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repo】TechX2020 计算生物学+生物信息 BioX
8.5-8.17 上海环普云创国际科技园
TechX2020是我上大学以来最梦幻的一段日子。
太长不看版:计算生物的3位老师都教得非常好,AL学术领袖很强,同学很好,值得一去。
1. 极限报名
我其实从TechX第一届开始就在关注它,可是迟迟不敢确定TechX到底是上海科技大学随手玩玩的骗钱组织还是真的有成效的夏令营。直到今年,TechX终于不再局限在计算机领域,而是新开了BioX,DesignX,HumanityX。
BioX里的生物信息看起来真的很吸引人,从测序的原理流程到蛋白质模型软件的学习,千变万化的生物世界对我堪堪展露。正如我之前的视频里写的,我虽然也是CASB专业,但并不确定走哪一个方向。于是我决定先去TechX看看,Bioinfo和Computational Bio真的适合我吗?
在报名截止前的一周,我扯上一样纠结的两个大学同学,匆匆交了¥14210的学费,开始了我水深火热的预习。



2. 预习材料
报名之后,我才发现线下的Bioinfo课程只有7位同学,与5位助教/AL学术领袖和3位老师形成了1:1的VIP师生比。这其实非常必须的,因为预习材料真的太多了:
四大模块:Python和BioPython,R语言与统计,基因与蛋白质生物知识,机器学习模型。每一个模块大概都有很多要求和选修的阅读,都有一个新的软件/语言要学习。如果没有CS基础的话,预计每天要按正常学校的强度学习才能完成(一共26个阅读链接)。
每个模块是一周的预习期,周末还有小测。当然,如果只是摸鱼,你完全可以考2/10分,并不会影响你去参加夏令营。如果只是些许没学懂也不用着急,上课的时候老师都会加深讲解的。
3. 开营/House
8.5晚上的开营仪式充满着意识流中二戏剧和太空探索的风味。区分场地的“地球/飞船”,各个House学院或是希腊勇士/或是2001太空漫游/或是EVA的宣传视频,太空通讯器式的HL学院领袖介绍,在一片漆黑中,幽幽的冷色蓝光从舞台中央的控制台升起,开启了我的TechX之旅。
我的House是Achilliecia,一个灵感来自阿喀琉斯的学院,勇敢是我们的共同品质(于是用学院经费订做了一个金属盾牌)。HL是三届的老学员了,特别nice,各种游戏都很能发动大家一起参与,茶话会很温馨,也会帮助大家冥想复盘。每个House还会有3个AL,经常会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如果选同一个课,关系就更好了。我真的很感动这个“请奶茶最多的学院”。

4. 主课程Bioinfo
生物信息和计算生物课程是唯一一门有3位教授的课程。三位教授都来自上海科技大学的生物/信息系。张力烨教授,郑杰教授,赵素文教授都非常风趣,讲课很生动,上手的practice也很多。在把课程高度浓缩的同时,调理逻辑很顺畅,就算是刚刚学了AP生物或者AL生物都可以听懂。
主要的课程也是分成三部分:DNA/RNA/蛋白测序原理,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在生物的应用,蛋白质测序矩阵和结构预测。
听起来有点太难了,不过实际上还是有照顾到大家的进度。主要是学会思考的流程和一些软件的应用,并且介绍了许多实用的数据库或者提供线上分析工具的网站,比如UniProt,EBI的BLAST。不过今年的作业的确比较困难,常常要占用课后时间,难以在下午的office hour解决。

5. 选修课与Seminar/嘉宾讲座
TechX的选修课一般以4天为单位,一共有两次机会。有学术性的数学哲学,逻辑入门,有实用性的小程序开发,LaTeX使用,也有娱乐健身性的舞蹈合唱,都由激情满满的AL教学。这些选修课也常常能为最后的Capstone Hackathon提供灵感,也让你充分地与其他课的同学混合,寻找潜在队友。
TechX的Seminar由AL分享自己的特长或者学识。我最喜欢的两节是“药物的发现和未来”与“RPGmakerMV游戏制作入门”。各个AL或许对这个领域情深意切能够向你成功安利,或许在此浸淫多年实习丰富,总能带来多维度的观察。
TechX还有每天的嘉宾讲座,比如Raven Kwok的“创意编程与投影投射”与王琦的“新基建概念下后10年投资创业的机会”。他们带来的超出我们在象牙塔中纯粹的学习,而是更多与社会发展相关的,产业相关的见识。
6. Capstone Hackathon
完成了9天的高强度学习,TechX以一个全员的Capstone Hackathon黑客松结束。今年的Hackathon分成了4个赛道,软件,硬件,游戏,设计。这四个赛道都要在24小时之内,产出一个产品,而第5个学术赛道则是动手实验与文献阅读,产出一篇文章与一次poster汇报。
虽说是限时24小时,但想法的形成,整体的统筹都是早早开始了。对于我的队员们,还要多加一项,从0开始学习小程序设计与后端的数据库建设。在上课的9天里,我们有3次和AL的cafe约谈,可以提问技术或者产品形象包装,有2次milestone汇报,可以整理思路确定时间表。
可以说我们队有50%都是依靠指导员AL和各个技术AL给我们理清思路,明确需求,指导技术文档才能完成的。在短短的24小时里,作为项目管理的我,一共填了10次AL的帮助需求表,白板上的流程图改了又改三四版。

但这一切,在我们凌晨四点溜到天台看见那辉煌的日出时,都是值得的。
疲惫的Hackathon之后,休息一晚,第二天就是presentation汇报演讲。第一轮是各个AL串场到各个小组单独介绍,第二轮是决赛队伍对全体AL的大型presentation。这一段主要靠大家的口才和产品的互动完成性。保持一个比较完整的开发日志,或者说迭代的思路会对最后的汇报很有帮助。根据你的汇报和产品,最终的结营仪式会颁发一二三等奖和创新奖等。

7. 尾声
结营仪式是一个非常感动的时刻,每个House都有自己的vlog。一起回忆起这段仿佛与世隔绝的桃花源生活,大家的热情和对科技向善的希望令我难以忘怀。希望下一年,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