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朱文的《海鲜》看张爱玲的《色戒》

2020-12-31 10:05 作者:衔芦雁  | 我要投稿

从朱文的《海鲜》看张爱玲的《色戒》

    题记:本文初稿大概写于2005年的某个时候,后面部分完全引用龙应台的文章,两部分拼凑在一起。那时我很迷第六代电影,穷尽一切手段收集有关第六代的资料,一个偶然的因缘,我得到了《海鲜》的剧本,细读之下,运用当时所谓的女性主义理论分析模式,从两性政治学的角度解读写下此文。现在看来,当时的想法是浅薄的和不成熟的,但我基本没有大改,因为这也是思想发展的历史。

    两年后的2007年,李安的《色戒》上映,引发了热议,后来看完电影就有找张爱玲原著小说阅读的冲动,“通往男人的心通过胃,通过女人的心通过阴道”这话赫然出现我眼前的时候,我知道,我豁然开朗,瞬间明白了这两部电影的主旨的异曲同工之处。

    可以说,朱文和李安的影片都是对张爱玲这句话的形象注解,表现上看,两位导演中答案与探讨似乎是矛盾的,一个是怀疑,一个是默认,但实际上,朱文和李安对两性关系的探讨我认为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即根据不同的情境,结果有在两极游弋的可能。

    如果你理解了《海鲜》对两性关系的洞察力,从这个基本论点来看李安和张爱玲的《色戒》,你就觉得游刃有余了(当然电影和小说不是完全一回事,这个暂且按下不表)。

    但从作品的现实机遇来说,却大不相同。朱文的《海鲜》长期处于地下,长久不见天日,只得到国内外小圈子的首肯并为之击节赞叹。李安的作品,名利双收,女主演后因此被封杀的传闻更是圈内偷偷谈论的话题。这也是中国电影发展而引出的的一个小插曲吧,可以留给后来者悉心研究,反映我们曾今走过怎样一段心路历程。

顺便说一句,我强烈抗议广电总局对《色戒》部分激情戏的删减,不是因为我作为男人爱看,而是因为,这些删减戏份完全阻碍了人们对《色戒》主题的理解,电影若不能充分表现出作为动物本能的王佳芝肉体欢愉,怎能让人信服后来紧要关头她对易先生的故意放水行为?

朱文对“性的力量”的态度是怀疑的,但李安对此确是默认或者叫理解和认同的,本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自知之明,我下文全部引用龙应台发表在“南方周末”网站的文字,就很荣幸的坐一回“文抄公”吧,网文地址见后。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下部分摘抄自龙应台文章)

                                                                     性在绝望里
        床戏演得那样真实,那样彻底,使我对两位演员肃然起敬,但是,如果不是演员对导演有极度的信任,这样没有保留的演出是做不到的。李安是如何说服演员在这部电影里,激烈而直接的性是必要的呢?
      我相信它的必要。
    张爱玲的这篇“不好看”的小说,之所以惊世骇俗,主要是因为小说中违反世俗的黑白不分、忠奸不明的价值观。一般的作者去处理女特工和汉奸的故事,难免要写女特工的壮烈和汉奸的可恶。张爱玲的女特工却因为私情而害了国事,张爱玲的汉奸,也不那么明白地可恶,长得“苍白清秀”,最贴近的描述,透露的倒有几分可怜:“此刻的微笑也丝毫不带讽刺性,不过有点悲哀。他的侧影迎着台灯,目光下视,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颊上,在她看来是一种温柔怜惜的神气。”
    更“严重”的是,女特工之所以动情,那情却也不是一般浪漫小说里的纯纯的爱,而是,性爱。“事实是,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个热水澡,把积郁都冲掉了,因为一切都有了个目的。”征服一个男人通过他的胃,“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如果王佳芝背叛了她的同志,是由于她纯纯的爱,她还可能被世俗谅解甚至美化,但是,她却是因为性的享受,而产生情,而背叛大义,这,才是真正的离经叛道,才是小说真正的强大张力所在。“她最后对他的感情强烈到是什么感情都不相干了,只是有感情。他们是原始的猎人与猎物的关系,虎与伥的关系,最终极的占有。”就权力的掌控而言,易先生是“猎人”,王佳芝是“猎物”;就肉体的释放而言,王佳芝可能是“猎人”,易先生是“猎物”。

图片来源网络


    因为有如此浓烈的“色”,才会有危险而肃杀的“戒”。易先生把一枚“戒指”圈在王佳芝的手指上,究竟是易先生施“戒”于王,还是王是易先生的“戒”,恐怕是一个辩证关系、互为连环。“虎”和“伥”是什么关系?“伥”和“娼”又是什么关系?在小说里,性写得隐晦,但是张爱玲仿佛给李安写了导演指示:“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是一个写在剧本旁边的导演指示。导演完全看见了性爱在这出戏里关键的地位,所有的戏剧矛盾和紧张,其实都源自这里。
    李安对性爱的拿捏,非常精准。头一场床戏的暴虐或可被批评为缺乏创意,因为专家会指出,这种性的暴虐在纳粹电影里常会出现,用来凸显”权势就是春药“的主题。但是在其后的床戏中,两人身体之极尽缠绕交揉而神情之极尽控制紧绷,充分呈现了两人对自己、对命运的态度:易先生对战事早有坏的预感,知道自己前途堪虞。王佳芝更是走在火烫的刀山上,命提在手里。两人的表情,有绝望的神色,性爱,是亡命之徒的惟一救赎也是最后一搏;加上一张床外面的世界是狼犬和手枪,暗杀和刑求,阴雨绵绵,“色”与“戒”在这里做最尖锐的抵触对峙,李安把戏剧的张力拉到接近断裂边缘。
    张爱玲曾经深爱胡兰成,胡兰成曾经伤害张爱玲。张爱玲对于“汉奸”胡兰成,有多么深的爱和恨?不敢说,但是在《色,戒》里,王佳芝身上有那么多张爱玲的影子,而易先生身上又无法不令人联想胡兰成。《色,戒》会让张爱玲涂涂写写30年,最后写出来,又是一个藏的比露的多得多的东西,太多的欲言又止,太多的语焉不详,太复杂的情感,太暧昧的态度,从上世纪四零年代她刚出道就被指控为“汉奸文人”这段历程来看,《色,戒》可能真是隐藏着最多张爱玲内心情感纠缠的一篇作品。
    《色,戒》,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写郑苹如和丁默邨的故事,实际上,那幽微暗色的心理世界,那爱与恨、“猎人与猎物”、“虎与伥”的关系,那“终极的占有”,写的哪里是郑苹如和丁默邨呢?李安说,他让梁朝伟揣摩易先生角色时,是让他把丁默邨、李士群、胡兰成、戴笠四个人的特质糅合在一起的。汤唯演的,是王佳芝和张爱玲的重叠。
    性爱可以演出这样一个艺术的深度,Bravo,李安。


从朱文的《海鲜》看张爱玲的《色戒》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