型“粉丝见面会”
“一手好字,首先是教出来的,其次是练出来的。”在胡岩的鼓励下,罗而小学和里仁学校的学生拿起笔动手临摹。基础较好的学生“一挥而就”,请老师点评指导;基础较弱的学生也不气馁,一笔一画认真书写。专家一边亲自动手教学生写,一边在理论上指导学生:“上边粗下边就可以细一些,上边静下边就可以动一些,这样整体就可以形成对照。”临摹结束后,学生纷纷涌向讲台请专家签名,将带有签名的宣纸仔细折叠,小心存放。“老师给我签名!我还没有呢!”学生兴高采烈,课堂变成了大型“粉丝见面会”。

融合:从“慢”艺术到“快”生活
经过了书法“慢”艺术的熏陶,来自莱商银行济南分行的主讲人为里仁学校的学生带来了以“争做安全小卫士”为主题的金融知识讲座,向学生普及了金融网络安全知识。在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给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为提高青少年金融防范安全意识,主讲人通过视频短片的形式,从青少年感兴趣的游戏虚拟财产入手,联系实际向学生讲解了金融网络诈骗案例,普及应对网络诈骗陷阱的措施。

主讲人提醒学生提高在网络生活中的安全意识,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保持“清醒”,不可沉迷在网络之中,被网络掌控。


“老师,你们还会再来吗?”活动结束时,学生不舍地问道。“字如其人,立品为先”,书法有着引领美育和德育的作用。为将书法的作用落到实处,本项公益活动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莱商银行、文化大观杂志、山东博物馆等社会多方力量共同为活动助力,让书法文物真正在教育中“活”起来。(文/高菲 赵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