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戴网红是怎样通过歪曲中国文化来吹捧西方的?
大家好,我是@诗人王千去。
在之前一期视频当中,我们通过,对于现在截图中的这一个视频:

及其的相关的采访报道内容,分析了一下【某国民级网红教授,是怎样得出,什么:“中国古代,它就一直落后于西方,直到我们今天”, 这样,神奇的结论的】

声明:
本人完全支持晚清、民国时期,中国要落后于不少其他国家的事实;本人仅反对戴提出的“中国从古代到现代一直落后于西方”的观点(“中西方从古代到现代”为戴原话当中的比较的范围,其具体比较的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截止到“现代”)

那么这期的内容呢,我们再继续,依然是以 这期视频 及其相关的采访报道为主体。然后呢,开始专题的分析一下,戴网红在论证【中国无科学】、【中国这个民族它就没有科学、没有科学精神】的这个过程当中,他是怎样通过歪曲中国先贤的言论,而舔美国、日本、古希腊的。

这篇报道呢,来自【凤凰网文创】,作者是张丹丹。报道题目叫做:《戴建业:我们要有世界性眼光,诚实面对历史》。其中第一部分内容叫做:
“在整个现代文明发展中,我们给人类贡献了哪些?”

第一部分内容,那当然是全体内容的基调。其中呢,关于这个:
“在美国只有几百万华人,那么多人获诺贝尔奖,但咱们14亿人很少有人获奖,主要原因在于,华侨到美国以后,受到那边文化的影响和科学献身精神的激励。”
这样的,离谱(睁着眼说瞎话)到了一定程度的舔美的神论,我们上一期视频中已经重点分析过了。

当然,坚持洗地的呼声依然非常高,反正我话就说这么多,真是经典的戴式装糊涂:



毕竟,在美国搞研究啊,不是文化不文化、精神不精神的问题,首先主要是有点儿太废命了。

当然,以上随便截的几条弹幕并不认为这是问题,可能真像部分评论说的那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吧。
下面我们开始本期视频的正题,即:
戴网红为了完成他的这等舔美的神论,是怎样从学术的角度,从他自己说的:“他的专业范围之内”,来歪曲中国古代的先贤的。

孟子有一篇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于是呢,戴教授——哎,注意。戴网红呢,他的本职是古代文学的教授(好像已退休)。
(戴教授对这句话施加的内容):
“在孟子看来,能够环而攻之,就是我们得了天时,然而没攻下,就说明我们没有得地利。”
那么,【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东西,它(们)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当然是内涵非常丰富、甚至可以说是复杂的。在这里呢,我们就先不去具体的讨论什么叫【天时地利人和】,大家自己心里有个底就够了。

能够把一座城池给围起来,然后进行攻打,即【能“环而攻之”】,那么它肯定是占了天时的,即:抢占了先机,那么才能够把一个被动的城池给主动的围了起来。那么反过来,如果是这个城池,也就是这个防守方他抢占了先机。那么肯定是能在这个进攻方把城围起来之前,就做出部署的。这就是孟子所说的: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但是呢,孟子只是说“能够环而攻之,他肯定是占了天时”,在单独的这一句话之内呢,并没有 谈到 【除了天时,是否还占了其他东西】。于是呢,在戴网红的嘴里,就变成了:孟子,他就是咬定了理儿,就是认为“能够环而攻之,绝对是只占了天时”
(肯定有占据天时=绝对只占了天时)?!

你这么一通歪曲之后,那么,这里面,孟子他不就有逻辑上的问题了吗?
于是,按这样一对比,亚里士多德的学术著作不就抽象深刻、逻辑严谨了吗?


能环而攻之,不仅仅是占了天时。
这句话呢,当然也是对的。早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约2,300年的《孙子兵法》上就讲得很明白了: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
这些事儿,其实也不一定要讲大道理,一般常人,他想一想也能明白。举个简单例子啊:在城里有1万兵,那你领着10万兵,就可以把这个城池围起来;反过来呢,是这个城里边驻扎着10万兵,你就领着1万兵,你那叫围城吗?
当然了,你要是不信这个邪,咱真的领着1万人去围一个10万人的城,那好像确实也能围起来哈,那也能叫围城(大雾
那么,我们回到《孟子》中,这一节的本意上来说。就是说,你能够领着兵把这个城池围起来,你肯定先抢占上先机,在这个城池、防守方,他做出反应之前,就已经先把城给围起来。但是呢,即便是你把这个城池给围死了,围得水泄不通,也不一定能够把城池给攻克下来。因为防守方呢,他虽然是相对来说比较被动的防守,但是他毕竟占据着地理优势。
关于古代历史上,各种关于攻城的稀奇古怪的故事,在网上一搜就可以搜到一大堆,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自行去补充了解一下。
这就是孙子兵法上说的: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即:天时不如地利;地利,它又不如人和了。

现在呢,咱们可以回过头来了,我来告诉大家什么叫做【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它是指的时间维度。具体的来讲呢,就可以是这个事情开始之前的谋划、事情刚开始时候的时机的抢进等等。
·地利呢,指的就是空间维度。具体来说呢,就可以是在这个事情进行当中的具体的形式。
·人和呢,就是在这个由时间和空间交叉而行的我们这个世界上,我们人类,作为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句话呢,在我们中国古代的文化当中,实际上是我们的老祖宗,对于上述内容辩证关系的一种思考,得出的最终结论。这个结论、这个道理,它要怎么讲明白呢?那么,这里,孟子他举的这个例子,就是攻城的例子(比较契合战国的时事背景)。
讲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呢,当然还不算完,世界观有了,你还得有配套的方法论不是吗?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
这一节,是《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的第一节,它的名字叫做什么呢?(选入语文课本添加的名字,也就是文章主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是八年级上册课本上的内容。

于是呢,到了这位,在大学里的古文教授的嘴里,就变成了:(孟子他认为)
“能环而攻之,肯定是只占了天时;攻之而不胜,它肯定是仅仅缺乏地利。”
(非常经典的戴式无中生有)
所以嘛,这么一对比:
“这里面孟子就有逻辑上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著作中很少出现这种问题,他的学术著作抽象深刻、逻辑严谨。”
正是通过这样的,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歪曲和抹黑。戴网红,便可以以一个古文研究者的身份,完成应该是由科学家来完成的任务。即:论证【中国古代无科学】。

而且,还能够达到更进一步的,即:对我们中国、对我们中国人、对我们这个民族、对我们中国的文化
“缺乏对科学的献身精神,也没有科学传统”
的论证。

同时呢,更忘不了对于美国的极度崇拜。内容呢,都在凤凰网文创的这一篇采访报道里,大家都可以看得到。当然我们更可以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戴网红他是怎么说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当然了,它不是个例。下一期呢,我们再来讲一下在采访的视频当中,戴网红所谈到的另一章《孟子》的名篇:《寡人之于国也》。及其更为重要的,在此过程中的,对于整个儒家文化的根基的歪曲。
最后感谢您的观看、点赞以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