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波音737MAX暂停生产看全球航空业产能
2020年1月,经历了空难、停飞的波音737MAX客机宣布暂停生产 – 作为波音公司推出的中短程窄体客机737的最新一代客机,737MAX的停产,给全球窄体机原本就供应不足的市场带来了巨大的真空。
航空业的机遇与挑战
以下数据表明,未来18年,全球新飞机需求将达到4万多架,而其中窄体客机将占70%的比例,亚洲将引领新飞机的增长,需求的近40%来自亚洲。
目前,在全球窄体机市场,在欧洲空客成熟机型产能趋于饱和的情况下,一方面来自中国的C919以及俄罗斯的伊尔库特MC-21正在厉兵秣马,另一方面,MAX的危机也将成为波音下一代窄体客机加速推出的催化剂。作为波音头号竞争对手的空客集团也正在应对一个截然不同的问题:加速其A320系列窄体客机的生产,特别是A321neo机型,即所谓的A320“加长版”。据报道,目前该机型的订单已排到2024年,未交付订单达6193架。
由此可见,新机型的尽快推出以及产能的提升将是航空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推动更智能的航空设计制造
飞机制造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全球更为严格的节能环保要求,需要设计出更轻、更安静、更清洁的飞机;庞大的制造体系,要求实现设计与制造的协同预测,提前把控飞机性能以及可装配性;巨大的产能缺口,为航空业制造生产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能够及时发现并避免生产的缺陷,降低成本的同时缩短飞机的交货期。
凭借贯穿设计工程、生产制造以及测量测试三大领域的专业技术与方案,充分发挥虚拟和现实世界的数据对于整个航空制造业的价值,海克斯康致力于通过模拟仿真和测量测试技术预测和补偿制造的效果,确保产品性能和质量,缩短设计和制造周期,从而以更智能的航空设计制造技术实现航空业品质和生产力的提升。

在设计阶段,利用值得信赖的航空航天模拟解决方案,采用独特的多物理场仿真技术,为设计师提供了鉴定新型轻质材料、结构与多体动力学仿真、 声学仿真、流体与热动力学仿真等技术,优化飞机性能的同时,满足了乘坐更安静、更舒适、更环保的需求。
在制造工艺阶段,利用工艺仿真技术将车间的物理试验搬进计算机中,实现对于金属塑性成形、焊接、增材制造、热处理的完整工艺链仿真,减少后期物理试错的次数,节省开发成本并缩短开发周期。
在生产制造阶段,实现对于航空加工仿真验证和优化。通过优化加工代码,对G代码、刀具路径、刀具运动模型进行分析,最大程度的保证首次加工的成功。
在计量测试阶段,在整机加工装配阶段,利用自动化测量技术、测量辅助加工,提高大部件的加工与装配精度和效率。利用非接触测量技术,为航空发动机尤其是叶片、叶盘等精密零部件提供高效而精确的评估手段。
同时,海克斯康还致力于充分发挥虚拟和现实世界获取数据的价值,通过测试数据对制造装配提供反馈,为设计提供更优化的支持,通过实现更智能的航空设计制造,协助全球航空业应对产能不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