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市场崛起
小米、平安入局,万亿消金市场崛起
投中网消息,2020年5月20日,小米消金正式开业,成为国内第26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注册资本15亿元。这意味着,小米集团完成在金融领域全牌照布局的最后一环,小米集团又进一步扩大了放贷渠道和规模。企查查显示,小米消金背后有五大股东,小米为大股东,持股50%,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为二股东,持股30%。
小米能为小米贡献的用户是大多数消金企业所无法企及的。小米手机就是最好的流量入口。无论是小米在国内的线上线下用户,还是国外的用户,都为小米消金业务的开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小米背后还有重庆农商行和小米作为股东的四川新网银行,其开展业务的优越性显而易见。农业、3C、家电等分期场景,将是小米消金今后在消费金融领域的主要发力方向。
平安消金于今年4月23日正式开业,其大股东为中国平安保险,持股30%;二股东为融熠有限公司,持股28%。从50亿元的注册资本可以看出平安集团能给平安消金提供的资金支持力度不言而喻。加上平安集团已形成的“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金融、城市服务”五大生态圈,也为平安消金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展业场景。目前平安消金还已与医美机构莱美达成合作,用户可通过平安消金办理医美分期,未来平安消金还将与更多的机构形成合作。
*为什么大家都想切入消费者金融?
1️⃣这里市场规模巨大。有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由2013年的12.97万亿元增长至37.79万亿元,同比增长19.90%,至2020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放大至45万亿元。
2️⃣真正的玩家还不多。万亿级别的蓝海市场,目前却只有不到30家的持牌消金机构、银行以及部分非持牌金融机构参与其中。如此吸金的场景,巨头们又怎能错过。
3️⃣已开业持牌机构连年递增的净利润让人眼红。据投中网统计,在2019年已披露运营数据的23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中,有20家机构均已实现盈利。
*巨头入局能改变消金市场的现状吗?
早期玩家已经形成壁垒,头部效应明显。据投中网统计,在2019年已披露业绩的23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中,2019年净利润在1亿元以上的机构仅有13家。其中招联、捷信、马上、中银、兴业名列前五,其净利润在5亿元以上。
小米消金与平安消金虽在资金、技术和场景方面各有优势,但能否在行业格局初定以及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快速跑马圈地,跻身头部平台,仍需时间的检验。
整体而言,目前消金机构行业竞争在增强。加之目前市场上非持牌机构和互联网平台在消金领域的争夺,巨头们虽自身优势明显,但其面临的竞争压力也着实不小。金融巨头及有影响力的企业获得牌照入局消金对同行来讲是一个利好,这意味着市场越来越正规,同时对整个行业的市场认可度及市场地位都有一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