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己之名 第六章

三哥一直没有回来,三嫂的肚子越来越大了,与当时三哥走的时候相比,像是装了一个大水缸一样。三嫂虽然什么话都没说,可是我知道,她想三哥了,日日在盼他归来,其实我也很想三哥,但是我不能在三嫂面前说,太医来看过三嫂,说她要忌忧思,可是夫君不在身边,偌大一个皇宫也不过只有一个我陪在身边,她怎么能不忧呢?
母后不让她再教我那些东西了,说我太笨耗精神,这些事情不是一天就能学会的,等她把孩子生下来了再教也不迟,于是我每天就陪着三嫂在院子里走啊走。
太医说,多走走,将来生孩子的时候,会省力很多。
可是三嫂不敢出去,她说她怕自己有什么闪失,会不能帮三哥照顾好这个孩子。我知道她是怕,宫里的人心都不知道是怎么长得,就是见不惯别人好,她没有三哥的庇护,难免会有人想要害她,就算有我这个最得宠的公主在旁边保驾护航都不行。
还有一个月就到生产期了,母后把要接生的稳婆还有乳娘一堆人都安排好了,生怕三嫂突然要生了会有什么意外,可越是这样,我感觉得到,三嫂的心越来越紧张了,她最需要的,不是我们的宽慰,而是丈夫一个贴心的拥抱,可是三哥还是没有要回来的消息。
那晚我在长禧宫正睡着,听得外面乱的厉害,跑出来一看,离姑也出来了,我跟在她身后打听是什么事,却没想到,是三嫂提前要生了,我二话不说就要往交泰宫那里跑,离姑突然叫住我,“公主。”
她什么都没说,但是我知道她的意思,这是三哥的孩子,也是母妃的第一个外孙。
我去的时候,外面母后父皇已经在等着了,看到我,母后一把把我捞起来,让我别去添乱,我挣扎着要去看看三嫂,可是母后不让去。
可是三嫂那一声声凄厉的叫喊声,让我害怕,我突然觉得自己担负不起三哥临走时的嘱托,我好害怕,我趴在母后的肩膀上呜呜的哭,母后也很着急,太医说孩子胎位不正,很容易一尸两命,母后根本没有空再安慰一个我。
那晚,我们在屋外等了好久,三嫂的叫喊声一直在,可是不管她怎么喊,都没有叫过三哥的名字,她不想自己成为三哥的负担,我眼看着一盆盆血水换出来,流了那么多血,嫂嫂真的还能再坚持的住吗?我不敢想,只能躲在父皇母后的怀里,那时候的我,不管出了多大的事,总归会有人在我的身后替我支撑着。
一声婴儿的啼哭声划破天际,是孩子出生了,父皇和母后的脸上都开始有了笑,母后也把我放了下来,乳母把孩子抱出来,让我们看,是一个小世子,可是乳母的脸上并没有笑容,她说,三嫂不行了。
我没有顾上看我心心念念的小侄子,听到乳母的话,直接趁乱跑进了屋里,好重的血腥味。
我跑到三嫂的床前,我想象不到,床上那个惨白的人会是我最喜欢的三嫂,那年我见她的第一眼,她那样红彤彤的,可好看了,现在躺在床上的人,是我的三嫂吗?
我慢慢走到她的身边,用手轻轻摸她那已经毫无血色的脸,三嫂睁开眼,看向我,她那么虚弱,好像多说一句话就会破碎掉。
“甜甜。”她用手抓住了我的手,那还是我记忆中的手,那样软,那样温暖。
“三嫂,你看到小世子了吗,他可好看了,长得可像三哥了。”
“瞎说,刚出生的孩子皱皱巴巴的,哪里能看出来像谁,甜甜你又说话糊弄我。”
“真的,三哥回来看到了,肯定特别喜欢他。”
“甜甜,等你三哥回来……”
“三嫂,你等等三哥,你等等他,他就快回来了,你是他最亲的人,你得等等他。”
“三嫂等不了他了,甜甜,答应三嫂,好好照顾你三哥,他是一个苦命的人,还有,帮三嫂照顾孩子,只要他能这一世平安,我也就满足了,三嫂知道,甜甜是个有福气的孩子,三嫂把这两个人托付给你,三嫂很放心。”三嫂的声音越来越弱。
“三嫂、三嫂,你快看看,看看小世子,他真的长得可像三哥了,你看看他。”
乳娘把孩子已经抱了进来,放在三嫂的枕边,这是这个孩子,最后能依存在自己的亲阿娘身边的时刻了。
三嫂歪着头一直看着他,然后将枕头下的一块玉佩,放到他的襁褓中,就这样一点一点,没了气息。
所有人都跪下来哭,那个小孩子,大约感受到了自己亲阿娘的离世,也在大声的哭泣,可是我一滴眼泪都掉不下来,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死亡,在我五岁这年,在三哥的交泰宫中,我最最喜欢的三嫂,离开了。
一个新的生命的诞生,代表着一个旧生命的离世,那么为什么还要让这个生命来到这个世上呢?
我不懂。
那个孩子的到来,让他的亲阿娘从此离开了,我不喜欢他,可是他是三哥的孩子,是我的亲侄子,是三嫂拼了命生下来的,也是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分托付给我的孩子,我不能不喜欢。
那晚我不知道被谁抱回了长禧宫,等我回过神来,已经在母妃的身边,母妃的神情看起来不喜不悲,似乎那是与她无关的一件事,那晚我睡在母妃的身边,我紧紧的抱住她,在母妃身边,我终于哭了出来,母妃拍着我的背,她一句话都不说。
哭了很久,大概连母妃都认为我应该哭累了睡着的时候,我突然抬头问了母妃,“母妃当年生我和成安的时候,也这样疼吗?”
母妃愣了愣,半晌才重新抱紧我,她说不疼,有我们两个心肝宝贝,她再疼也值了。
我嗫嚅了半天,没有再说下去,其实母妃生三哥的时候也是这样疼吧,可是那么疼的母妃,不要他了。
那个小孩子生下来之后原本是被父王赐名的,可是我在三嫂留下的玉佩上发现了“悸珩”二字,父王为了纪念他的阿娘,于是便赐名悸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