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空儿的思考:关于画本问题中角色音和旁白划分的问题。(奥卡姆剃刀真好用!)

2023-04-20 06:10 作者:大衍若空  | 我要投稿

经常看到一些本来是旁白的台词词,愣是要划给角色。

我录的时候一眼就能看出不对劲,然后照着画本去查原著文本,果然我的猜想是对的,原著中这一句就是用旁白写的!最近在剧组录制中频频见到这样的情况,尤其是最近一年的剧组出现这个问题是在太频繁,实在没用太多的精力继续去一个个解释了,每次一个新剧组出现这个问题,我都要从头到尾给人家捋一遍,真的好累。所以我想写篇文章,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对事不对人,我这里就不放剧组中有问题的文本截图了(其实不止一个剧组)。我打个比方:

要是文章这样写: 

小女孩问道:妈妈,爸爸怎么还不回家呀? 

妈妈笑着回答道:爸爸说今天是你的生日,要给你买礼物,所以晚一点回家。
难道这一段画本要画成 :

【小女孩的CV】妈妈,爸爸怎么还不回家呀? 

【妈妈的CV】爸爸说: 

【爸爸的CV】今天是你的生日,要给你买礼物,所以晚一点回家。

这要是在里面加一句,爸爸说奶奶给他打过招呼说顺路去医院看看爷爷,那是不是也要在爸爸的台词里面再套娃一个【奶奶的cv】然后用奶奶的声线说:“顺路去医院看看爷爷”。这不是荒谬么???????

如果这么画不是画龙点睛,不是非常加分的地方,或者是修改原文错误的地方,那就没有必要改。
因为改了会影响旁白叙事的流畅性,还会造成说话方式不一致的问题。
说话方式的问题不仅仅是换个人称就完了的。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说话方式,并不会把里面的称呼换一下就是另外一个人在说。

尤其是内心os,很多情况下是旁白替角色说出来的。

还有很多台词是旁白以角色的口吻说的。
“旁白”以“角色”的“口吻”说。
说话人的身份还是旁白。

所以我认为,画本需要有一个整体去画的逻辑。

旁白以角色的口吻说, 
还有旁白复述角色说的话,
还有旁白替角色说, 
还有旁白以角色的身份说。
这四种情况,本质上都是旁白在说。

我的逻辑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我心目中的必要条件只有2个:
1、文本中有明显的硬伤,非改不可。
2、文本中没有硬伤,但是是个改了可以画龙点睛的加分项。

如果可以加分,但加的不多,还没到画龙点睛的程度,那么也不是“必要”!

但如果非要改,也不是不行。
如果画本只是负责把各位CV的台词高亮标注出来,那么可以说是不应该擅自改动台词归属的,因为这已经不是把谁谁谁的某一句话“标注”出来,而是在“分配”谁谁谁去录某一句话。但是这是编剧或者导演的事情。
可是如果编剧和导演这么做的话,必然是涉及到“改本”,这个“改本”不是单纯的把里面的某一一个人称代词改一下,而是当台词从A换成B去说的时候,那么需要把这句原本属于A的台词从B的角度出发,重新写一遍。

如果这句话就是角色觉得是“这么回事儿”,但是这个“这么回事儿”不是角色台词。
是旁白站在角色立场上感受角色的感受然后以角色的身份替角色说话。

替谁说话,不等于替谁把他的台词说出来。

就好像角色A受到冤枉了,但是嘴笨,有苦说不出。
这时候旁边路人甲看不下去了,替这个角色A把他的种种委屈说出来。

那么,这句话是角色A的台词么?不是啊!这句话是路人甲的呀!

目前我看到画本在旁白和角色上划分容易错的大概有四种情况,其实仔细看的话不难区分,就是要看的稍微细一点。

在假设里面,就常见“旁白以角色的口吻说”。
在强调的时候,就常见“旁白复述角色说的话”。
在角色心里有活动,但是难以启齿的时候,就会有“旁白替角色说”。
在叙述中插入角色要表达的意思时,就会有“旁白以角色的身份说”。


然后我发现,奥卡姆剃刀是真的好用!我要继续用!


空儿的思考:关于画本问题中角色音和旁白划分的问题。(奥卡姆剃刀真好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