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式的悲剧,1989美国肯塔基州印刷厂枪击案回顾,8死12伤
1989年9月14日,早8点30分,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市标准凹版印刷厂
一名40多岁的男人背着一把AK,腰间揣着两支手枪,还提着一个装着两支Mac11冲锋枪的袋子走进了印刷厂,在接下来的半个小时时间里,这个男人发射了40余发子弹,造成现场8人死亡(其中一人是心脏病发死亡),12人受伤,最后他回到曾经工作过场所,坐在地上用西格绍尔P226手枪结束了自己悲剧的生命。
凶手固然禽兽不如,但在写这篇文的时候,狗子从这个中年枪手身上读出了一丝悲哀
约瑟夫·托马斯·维斯贝克,1942年出生,在13月大的时候父亲去世,而当时他母亲才16岁,没能力独自抚养,因此他小时候就一直在娘家亲戚那边来来回回打牙祭,还在孤儿院里呆了将近一年。
1960年,高中辍学的维斯贝克去了一家印刷厂里当印刷工,次年与第一任妻子结婚并生了两个娃,到1971年,维斯贝克跳槽去了标准凹版印刷厂,换言之,当案发时,维斯贝克在这家厂干了18年,而且厂里对他评价很不错。
就这段时间来说,维斯贝克是正常的,当年美国蓝领工人薪资水平很高,尤其是一个白人蓝领男性养个老婆+两个娃+两台车+一套大House完全没压力,但随着美国实体经济的转型,蓝领级别的日子开始变得难过起来,维斯贝克的转折点发生在1978年。
1978年,维斯贝克因为加班越来越多,对家庭的关怀不够,因此婚姻出现了状况,离婚时还因两个孩子的监护权问题和前妻疯狂撕X,这一年,心力憔悴的维斯贝克第一次住院进行心理辅导治疗。
咱们这么想,1978年他已经36了,工作压力+离婚+失去监护权,这对一个事业上升期的男人来说是难以承受之痛。也就从这会儿开始,维斯贝克的精神状态每况愈下。
1983年,维斯贝克和厂里的一名女工结婚,她前夫是维斯贝克的工头,这段婚姻同样悲剧,只维持了短短一年之后就破裂,1984年,维斯贝克再次住进医院,出院后他开始变得沉默、孤僻、有自杀倾向、与家人也不愿意来往,他一切的心思都投入在了工作上。精神医生认为他已经换了抑郁症,因此给他开了百忧解(一种抑郁治疗药物)。
1986年,随着美国经济的转型,印刷厂这类传统制造业的业绩也越来越差,工厂进行了一次改组和管理层的调动。新领导层不留情面的给维斯贝克调岗并降薪,这让这个已经40多岁的中年人难以适应,屡次提出换回原岗的要求都被拒绝。同时,他出现了头晕、记忆力减弱、失眠、颤抖、焦虑、视线模糊等症状,他认为这是常年在厂里接触甲苯所致,我们可以想象的到,一个在厂里干了半辈子的人婚姻破灭,中年了还在干执行工作,甚至还被调岗降薪,这有多绝望。
他和公司抗争了3年,提出了诸如工伤补助,调回岗位的一系列要求,但都没结果,这一期间他尝试了一氧化碳中毒、过度服用安眠药等自杀手段未果。
1989年,厂里表示将在20年合同期满后解雇你,这成了压垮维斯贝克的最后一根稻草。
报复即将开始
维斯贝克为作案准备了5支枪,分别是一把保利科技的AK47/S(半自动,桌上还有把配套的刺刀),两把MAC11冲锋枪(.380版的MAC-10,还用了胶布连接的简易弹匣),一把西格绍尔P226半自动手枪,一把史密斯·韦森12型转轮手枪。
1989年9月14日,早8点30分,维斯贝克来到工厂,目标很明确,他要neng死那群工厂的管理层。所以他径直来到三层的行政办公室。
上图是当年报纸上凶手的枪击路线图,浅色点是受伤,深色点是死亡,斜线是送医院后死亡,但这里并没有并没标全,我下面做个简单的流程说明。
电梯门开了之后他拿起AK先对着两个接待妹子开一枪,导致一名当场死亡,一名腰椎以下终身瘫痪。当时他的主要目标是老总和副总,所以直接跑去总裁室,但发现这两混蛋都不在,他也没有朝财务之类的吃瓜白领开枪,不过发现人力资源经理的时候打断了他的腿。
接着他向南走出办公区来到了装订室(Bindery),他先是朝着装订主管开枪,随后再朝三名装订工开枪,其中一名工人当场死亡。随后他通过一个楼梯井进入装订区地下室,射杀一人射伤两人,随后穿过通道进入印刷地下室(Basement)
在这里他遇到了印刷工约翰·廷格,是多年的工友。约翰当时听到隔壁传来枪声,然后看着维斯贝克拿着枪走进来很蒙圈,问他怎么回事儿。维斯贝克说没你事儿,边玩去,随后开始朝周围的工人开枪,一名同样是他多年工友的倒霉孩子中枪死亡,据目击者说维斯贝克还走到倒霉孩子边上道歉,说不好意思没看清...(额...)
之后他走楼梯离开地下室,进入主印刷室(Standard Gravure Press Room),开枪击倒两人(这两人后抢救无效死亡),随后进入员工休息室,这里当时有7人,维斯贝克朝他们逐个射击,期间换了个弹匣,追杀逃出休息室的人,其中5人受伤,1人死亡。
这会儿离枪击开始已经过了大约半个小时,外面的警笛声也已经近在咫尺。维斯贝克看着空荡荡的工厂,走到了自己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印刷室中间,拿出腰间的P226手枪对准自己下颚,一声枪响过后,工厂里再度安静下来,只剩下机器的运转声和伤者微弱的呻吟。
按照目击者的说法,整个枪击案中维斯贝克都很冷静,缓步而行,射击精准,对单个目标基本只开1-2枪。
补充一些无关紧要的记着照片
这起案子虽然死伤众多,但在美国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毕竟在美国,资本家的压迫那能叫压迫么?反倒是维斯贝克长期服用的抗抑郁药物——百忧解事后被受害者家属起诉,他们认为维斯贝克就是因为服用这种药物之后开始变得神经质。
也确实,百忧解的副作用中包含失眠、恍惚、视力模糊、头晕、精神异常等状态,也可能增加自杀和暴力倾向,但后来家属和百忧解厂家实现庭外和解,这事儿也就没有然后了...
诚然,个人没有权利去剥夺他人生命,但维斯贝克的遭遇让我这个半只脚跨在中年门槛里的80后觉得甚是唏嘘。想象如果人到中年,失去家庭、失去健康,干了半辈子的地方也要解雇你,这种被全世界抛弃的压抑想想就让人喘不过气,活下去比死更需要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