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年人的成就感:帮助孩子完成学业,帮带年轻人健康成长。

2023-02-28 19:52 作者:东财天哥  | 我要投稿

作为中年人,我们的成就感多来自于家庭,来自于对青少年的激励与帮助,助力孩子学业成功,适应社会生活。对于自身的工作,多点遵循内心的真实需求,不必逼得自己太紧,毕竟工作压力大,需要适当舒缓情绪,释放压力,保持年轻心态,避免身心俱疲,减缓步入更年期的速度。

前些天,一个朋友跟我喝茶聊天,他说他今年44岁,人生前半段生儿育女,投身工作,也算是比较积极,但不知道怎么回事?近两年突然就松懈下来了,对工作对生活都没啥热情,加上现在信息传播便捷,零碎信息比较多,工作所处行业带来的成就感也没有以前高了,越来越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这算是中年人的普遍现状吗?

他的这些困惑,其实跟我们国家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人生应该积极进取努力上进所带来的成长焦虑相关,加之互联网时代,各种和成功学相关的心灵鸡汤泛滥,会让一个稍稍喘息的人怀疑自己是否是一个懈怠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有些人对自己的评价和价值判定及相应的情绪很容易被外在的标准所左右。

但是,如果我们理性的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不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少年青壮年时期,人是从零开始成长发展,所以这个阶段进步就特别显著,也更容易体会到成就感,而且这个阶段因为评价标准相对单一,所以一个人的进步也很容易被发现。

而人到中年以后,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都已经拥有了较多的积累,在这个比较高的水准再追求进步,就会明显比从零开始追求进步难度大得多,也就是人生进入了平台期或者稳定期。中年阶段,表面上看上去没有什么质的变化,对于勤于思考和自我反省的人来讲,他的进步

依然可以一种不显山露水、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呈现出来。也就是说中年人的成长进步与青少年的成长进步表现的形式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必也不应该继续沿用青少年的标准来评价中年人的表现。

对于青少年来讲,他们的成长进步是需要通过打破自己一个又一个原有的平衡来实现自己层次的提升,也就是当下网络语言中的时髦用语跳出"舒适区"。对于中年人来讲,是不是也需要跳出"舒适区"来不断追逐永无止境的进步呢?我个人认为,应该尊重自己的本心而不必被成功学的心灵鸡汤迷惑了自己的判断。

成功学的话术跳出"舒适区"听上去非常励志,但其实任何选择都是两面性的。跳出"舒适区"只是一种行为方式和选择,并不是结果。至于跳出"舒适区"以后是迎来更高层次的平衡,还是从此跌入深渊,这谁也说不准。

之所以鼓励和倡导青少年跳出"舒适区",是因为他们是从零开始,他们选择的沉没成本很低,即使他们跳出“舒适区“以后惨败,损失也极小,从头再来的成本也不高。但中年人不同,中年人跳出"舒适区"的沉没成本很高,从头再来的成本也很高。所以,对于中年人来讲,安于现状与呆在“舒适区”未见得不是更明智的选择。

努力上进是好的品质,但也有负面作用,就是容易让人处于紧张状态。安于现状表面上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它会让你处于放松的状态。而人在紧张和放松状态下的认知力和判断力是不完全相同的。我们在放松状态下,更容易觉知来自己内心的真实声音和需求,而不被世俗的和外在的标准所裹挟。

所以,中年人要接受自己在职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节奏变慢,这是正常的,也是普遍的。同时中年人更应该把成就的评价标准加以转换,中年人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上都是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个人价值可能难以实现明显的提升,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在家庭和社会上充分

发挥帮带的作用,帮助年轻人更快更顺的成长,通过带动年轻人的成长来体现我们的价值。而且在帮助年轻人的过程中,我们较之过去的自己也会有新的进步,就有点类似于温故而知新的道理。

对此我自己也是深有体会的,我这几年帮助高考生和大学生解决一些升学或就业方面的困惑,虽然没有给我带来任何社会地位、收入和名誉的增值,但我能感觉到自己对社会对人的认识与理解更加通透了,这不也是一种成长和进步吗?

一个人有这种困惑,说明他是一个严于律己,不断追求进步的人,这样的品质是很珍贵和难得的。只要他调整对自己的评价体系与努力的方式,他一定又会重新发现自己身上绽放的光彩。


中年人的成就感:帮助孩子完成学业,帮带年轻人健康成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