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个人活得痛苦,常常是因为太“聪明”,原因是这样的

2021-09-20 10:56 作者:嘉鱼女侠  | 我要投稿

痛苦很多时候其实是一种个人选择。你可以容许,也可以拒绝。关键在于,你是否意识到自己本身具有选择的机会。


从前有一个人,历经坎坷、漂泊一生、终生未婚。年轻的时候,他更曾多次被人陷害入狱。肮脏幽暗的地牢里,他和狱友们不但要遭受常人难以忍受的虐待和折磨,更要随时面临被枪毙的威胁。很多人扛不住,最终自动放弃了生命。


唯有他,始终坚定地怀有一种活下去的“野心”。他说:“一死了之,这是容易的,而活下去苦啊,我选难的。”


他把狱卒拿给他写交代的纸笔用来写诗、写散文、写小说,密密麻麻地将正反面都写了个遍,差不多写了65万字。他干着脏活累活,却依旧不屈不挠地保持着人格的洁净与体面,以及——对生活坚定的兴趣和热爱。偶尔馋了的时候,他甚至会偷偷央告别人给他带来一客自己心爱的“小白蹄”。


除了写诗作画,他还常常自己给自己做衣服、做鞋、做帽子······任何时候,他都保持着一种从容得体、风度翩翩的优雅气质。这种气质不但在他所在的年代甚为罕见,就算时至今日,亦可谓鲜有人及。


后来他出了国,成了令人瞩目的艺术家。晚年的时候,他“衣锦还乡”,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乌镇,在那里从容而诗意地度过了自己的余生。


即使一生坎坷、磨难重重,他却依旧表示:“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这个人,他就是现代诗歌名作《从前慢》的作者,我国当代作家、画家——木心先生。


《从前慢》


作者:木心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瞧,同一种境遇,有人被痛苦湮灭,有人却被激活了意志、活得像一首优美的诗。


可见痛苦与否,关键在于一个人的选择。


如果说肉体的痛楚还可谓是“身不由己”,那么一个人精神的痛苦则往往是他“自找的”。


毕竟肉体的苦楚多来自于身体的疲乏和伤痛,而精神的痛苦则来自于“内心”的波动。


所谓“内心”,并不像肉体那样明明白白、实实在在地暴露在这个世界之中,从而不得不毫无防备地接受世界突如其来的磨砺和打击。“内心”是可以被干预、被管控的。并且它留给了我们很大的施展空间。


《鹿鼎记》中,蒙古王子带着一群人去少林寺找麻烦。他当着方丈大师的面声称少林寺浪得虚名,并侮辱少林寺众人“狗屁不如、一文不值”。这要换作常人,恐怕早已被激怒,甚至于当场大动干戈。


而方丈大师则不然。他双手合十,仍旧心平气和地对蒙古王子说道:“人生本来一文不值、狗屁不如,殿下你说本寺浪得虚名,那就浪得虚名了。”


内心云淡风轻,那便没有什么人、什么事能够侵害和撼动。得道高僧如此,未曾得道的单纯之人亦是如此。


人生的痛苦纵然难以避免,但人生的痛苦却也可以被干预、被消解。


智者可以凭借个人的智慧,主动去包容和化解世界施加给自己的痛苦,令痛苦在自身的智慧中消失于无形,从而泰然自若、处变不惊。


而愚者可以依赖自身的“钝感”,被动地对痛苦产生“抗体”,让自己感受不到自己身处痛苦之中,从而避免被痛苦蚕食和伤害。


唯有一种人,往往深陷痛苦、在劫难逃。


这种人,正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聪明”之人。


聪明人之所以聪明,正是因为他们并不具有愚者那种纯粹的“钝感”,从而也由此失去了“钝感”的保护,不得不与痛苦正面相对。


与此同时,聪明人固然聪明,可惜却聪明得不够高明、不够开阔,故而称不上是拥有智慧。正因为够不上智慧,自然也就无所谓拥有包容和化解痛苦的能力。


他们聪明、敏感却又缺乏智慧,故而难免局限和受困于“一时”、“一事”,难得解脱。而在痛苦面前,他们往往只能听凭摆布、毫无还手之力。


比如面对别人的羞辱和谩骂,智慧的人听了可以毫不走心,甚至一笑而过;智力不足的人因为不懂羞辱和谩骂所谓何物,倒也逃脱了言语的伤害。而这对于一个“聪明人”来说,那可就了不得了。愤怒尚在其次,发狂亦未可知。


只有一种例外。那便是《鹿鼎记》中的韦小宝。


韦小宝当然是个聪明人,而且是绝顶聪明之人。若非如此,他也不可能那样从容地穿梭于各大矛盾重重的“集团”之间,并得到几乎所有“集团”的器重和青睐。


他足够聪明。有大聪明、也有小聪明。按理说,这样的人本该活得挺辛苦、挺纠结,可他为什么却偏偏活得那样自在、那样“潇洒”呢?


其实原因便在于,韦小宝这个人并不只是集大小聪明于一身,而是同时也集大智慧于一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智若愚”。


为什么要说韦小宝这样一个聪明人是“大智若愚”呢?


所谓“愚”,并不是说他真的愚蠢,而是他的“不懂”、“不知不觉”。


众所周知,韦小宝没文化,更不懂什么高深的精神理论或是做人准则,但他总能听凭自己的“直觉”,或者说是“本能”,对人对事做出正确的判断,继而做出正确的反应和决策。


比如同样是面对蒙古王子的讥讽,他虽不如方丈一般“得道”,却也能嬉皮笑脸地当场反击道:“大王子当然比小高僧高咯,小高僧的的确确是狗屁不如、一文不值。至于大王子你呢,就有如狗屁值得一闻,胜贫僧一筹咯。”当即调转风向,让对方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比如在看到自己心爱的女人阿珂跟“小白脸”郑克爽在一起时,他也曾有过那么一瞬间的自卑和退缩。但他很快便又能打起精神鼓舞自己:“小宝你行的!收到!”


比如他明明知道天地会的人固执、死脑筋,根本没有成功的机会,但这并不妨碍他敬重他们,或者在必要时庇护他们。他同情男女师父反清复明的愿望不可能实现,却认定康熙是个好皇帝,觉得让康熙安心做皇帝其实也无所谓。


总的来说,他是小事聪明,大事智慧。


这就是为什么韦小宝虽然算不上是正人君子,却并不至于令人憎恶或是生厌。因为他的大智若愚,恰到好处地为他保留了一抹珍贵的人性的光辉。而这也正是他的内心得以保持平衡、稳定,继而逃脱痛苦纠缠的根本原因。


毕竟心中有光的人,人生无论如何都不至于太过晦暗。


END

一个人活得痛苦,常常是因为太“聪明”,原因是这样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