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未真正选择,生活一直将错就错

02:37
以女生在恋爱中感觉和思想打架为例,引出感觉和思想切分的后果。
要么就喜欢,要么就不喜欢,例如一个普世价值标准中高价值的男性,学历工作工资长相家世面面俱到,但我就是对他没感觉,我应不应该跟他在一起,我开始陷入纠结,尤其当我大龄未婚面临社会压力的时候。
02:54
有些学者教授们,宁可在象牙塔闭门造车,把自己所有的生命体验全部寄托在玄虚的思想中,也不愿意走出来行万里路,亲身体验和观察世界,像农民工人们一样,通过多样化的劳动方式探寻真理。原因是在最初的岔路上走偏了。他们有的不知道,有的知道但也不愿意去面对和尝试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因为这意味着推翻他们前半生的信仰和价值观,这绝非常人所能做到。(想到王阳明)
《费尔巴哈提纲》
马克思所谓的劳动和实践到底是什么?
现实中有人会根据当下的价值高低来选择感觉或思想,二者成了一种实现目的的工具。问题来了,感觉和思想是什么关系?要不要切分?如果切分,是一刀切,还是在视场合和环境而定。不切分是一条路,切分是一条路,我们要看到不同的路所产生的结果和对我们的影响。切还是不切,不是无关紧要的小事,而是关系我们人生方方面面的重大问题,且不说它对哲学发展走向的影响,就个人而言,我们也会面临开头那个女生的困境:现实是,我们不知为何切分,但我们潜意识选择了切分。由此造成思想和感觉打架,左右摇摆和衡量。
人生真的只有这一个选项吗?如果不是,那么是谁或者什么东西促使我们这样选择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