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做短视频来的及吗?了解3个运营逻辑,再晚运营都行!
很多小伙伴都喜欢问:现在做短视频晚不晚?现在做自媒体晚不晚?说实话,2023年做短视频来得及吗?任何时候做运营都是需要讲究方法,所以你只需要掌握短视频运营逻辑,明年做短视频都来得及!
所以,今天小易就给大家分享短视频运营的3个底层逻辑,帮助大家在2023年也能轻松做好短视频!
一、「短」并非仅指视频长度,而更重要的是作品的「信息密度」
在抖音、快手、视频号、小红书等强调「短视频」内容的平台上,你会发现热门作品大多是那些「时长更短」的内容。然而,这里的「短」不仅仅指时间短,更关乎作品在每一个「短的时间片段」内能否给用户带来新鲜内容,比如笑料、包袱、感官刺激或增长知识等。
试想一下刷抖音时的状态:
我们不断下滑,寻找下一条能带给我们观感和情绪刺激的内容,看完后再寻找下一条。理论上,只要你的作品在每一刻都保持足够紧凑的「信息密度」,用户就会一直停留下来。
因此,许多MCN旗下的账号力求在3秒内传递一个包袱,或者在5秒内展现一个反转。这些创作者明白背后的逻辑。
二、95%的爆款作品提供的是「情绪价值」而非「理性逻辑」
在短视频平台上,持续输出理性逻辑或干货内容的账号往往难以成为爆款,而且粉丝数量普遍不高。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在刷短视频时,99%的人并不处于情绪平静、注意力高度集中且急切求知的状态。
观众在什么时候看抖音?
他们可能在早上刚起床、在吃饭时、在下班路上,或是在把孩子哄睡之后……这些时刻,人们被生活和工作折腾得疲惫不堪。他们打开短视频,只是为了放松一下,享受一些欢乐时光,需要的是被理解、被看到、被重视。而不是再接受一节课,或听晦涩难懂的「理性逻辑」。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抖音上有那么多搞笑大号,以及那些因为代表特定人群而走红的内容。
情绪价值>理性逻辑,理解这点的创作者已领先短视频平台80%的人。
三、短视频可以记录美好生活,但不能仅仅记录「美好生活」
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创作者(尤其是以随拍、亲子、萌宠、Vlog类型为主的朋友)在纠结:
抖音不是让大家「记录美好生活」吗?为什么我拍了自己觉得美好的事情,却没有人点赞,甚至没有流量?
原因之一:普通人看「普通人的生活」并没有太多视觉和情绪冲击,因为大家都在过类似的日子。
原因之二:抖音、快手等平台是「陌生人社交平台」,这里的人并不了解你的过去,没见证过你孩子的成长,也没感受过你家宠物的可爱……他们与你没有任何情感链接。
原因之三:你记录的「美好场景」太多了,以至于系统无法抓住你的「标签」,观众也无法找到值得持续关注的「闪光点」。
以上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你的作品未能在平台上引起关注和互动。因此,找准用户需求,提供情感价值,并保持内容紧凑是打造成功短视频的关键。
了解以上3个短视频运营逻辑,再晚做短视频也不着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