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调色基础] 颜料混合理论 番外 白色杂质 红黄混橙

2022-01-11 05:13 作者:未確認兵器  | 我要投稿

基本算是 番外 Mr.HOBBY完全手册 的补充/扩展

--- --- ---
白色杂质/红黄混橙

白色是影响调色的杂质 这样的说法 前面已经有两个例子
再给一个 晓哲真心为你的视频 (2:30~3:43

没有字幕 摊手

重点摘要

Emmm 取自于Mr.HOBBY的某动态

都是掺了一点点白 颜色(颜料并不是纯红和纯黄
就造成了 红加黄等于橙 这种从小的美术常识
在油漆上 其实是 红加白底 加 黄加白底
所以出来的橙色 是很难看的 (色度低
这也是很多人调色翻车的原因/主要原因
(后面有神论 我就不继续摘录了

无非就是信了模型杂志上的鬼话 / Gaia

--- --- ---
这三个例子 都认为 模型漆和画材很不一样
首先 都认为画材 没有遮盖力 or 不加白

画材不考虑遮盖力

这是一个非常可笑的观点
但凡有仔细看过画材的颜料列表 都不会讲出这种话来
接下来 我们来看一下 模型漆(Scale75/田宫 所使用的颜料
到底和学院级/Akademie/College画材有没有差别
--- --- ---
Scale75 Artist的颜料列表
(虽然标榜着艺术家/Artist 但是Scale75本身是模型品牌
(而Vallejo 其实原本是画材品牌 比Scale75正经多了

让人哭笑不得的模型杂志 / 最高峰 / 最贵就最好咯

(不说瓶子的问题 GW漆 普遍消光不太行
(Vallejo 32ml的Metal Color银色系也是棒极了 以水性漆而言

Scale75 Artist / 懒得上传

其中用到的颜料 学院级画材里 也基本都有

Schmincke College Acrylic / 自行对照

并未使用 那些基本只会在艺术家级画材中才出现的颜料
(and 48色里只有9色是Single-pigment / 其实还不到9色

Emmm 这可太不艺术家了

(and 命名不合规 / 虽然这个规范不一定被遵守
(不过既然打着艺术家的名号 我就按艺术家标准来要求

取名Cobalt Blue 里面的颜料却不是PB28 而是PB15

(根本没用PB28 却叫Cobalt Blue / 这种情况 要加Hue
(顺带 上边这个示意颜色 说是Prussian Blue/PB27还差不多 or PB36
(反正我没见过这样的PB28 / PB28出成这样的颜色 大概也没人愿意买 毕竟贵

Winsor & Newton / 像这样

解释完毕 / 其实真要找的话 现在也是有真朱砂颜料卖的 / 只是没必要

(油画颜料 有很多DIY小作坊 / 追求传统 自然是有整真朱砂颜料的

Michael Harding / Genuine Vermilion / PR106 辰砂/朱砂/HgS

(注意 Hue 不等于 劣质 / 可能是出于安全/耐光的考虑 or 价格 or 没啥必要

Nevskaya Palitra / Vermilion一般是Hue / 正体PR106 出于安全考虑被淘汰了
铅白 / 出于安全考虑被淘汰了


Schmincke Norma / Alizarin Crimson一般是Hue 正体PR83 出于耐光考虑被淘汰了

(PR83 准确来说PR83:1 是Lake Pigment/色淀颜料 于1868年首次合成
(PR177/PR179是PR83的常见近似替代品
--- --- ---

田宫的颜料列表 (水溶性X系列 / 田水

透明色 除了 X-23 透明蓝 都有用染料

(X-23可以当"纯色" 可以买

珐琅漆 X-23~X-27 / 参考水性的表 纯染料的24/26/27都几乎黑

经过整理 可以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 田宫 就没有PR122/PV19
(甚至也没有PR101/PBr7 / 懒得翻XF系列 只翻了X系列...

没PR122 / 主要使用的 就那几个紫色标出来的

(不相信的话 可以自行检查田宫珐琅漆作为参考 / PY42是氧化铁黄
由于根本没有PR122/PV19(PB29/PG36也没有 所以洋红色之类的颜色
对于田宫而言 就不存在
(产品线 非常不齐全
(买田宫珐琅漆以外田宫漆的模型玩家 主要都是军模玩家在抄漆表吧

任何颜色 做梦 / 还敢提金属色 Hmmm

(金属色是吧 / 田宫 珐琅漆 X-12 擦不掉的
(具体看这篇 [涂装基础] 擦不掉的田宫珐琅漆

例图 / 任何颜色是吧 只用田宫 调一个给我看看

(这个例图 不考虑荧光颜料的可能性的话 应该是PR122直接Glazing
(调是肯定调不出来的 / PR122加白后会有些许Blackness 而图里没有
总之 模型漆 和 学院级画材 使用的颜料 其实都一样/差不多
--- --- ---
模型漆主打售卖 预调色 / 是根据特定颜色在卖
在不使用更高级颜料的前提下 "遮盖力"只是获取特定颜色的"副产物"
更高级的颜料 允许你以相对不透明的状态达到高色度
(or 耐光耐热之类 别的各种性能
(透明色 在贵的档位里的情况也是有的 / 比如 PY129
真要为了"遮盖力" 不是加白 而是用更高级颜料重配

(or 提高颜料量/改善粒径/改善分散
(实际显然更复杂 / 颜料量并不能无限提高 / 粒径可能改变色相

因为你必须保持颜色不变
--- --- ---

Gaia / 这种教程 也可能是这种错误认知的源头之一

Gaia的这个教程 就是"没有遮盖力所以加白"
最终调出了一个非常低色度的橙色
(or 肤色
说实话 就不太能理解Gaia这篇教程 到底想表达什么
(只是为了说明是透明色的话 直接黑白测试卡上涂布器来一下 不是更明白么
--- --- --

现在"模型漆和画材很不一样"的说法已经解决了
接下来的这三个例子的说法 可以这样理解 (红蓝混紫 分析过了 略
红+黄 优于 红+(黄+白) 所以 白色是杂质 调色翻车是因为有加白

不含有黑与白 所以可以调出无浑浊感的红黄蓝

这里可以引出两个问题 / 首先 黄 真的优于 (黄+白) 么?
很简单 直接把 (黄+白) 换成 Cadmium黄 / 而且颜色基本一致
(这样就没有杂质了 结果一定能更好吧

其次 调色翻车 就没有其他原因了么?
接下来是两个验证 分别回答上面这两个的问题
第一个 近似色相/色度/明度的buffered color对比原本就opaque(Cadmium
与红色颜料的混合路径 是否存在明显的差别

第二个 以红色为基础 想混合出高色度的橙色 应该搭配明黄色么
or 以黄色为基础 想混合出高色度的橙色 应该搭配洋红色么
--- --- ---
第一个问题
选用涂料
Winsor&Newton Professional Acrilycs
86-Cadmium Lemon (PY35 / 原本就opaque
7.77Y 9.15/12.4

86-Cadmium Lemon / 原本就opaque

然后制作一个相近位置的buffered color
346-Lemon Yellow (PY3
664-Titanium White
9.69Y 9.17/12.1
再绘制出两者与423-Naphthol Red Mdium
(PR170 的路径

颜料混合路径 图1

(顺带 这个路径 先表现出加白/变亮的色相偏移 然后才转向橙色 / 非常有趣
(传统理论的实践指导 红+白变冷 不行
(为了维持暖调 会推荐给你个别的颜色 一般是肤色or橙色

Angel GiraldeZ / 70.845 Sunny Skin Tone

(但是指不定 这种推荐 最开头的方向 其实还是在变冷 / 只是不那么明显罢了

起步依然变冷了

(继续之前的内容

颜料混合路径 图2

显然 两者路径几乎一致 在5YR色度都只有10 也就是说
buffered 并不是导致你红黄混合得到难看橙色的主要原因 / 钛白不是杂质
这就是 你拿两个这样颜色的漆 互相混合 所应得的结果

Kimera Kolors 很抱歉 同样的理论错误 / 问题的核心点 就不该被归在钛白上

(Kimera的这位Painter 你们的"饱和度救星" 其实也就分裂色盘水平的传统调色理论
(他不清楚 规律4 / 但是大致知道 规律2
--- --- ---
漆里具体有没有白色 具体什么颜料 一般而言 其实并不是最需要关注的东西
(毕竟 相同的颜料标号 并不能保证颜料就一致 / 甚至包括PW6
归根结底 真正最需要关注的 是 漆的颜色(Undertone/Masstone 以及 漆的透明度
对于调色 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数据 (具体颜料 仅为判断提供辅助
(何况 颜料信息 是厂家自己标的 / 没有监督 可以作假
为什么我要特意强调这一点? 再次回到 Scale75 Artist Range
--- --- ---
第二个问题 答案在上篇就有 [Old Holland] Old Holland Split Primary Palette

落后的理论中 也可能有正确的实操指南 / 毕竟是要实践的

减法原色在红橙黄所能达到的色度 仅仅是凑合
想得到一个高色度的橙色
就不应该选用距离较远的减法原色(明黄色
而是应该 选择邻近色 or 直接换橙色颜料

同样选用涂料 Winsor&Newton Professional Acrilycs
111-Cadmium Yellow Deep (PO20/PY35 原本就opaque
9.61YR 7.88/16.1
相近位置的buffered color
39-Azo Yellow Deep (PY65

39-Azo Yellow Deep

346-Lemon Yellow
664-Titanium White
9.99YR 7.88/15.0

颜料混合路径 / 邻近色 / buffered vs opaque

(路径内凹 / buffered对比原本就opaque 依然没啥影响
好了很多 在5YR色度达到了13~14
根本就不应该使用明黄色
--- --- ------ --- ---
用"纯色"对比用对应的buffered color调色 肯定是有影响的 / 毕竟多加了白
(但是 加了白前/后 不再是同一个颜色
(即 与其说是在对比有没有加白 不如说是在对比不同颜色的混合结果

buffered1:7 / 路径对比 混合"纯色"/buffered

在这个例子中
你能看到的 选错色相的影响 远比 你看不到的 是否buffered的影响大
(错误理论 宣扬 某些你看不到的成分 影响了你的调色结果
选对色相 即使buffered 5YR色度也有13
选错色相 哪怕没buffered 5YR色度也不到11

让子弹飞 / 色相都选错了 就在讨论buffered 实属步子迈大了

--- --- ---

Gaia的035"纯色" / 色相显然不是减法原色

(以往的模型相关调色教程 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
(郡士/Gaia的"纯色"黄 为何色相差别如此之大呢 / 怎么解释

上边这瓶 也许就是为这种情况所准备的
or 直接换橙色颜料
(因为 可能无论怎么调 都无法达到理想的高色度 / 混合不出来

(盲盒害人 / 盲盒 让你产生了市售的橙色 可能是红黄混合的错觉

直接橙色颜料 根本没有混合的事

也如我上篇所说 "原色"真的太多太多

buffered 1:7 / 混合各种红色/橙色颜料
Golden / 示意图

--- --- ---
成因分析/总结
1.红色颜料的混合路径倾向于内凹 如想保持色度 应优先考虑邻近色
2.郡士贩售的GX4和GX3的距离较远

(或者说 GX搭配CR的体系 并不理想 / GX4和CR3的色相没有拉开
(Mr.HOBBY完全手册 里面的案例就是GX搭CR

Mr.HOBBY完全手册 / 用GX4+CR2去调橙 / 错误的指导

(加入洋红会变成鲜艳的橙色 睁眼说瞎话 / 可能还不如 GX4+GX3
要是距离近 问题也许就不那么明显了 or 结果更让人可以接受

顺带 这张产品发售时的指导 实在是胡闹

--- --- ---
乱入内容
基本所有画材的基础黄 都有不止一种 (不同颜料

上排 明显分成了3个色相区间的黄

同上 / 更直观 3种黄色 3种颜料

而模型漆 基本上 只有一个基础黄 摆在最基础的位置

Gaia / 郡士GX / 郡士C

仿佛基础色/颜料 只要有2+3就够了一样
这样的摆放 以及盲盒因素 诱导模型玩家的认知 阻碍玩家学习调色
(如果不是刻意诱导 那就是本身水平菜
我相信不少人的漆架上 也是这么排列的 (按编号排
试想一下 如果在最基础位置摆着2+6色 甚至是2+9色 (以及对应的"纯色"
而且按顺序排列 提供一个直观的邻近色序列
是否很大程度上 就能避免不少问题?

Holbein / 画材套装的排列顺序 相当直观了

--- --- ---
3.钛白buffered 对比"纯色"的混合结果 进一步降低了色度 (仅就这个例子而言
--- --- ---
还有一个事实 可能最好需要了解一下
欧美 微缩模型涂装 大师 不少都是学美术出身
(而且 西班牙/俄罗斯占比极高 / 俄罗斯的美术教育 好像还挺有名的

Dmitry Fesechko / 油画 / 俄罗斯
Implied Lighting / 通过投影扩展画面

(投影让你想象到了画面/相机外的环境 学过渲染的人应该也很熟悉
(镜子/金属 也具有类似效果作用 可以承载画面外的信息 从而扩展画面
(这类表现思路 不学点美术/构图/渲染 根本想不到
(毕竟 大部分情况下 画面内的投影有没有画出来都是个问题 更何况画面外的

Arnau Lazaro / 西班牙 大概也是没跑了

而 日本 大师/杂志作例作者 大多和学美术就没啥关系
所以 即使他们有着优秀的审美/能制作出优秀的作品
不代表他们不会在某些美术基础常识上闹笑话
不代表他们真的清楚手里的漆/工具是怎么样的


何况 如果按本系列文档的标准来看
即使学过美术 也很可能会有错误
(但是 最起码不会有画材没遮盖力这种笑话

因为 所学的颜料混合理论是传统理论 / 没有现代的颜色认知
(当然 真正的大师 即使存在理论错误 依然可以提供相对正确的操作指导

AK Figure FAQ / 理论错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了

(比如 MASKED MODELER / Kirill Kanaev

睁眼说瞎话 / 由于理论错误 提供的操作指导难免会出错 / 但是大部分没问题

(and 他们提供的操作指导 会混杂自身美术理解 并不纯粹

国内的情况 显然和日本相似 / 想想那些被进行错误分析的
这些谬论 被复读了一遍又一遍

Guru Effect / 未必有道理 / 作品不等于人品 / 作品好不代表教学好

(还是要把脑子装备上 多用用 不要无脑跟风复读/附和

把脑子装备上 / 欢迎对本系列文档的纠错&补充

虽然在上篇就指责过 分裂色盘的概念没有意义
但是 最起码 分裂色盘 是6色+黑白 有实践价值
而之前被进行错误分析的 有还在3色+黑白的 (17世纪的水平
(虽然实际使用的 主要是有机颜料 / 观念配不上手里的漆 挺讽刺的
(有机颜料 差不多是20世纪之后的事情 / 合成颜料 19世纪之后
(颜料就不展开了 基本属于兴趣内容 没有太多实用价值

分裂色盘 好歹也有至少50年以上的历史了

The Art of Color Mixing / 1966年 / 非常形象


Michael Wilcox / Blue and Yellow Don't Make Green / 初版1987年

(分裂色盘的核心理念 依然是3原色 / 是为了让3原色理论能在实际操作中延续

[调色基础] 颜料混合理论 番外 白色杂质 红黄混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