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真正的理解文学
如何理解一个人?有些人认为理解一个人是不是看这个人的头衔或者名誉、地位?我觉得理解一个人要看这个人的本质,本质可以是说人品,人品的善良与中肯,观点的端正而不偏颇,为人格局的高雅而不落俗套。
假使理解一个人必须以声名显赫或者名誉地位而一概论之,那可能很难得到真相,因为既可能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且由于部分陋见所致,而导致此人对真正有才华、有品行而有能力的人持之以偏见,很有可能对方身上有些地方是自己看不惯或者无法认同,或者其实断章取义或者流于表面而看此人,并未真正了解这个人,而这样的人,未必会跟你解释,甚至可能说多错多,当然很多古人也被人误解,他们自己很难出来解释,但是很多时候,他们的粉丝们会跳出来,于是引起了学术争论。
我认为理解一个人跟理解这本书一样,如果不持之以客观、端正的态度去中肯看待一切,去真正了解这个人或者这本书,你是不会得到正确的评价。
而你如何理解这个人或者这本书,除了需要真正了解之外,也需要个人境界的提升,人格的完整。
所以更多时候,不慕名利者甚至超凡脱俗者,在一些现象上,往往有更加令人清新之感的评论,他们的超越在于没有被俗世观念所拘束,反而表现出独树一帜的意味,而给对方的人格以更多完善和成全的空间,我想这其实也是人生的意味之一,且永远深远流长。
所以,近日我观“@余良清1957”老师的作品,深感评价之难:不知何时起,众人称呼他为“余大帅”,这是一种学问上的膜拜,叹为观止!……而我并不愿意敷衍了事的去对一个人的精心之作去进行点评。
故而从今日起,攻读《封神演义》,期待到时候能在余大帅妙文之下,能够予以真正的探讨。
(特意作此说明,表示近段时间,以潜心攻读文学为主。)
(来源:作家方晓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