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瘟疫始于大雪(12.7)衰于惊蛰(3.5),跟今天的新冠肺炎有关系吗?

始于大雪:2019/12/07大雪
发于冬至:2019/12/22冬至
生于小寒:2020/01/6小寒
长于大寒:2020/1/20大寒
盛于立春:2020/2/4立春
弱于雨水:2020/2/19雨水
衰于惊蛰:2020/3/5惊蛰
完于春分 : 2020/3/22春分
灭于清明 : 2020/4/04 清明
在古代,科技不发达,智慧的古人从中医中寻求对抗瘟疫的办法。在长期的实践中,中医已经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并发现了一些瘟疫的发展规律。“瘟疫始于大雪,发于冬至,盛于立春,衰于惊蛰”,这句就是其中之一。

要了解这句俗语,首先要明白其中的几个时间点。大雪、冬至、立春、惊蛰都是古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很多人小时候都背过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由此可见,大雪是一年中的第21个节气,冬至则是第22个,立春是第1个,惊蛰则是第3个。为什么中医说古代的瘟疫具有“始于大雪,发于冬至,盛于立春,衰于惊蛰”的规律呢?
始于大雪
大雪节气之后就是冬至,即将迎来“三九”天气。也就是说,大雪节气来到,意味着气温越来越低。中医认为,天寒地冻、万物蛰伏,自然界的生物都蛰伏起来,人体的免疫力也开始变得低下,这已经得到现代医学的证实。现代医学认为,人的体温在37摄氏度是正常的,体温降低,自身免疫力也会下降。而现在很多人天天测量体温,都是多少度呢?很多人都在36.3-36.8摄氏度之间。

发于冬至
冬至到来,气温进一步降低,西医说人体免疫力也随之下降,中医认为人体“阴气渐旺阳气转弱”,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说法不一而已。人自身抵抗力差了,病毒的活跃性却越来越强,因此冬至前后是瘟疫的发展期,所以说“发于冬至”。
盛于立春
立春前后,气温仍然较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病毒已经达到了“全盛期”。可以这样说,立春之前是一直在“上坡”,立春前后则处在顶点上,所以说盛于立春。

衰于惊蛰
俗话说“盛极而衰”,到达顶点之后,马上就要走上“下坡路”。惊蛰时节,春回大地,春雷滚滚,气温升高,万物复苏,人体经过一个冬天的收藏积蓄,实力复苏,三阳开泰,免疫力增强,不容易受病毒袭扰。再加上气温升高也有利于降低病毒活性,所以说“衰于惊蛰”。
在二十四节气中,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
惊蛰前后回温较快,许多在寒冷冬季冬眠的昆虫或动物,会逐渐被春雷惊醒,结束蛰伏的生活。愿这个万物复苏的节令,也能带给热爱生活的人们好运。春声入夹钟、天籁奏姑洗,万物出乎震、百虫齐乎巽,众生皆不蛰伏眠。桃始华,燕北来,春归此地始相见。一羽轻雷惊蛰后,细数烟雨落梅天,推门望春气,掩卷有谁知此意,一窗新绿待啼鹃。
惊蛰日,全国大部分地方气温上升到0℃以上,天气转暖,大地回春,九尽花开,万物萌动。“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从惊蛰起,北方大部分地方进入春耕时节,农人们一年的忙碌,也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