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方向2024年考研上岸指导

2023-10-11 17:44 作者:新祥旭考研佳明老师  | 我要投稿

本方向综合运用新闻学、传播学、语言学、文学、艺术学、美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原则,研究全媒体领域中播音主持与有声语言艺术创作的活动规律和方法。本方向以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关注新媒体中的口语传播活动以及公众表达体系当中的各种口语表达活动,研究和探索播音主持艺术及公众口语表达的基本规律、实践方法、传播模式,以及历史和现状、文化内涵、社会影响等问题,力求为促进播音主持艺术、有声语言艺术创作水平的提升和全民族语言文化素养的提高做出贡献。本方向孕育于新中国的人民广播播音事业,目前已拓展到语言传播及其文化传播的研究领域,在全国的传媒领域、艺术学领域影响广泛。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方向及其前身于 1978 年获批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1996 年获批博士研究生招生资格,本学科已积累了几十年的高层次播音主持艺术人才培养经验,在全

国语言传播人才培养领域中独树一帜。

师资队伍

本方向拥有一批理论与实践兼备,教学与创作俱佳的专业教师,包括“国家级教学名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人民政协讲坛’特聘教授”等,主要聚焦播音主持艺术学、有声语言艺术、语言传播等领域的研究,其中 11 位教授,24 位副教授。近五年来,学院获批立项 20 多个高级别纵向课题,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

国播音史》(20&ZD326)、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播音主持艺术的功能特质及历史演进研究》(21BC051)、《中国演播艺术家与演播艺术发展研究》(20BC044)和国家社科教育学项目《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民族地区普通话表达能力提升策略研究》(BGA230254)等,并承担有大量省部级科研课题与重大委托项目。

人才培养

1.主干课程 

主干课程包括:《播音主持艺术史论研究》《播音主持发声艺术》《专业创作基础》《全媒体口语表达应用研究》《播音主持业务研究》《播音主持创作实践》《普通话语音与水平测试》《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育与教学法研究》《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等。

2.科研平台

本方向依托双一流建设平台、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培训基地、中国传媒大学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中心、研究生产教融合基地等,立足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全媒发展历程,为研究生提供优质、多元、专业、宽广的科研与实践平台,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与平衡发展,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水平。

3.获奖及优秀期刊论文、发明专利等

作为双一流学科的重点专业方向,几十年来已培养了大批专家型、全媒型的播音主持与有声语言艺术高层次专门人才,除了服务传媒行业,还有大批进入高等教育机构和专业研究机构,获得了多项包括“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金话筒奖”“金鹰奖”“金声奖”等在内的国内外重要奖项。

4.学术交流

本方向为研究生提供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平台参与机会,除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级别学术会议外,本方向还设立了每年度两次的面向全国高等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高端学术论坛供研究生参与并发表论文。

毕业生就业去向

除选择在国内外继续深造的同学之外,本方向研究生主要分布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级媒体,北京市广播电视台、浙江广播电视总台、广东广播电视总台等省级媒体,深圳市广播

电视总台、苏州市广播电视台等市级媒体,腾讯、爱奇艺等新媒体制作平台,也有部分毕业生担任高校教师、企事业单位宣传等工作。

2024招生目录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83主题写作 

④883人文社科基础

招生人数:

预计招收7人(含推免3人)

【2024】783主题写作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科目主要考查考生根据给定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主题提炼、

理性分析和文字表达的能力。

二、考核要点

1.主题提炼能力:具有问题意识,立意诚正,观点明确;

2.理性分析能力:围绕主题展开论证,逻辑结构完整,论证合理;

3.文字表达能力:表述得体,写作规范。

三、考试要求

1.根据给定材料完成一篇论说文;

2.写作要件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

3.写作具体要求:

(1)标题:不超过 30 字;

(2)摘要:200 字左右;

(3)关键词:3-5 个;

(4)正文:2000-3000 字,至少应设置一级标题。

四、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长

1.闭卷,笔试。

2.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小时

【2024】883人文社科基础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科目考查考生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文学

考查考生对中国文学发展历程、文艺思潮、代表人物、风格流派、经典作品等方面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第二部分:文明史

考查考生对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发展历程的基本脉络,以及不同阶段代表性文明的主要特征、重大成就和不同文明之间交流基本状况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部分:哲学

考查考生对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伦理观、审美观、历史观的基本概念、核心命题、主要人物和流派等方面的理解与掌握。

第四部分:媒介与社会

考查考生对媒介社会学分析视野,以及媒介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维关系互动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理解与掌握。

三、试题类型

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四、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长

1.闭卷,笔试。

2.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小时。

五、推荐参考书目

1.刘跃进主编:《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张世英:《哲学导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美]大卫·克罗图、威廉·霍伊尼斯:《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澳]尼古拉斯·凯拉:《媒介与社会:权力、平台和参与》(第二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3.

历年分数:

2023:40、60、362

2022:40、60、361

 

本文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仅供大家参考

咨询课程点击主页看方式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方向2024年考研上岸指导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