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彼时正少年——观《两小无拆》有感

2023-03-08 13:00 作者:坚强的静候花开  | 我要投稿

以下言论完全主观,如冒犯了某些演员或剧,事先说声抱歉了。在我的观念里,某些演员的演技和剧情确实值得推敲。

说来也是搞笑,知道炳南这对CP是因为刷到了吵架的热搜。

然后我无意间刷到了《清明时节爱上我》这部剧,陈炳林出场时那张带着婴儿肥的脸,配上亮晶晶的狗狗眼和非常中式的长相,真的让人过目难忘,少年感的气息仿佛能透过屏幕扑面而来。于是,就为了这份难得的少年感,我走进了Pran(潘)和Pat(帕特)的世界。说实话,一开始没有带着能看到好剧的期望的,因为我刷了一些比较能叫得出名字的泰腐校园剧,从高期望变成看看颜值就得了,泰腐剧尤其是校园剧,演员演技不尬就已经算是谢天谢地了,至于剧情嘛,无非就是他爱他,他爱她或他,他或她不爱他,中间要有恶毒男女配或路人甲乙丙丁之类的三角四角关系,还要有拆散情侣的父母或朋友,然后男主们经历重重考验冲破世俗的枷锁,依然坚定的爱着彼此,最后Happy ending,如果再加上剧情中间的逻辑上的漏洞,OK,一部典型的泰腐人造糖片就可以出炉啦。但是,看过两小无拆之后,我却惊讶的发现俗套的剧情居然可以拍出新意,简单的故事架构还能够值得人深思。我有限语言无法用一句话描述我对这部剧的感受,我只能说:这是一部好剧!

谁的青春不懵懂,何人年少不轻狂。之所以说这是一部好的剧,是因为剧情能够让观众感受到真实。两小的真实在于他用简单的故事还原了青春的懵懂与悸动,年少的敏感与轻狂,甚至连吵架的戏码都吵得那么的丝滑与逼真,伴随着泰兰德的海风与沙滩,少年弹着吉他回眸一笑,看着剧中的Pran和Pat似乎能看到那个年轻的自己,无畏、肆意、莽撞、迷茫,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青春就是可以无所畏惧的勇往直前,肆无忌惮的横冲直撞,跌跌撞撞的闯荡人生。之所以怀念青春是因为她短暂且仓促,谁的青春没有遗憾呢?是一句没有说出口的告白,还是一声遗憾的叹息?我想在Pran的眼里,青春不仅仅是一只沁了水的手表、一把丢失的吉他、一个自制的拨片、一首未完的歌曲,更是一个很酷的死对头。

文艺作品的生命力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可现实却是,很多作品却在架空生活,甚至脱离生活,比如:一些校园剧的学生宿舍环境高于高档酒店、一些刚毕业的家境普通的小青年可以在北上广租住好地段大房子、一些顶级豪门继承人给女友买平价学生装还说是名牌、一些剧情为了凸显主线故事将配角脸谱化甚至集体降智等等,不说别的,就单说剧中人,世界上没有绝对好人或坏人,而人性之所以迷人就是人这种生物存在复杂性,正是这种复杂性才能延展出无限的情感。最近大火的爱在空气中我看了前两集,没错,火出圈儿的那一集我还没看,小伙伴们谁想要一双没看过那一集的眼睛啊,哈哈哈。言归正传,就是小伙伴们你们有没有发现,都是男主打赌互相追逐博弈的戏码,为什么两小的剧情看起来就不突兀?好似Pran和Pat就应该那样的不服输的相互较劲儿,那是因为导演从第一集开始就有意给观众植入观念,这个导演真的有两把刷子,第一集的剪辑很有意思,他没有用倒叙或正序的手法去将故事展开,而是用插叙的手法去铺陈,用现实和回忆的不断交叠的镜头,更能展现出Pran和Pat的竹马竹马之情及两家关系的水火不容时间之久、积怨之深,作为观众我们的直观感受是不是:哦,原来两个男主认识这么久了,不对付也这么久了。再比如,一场两家人吃饭的戏码就让导演剪片剪出了花儿,不断对比的镜头,能够给观众非常直观的感受,这两家人生活习惯、说话风格、与家人相处的方式完全不同,再加上时间久远的积怨,难怪他们会不对付。所以,在Pran和Pat互相打赌博弈的时候,观众就不觉得突兀。同样的,有一个很好玩儿的点,剧中南农背的那个肩带打结的包包,一开始以为只是道具,但是因为剧中南农总是背着它,就渐渐的发现,这包包尤其是肩带上的结很特别呢,我都想买一个同款了。但是花絮中才知道包包好像是南农自己的品牌,他有意的让包包多次出现在镜头前让观众加深印象。以上这些就是巧妙的心理暗示,一步步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给人灌输某一种观念,所以,小伙伴们可以回忆一下你的一些观念的形成,你以为是你自己思考之后的结果,但是再纵深的想一下,你思考的过程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有一种言论说人的一生是安排好的,很多人觉得是迷信的说法,其实我觉得不是呢,从人记事的那天起,所做的每一次大大小小的选择都是在明示或暗示下形成的,你周围的人、周围的事儿、所处的环境,大到家国天下、小到闲言碎语,都会影响人的选择,这也就是亚马逊的雨林的一只蝴蝶扇动了一下翅膀,太平洋上就形成了一阵飓风的道理。但是,有的小伙伴会说,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可以脱离眼下的环境,但人是社会性的,脱离一个环境还会进入另一个环境,所以,人生受选择所左右,选择受环境所左右,环境又是人所选择的,而选择环境的思维又是被潜移默化植入的,所以人生从某些角度来说确实是注定的。就像Pran和Pat的关系,明明就应该是水火不相容的两人,却因为Pa的一次落水而改变,而Pran为什么会去救Pa(帕)呢,在剧情的后面我们可以知道Pat问Pran为什么会喜欢上他,是不是一直在默默注视他,Pran说觉得他很酷,会为朋友出头,也就是说Pran的勇敢是被Pat默默植入的,那么是不是可以说Pran和Pat的缘分是预定好的呢?

世间的一切看似是一个杂乱无序的线团,但到头来缠缠绕绕、兜兜转转的都能捋出来一个线头呢!

少年心事总是诗,惘然如梦无人知。Pat对于Pran来说,他喜欢Pat吗?是真的喜欢啊,喜欢到想起他就能笑出来的程度,讨厌Pat吗?也是真的讨厌啊!从小到大做什么事情都会被拿来比较,不喜勿撩这件事他好像永远不知道。

剧集的一开始,导演有意用镜头将Pran的暗恋娓娓道来。第一集Pran和Pat初见时,Pran除了眼中有震惊外,南农在这里表现出了一个很快速的眨眼的动作,如果仅仅是死对头的话,可以用一个眯眼的动作更加形象,当然在这里我们也可以认为南农就是想眨一下眼睛;在小巷里二人的对视镜头虽然剧情老套,但是主动推开Pat的是Pran,对视的氛围已经拉满,所以谁先退却反倒是说明谁心里有鬼。前面两场戏如果可以理解为多年不见的死对头互斥反应的话,那么翻窗台的这场戏,表现的就非常的明显了,这场戏从南农和陈斌林坐到小床上开始,就让我觉得这部剧可以细品了。

先来看Pran的卧室场景设计,说实话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这个,是后来看花絮时南农说会在Pran的房间里熟悉场景,熟悉物品的摆放位置,体会人物的生活,再回头看CUT时,就会发现剧组的用心,小伙伴们,真的,无论做什么事情,用心,真的也许会有人发现你的闪光点,但是不用心,一定能会有人发现你的不足!什么事情一旦用尽全力去做到自己的极致的时候,成功的几率会成倍的增加,而且你会发现还有更高的境地可以去攀升,就算是没有成功,那也会是一场自我的突破。我们说回两小,剧的整体是由细节勾画出来的,一个剧组对细节如此用心,也难怪这部剧会火。这个场景中视觉效果最突出的是墙上的书架和画,整齐的书架和整齐的床相呼应,这与Pran的床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墙上的画呈现了笑脸图,笑脸图、生气脸图在本剧中出现很多,通常与Pran的心情相关。仔细看的话墙上有两张棋类相关图片,也象征了Pran和Pat相互博弈的关系,床头上方的画和Pran的专业相关,设计感十足。有趣的是这张卡通图,通常情况下这种图在长大后就不会出现在墙上了,这也象征着Pran对童年的难忘,同时,在这个场景中出现了Pran母亲的声音,这其实在给观众进行了一个心理暗示,Pran是一个听从母亲话的、依赖母亲、心理成熟度不是很高的孩子,也为结尾二人出逃又回归埋下了伏笔。当然南农的包包也是一个小亮点哟。有意思的点是,导演可以让Pat直接敲窗进入Pran的房间,但是却设计了一个Pat恶作剧的环节,仅用这一个小情节就将Pat的调皮、捣蛋、不按常理出牌的性格表现了出来,又是为后来Pat提出出逃埋下了伏笔,好品的是Pat刚一进入Pran的房间,Pran的母亲的声音就传来,那他们小时候和工作后在房间内的私会父母真的不知道吗?我想是知道的,这一点和结尾还是可以呼应上。所以小时候才会给Pran转学,所以在结尾处才有Pat爸别扭的喝酒和Parn妈在窗前轻微的一笑。

在两位演员坐上床之前,我并没有觉得这部剧有什么亮眼的点。直到Pat说完“我过来不是找你吵架”这句话之后,导演给了Pran一个特写,他的表情明显开始松动,但是在听到是Pa叫Pat来的时候,导演给出了一个Pran低头的远景,再抬起头来的时候,他眼神中明显带着怨愤和忧伤,于是我把这场戏又倒回去重新看了一遍,南农小朋友的眼神从不解到生气,从不耐到惊讶、心动,再到失望、委屈、怨愤,最后从无奈到妥协,说实话,我被这个00后小朋友的眼技惊艳到了。

这份暗恋到Pat死皮赖脸的留宿Pran宿舍达到了高潮,陈斌林在这场戏中将他的亮晶晶的狗狗眼、青春气息感十足的脸发挥到了极致,无辜的、窃喜的、得意的、撒娇的、无赖的、使坏的等各种眼神不断变换,小伙伴们咱们可以换个角度想,如果以上种种情绪出现在一个成熟男人脸上,演技只要稍微一打滑,就很有可能给观众造成油腻感,但是陈斌林那张天生少年感满载的脸,变换出以上种种情绪的时候只会给人一种天真无邪的感觉,让他的留宿、他的闻被子、他的裸上身、他的撒娇都装在了少年的懵懂无知的壳子里,虽说不喜勿撩,却着实让人讨厌不起来,所以……这个世界果然还是一个看脸的世界。

这场戏中,Pran和Pat一个床上、一个床下,一个试探、一个迷茫,各怀心事,却又同样的都是关于情感,Pat能将思春的小心思说于Pran听,可见在他的心里Pran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要好到他已经模糊了朋友的界限而不自知。而南农在这场戏中的情感转化也是可圈可点,少年人暗恋时那种欲语还休的羞涩感拿捏的恰到好处,在听到Pat说喜欢ink之后,瞬间红起的眼角不仅仅让观众恨不得冲进屏幕抱住他,也让南农自己留下了眼泪,安全屋中有一个场景,南农看到这里的时候留下了眼泪。剧里Pat不知道Pran哭了,剧外陈炳林抱住了流泪的南农,不论这个拥抱带有何种情感,但是确实弥补了剧外观众的心灵。

其实剧情说到这里,小伙伴们有没有发现导演的选角很有意思,南农和陈炳林这俩小朋友在花絮中我们就可以发现,真的就在打架-和好-打架中渡过的,不仅私底下吵,台面上也吵,这俩小朋友其实是相互成就的,导演有一个采访也说了这俩货总是吵架,但是不能忘了彼此的初心。正所谓,愿君长似少年时,初心不忘乐相知。

陌上谁家少年郎,海风轻拂抚忧伤。无论多大的年纪,还是会为青春的懵懂而悸动。天台的几场戏,包括吻戏有多绝这里就不加赘述了,看过的小伙伴一定会印象深刻,我想谈的是二人离家出走到普吉岛后,二人第一次过后那天清晨的戏,导演插入的空境营造出非常温馨的氛围感,配上阳光、沙滩、海风,为爱而义无反顾逃离的少年,Pran抱着吉他的回眸一笑,真的,绝了!不是杨贵妃那种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惊艳,而是岁月、时光在他一笑时仿佛都在驻足停留,他就坐在那里没有说话,弹着吉他,嘴角擒笑,眼神清亮,照亮了世界的同时,连岁月和时光都带上了温暖的颜色。落日沉溺于橘色的海,晚风沦陷于赤诚的爱,普吉岛的夏天永不停歇,我热爱的少年永远热恋。

韩国有一部腐剧叫《致我的星星》,讲述的是大明星和小厨师的爱情故事,剧情设定很吸引人,这部剧在我看来有一个非常大的缺点,就是剪辑不流畅,导致叙事跳脱,也许导演是想尝试营造一种王家卫样式的镜头美学,但是他的故事却不适合这种剪辑手法,轻喜剧不适合用文艺片的手法拍摄,给我的感觉就是整部剧画面不流畅,镜头转换突兀。而两小的整部剧用了非常多的空境穿插过渡,插叙手法的镜头转换非常流畅,自然而不突兀。整体的剧情设定,高潮迭起,比如第四集的讨论ink,第五集的天台之吻,中间几集的极致拉扯,再到Pat中枪、恋情被发现、二人逃离、回归、假装分手等等,每隔几集都有一个意向不到的点,着实引人入胜,虽然中间难免有一些俗套的桥段,但是瑕不掩瑜。剧中有一些情节的设计是超出我的预设的,比如第一次天台之吻后,前面导演铺陈了那么多Pran暗恋Pat的细节,那我预设的情节是一吻过后二人心意互通,之后剧情应该是冲破世俗或父母的枷锁了,谁知道二人开始了互相追逐的戏码。再比如,二人恋情被发现后,我预设的是他们会和父母抗争一段时间,谁知道二人直接离家出走了。再比如,二人离家出走后,我预设的是自力更生,谁知道二人又回去了。细节铺陈到位,比如笑脸、比如布景、比如Pran送给Pat的衣服上的字,比如Pran后期挂在脖子上的耳机,比如最后一碗四颗的馄饨,比如最后满满的二人回忆的墙等等。

导演让我最佩服的一点就是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爱情故事,去探讨了父母与子女,社会与认同,爱与被爱,甚至是环保、家教等等话题,但让我感受最深的一个点是:时间是治愈一切事情的良药。以前我认为这句话是对遗憾的事情而言的,是对己的,比如时间可以治愈失恋、时间可以抚平失去亲人的痛,但我从来没有想过这句话可以对他。在我的观念里,矛盾可以拖延,但不能消失,如果可以解决,会立即着手想办法解决,如果不能解决,那么想办法之后再去解决,从来没有想过矛盾可以搁置、可以回避这个问题。中国人骨子里带着勤奋的基因,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国人身心里都带着与天斗与地斗的抗争精神,冲冲冲、跑跑跑是这个时代告诉我们的,不拼、不冲就被淘汰,可是在拼冲的时候,作为单独个体的人,遇到矛盾时很多人下意识的解决方式都是抗争,所以国产剧或小说中出现两小这种桥段的设定都是斗父母、斗社会、斗世俗,何曾有过妥协?但是看过两小之后,我发现有些事情可以不用这种冲拼的思维去思考,有些问题的甚至可以搁置,泰国人的佛系思维,有时候还挺有意思的。

如果有时间,我真的建议小伙伴重温一下两小,再看看南农小朋友的眼技,陈炳林小朋友少年感满满的肉肉脸,打打闹闹的青春珍贵而短暂,意气风发的少年郎,穿着清爽的白衬衫,用一双明亮的眼睛,盛满盛夏的阳光,彼时人间骄阳正好,风过林梢,正当年少。

最后还是祝愿观看到这里的小伙伴们,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彼时正少年——观《两小无拆》有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