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值得托付:城市框架已成型,高新区豪宅被低估
3年没去,成都又有很大变化。
一)交通地铁多了好几条,整个城市框架已经拉满,接下来一环内还有好几条加密线(广州表示极其羡慕)天府机场通航,国内北京上海之后,第三个双机场城市(广州想在增城建,但省里要求放佛山;当然天府机场所在简阳是被成都抢过来的)第三绕城高速(六环)也通车了,六环以内的成都都市圈,经济总量可以约等于四川省。成都GDP 2021年接近2万亿,排名冲到第7,考虑到前面6个都是大神级别(北上深广/重庆苏州),可见成都不容易
二)经济与房价经济上的进展,最突出表现就是天府大道两侧,从金融城到天府五街,密密麻麻的写字楼;以及5号线、6号线两侧数不清的楼盘。整个高新区的城市界面,广州除了珠城以外,没有板块能与之相比。成都十年前将市政府搬到南四环(第一绕城),真是很有魄力,也收获了巨大回报。甚至可以说,高新区是未来成都中心,用 天府大道/人民南路 这根扁担,一头挑着老城,一头挑着天府新区。
成都7.15下午2点热力图
从房价来看,高新区也是最贵了,除了老城东二环攀成钢板块,已没有别的板块可以匹敌。
但高新区及天府新区,普通小区3万左右价格已不便宜,反而是金融城板块的几个豪宅,5万多的价格,显得低估。
前面已经提到,成都城市框架已基本形成,接下来是填骨肉的阶段(广州亦然);对应房产领域,就是打新套利时代已过去,因为好的地段基本都被开发了,逐渐进入二手存量阶段。
这个阶段,高新区金融城板块与其它板块,豪宅小区与刚需小区,价格会越拉越大。四个一线城市都是这样过来的。
三)产业
我跟朋友说,成都不缺人(常住人口超过2100万),不缺房子(市区房子1万出头很多),就是缺产业,尤其是二产,或者说高新制造业。同时成都缺乏本土民营龙头企业,以至于很多人只能想起新希望。比如现在大火的新能源汽车,成都动作就慢了些。隔壁重庆虽然在油车时代不温不火,但电车时代本土企业小康股份/长安汽车,都搭上华为,前景大好。
虽然腾讯/阿里/抖音,这种大厂分部,能带来不少高端三产,但能撑起的就业人数终究很少。成都街头小店刷碗工的工资,在过去5-10年并没有多少涨幅;但高新区程序员的薪酬,基本和一线对齐,更不要说,王者荣耀团队就在成都。所以成都折叠比一线更夸张,因为中间中产阶层,除了教师医生公务员,以及周边省份过来的,制造业中产这块是比较缺失的。
另外,成都的基建是否过于超前,投入在地铁、兴隆湖这种远郊新城上的大量资金,用来扶持产业是不是更好?也是值得讨论的。
出租车司机对兴隆湖充满信心,因为他看着天府三街、五街高楼平地起,但城市动能是有限的,成都真的没有那么多产业,可以沿着天府大道,填到那么远的地方。
四)买家选择之前有个成都客户,总价700-800预算,想来广州投资,我劝他没必要来。这个预算在金融城能买到不错房子,四五年后涨幅,会比同样总价广州房子高很多。
但这次去见了一个客户,在本地已经有不少房子了,那我会建议他来广州买套大货,分散下投资,也相当于在一线留个钩子。
类似逻辑,在一线工作的四川籍或西南省份同学,如果对成都有好感,肉身可以继续一线,先去成都买个好房子,而没必要在一线买个边角料。总的来说,成都值得托付,无论是就业还是买房投资。(广州老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