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个生我的女人,我后半生只想尽量避免和她有太多交集!
“对于这个女人,我期待的和她的关系是这样的,我们都知道彼此身体健康的活着就好,尽量少些交集,我会努力工作,给她钱,给她买东西,甚至雇个保姆照顾她,让她衣食无忧度过晚年,但是我们最好不要在一起呆太长时间,因为每次和她呆完我都会抑郁好久,甚至觉得活不下去 ”这是一位来访者对她与母亲关系的描述!
她说她妈妈一直都是她痛苦的来源,可出于血缘上的亲情,她又没法做到真正和她母亲割舍,只能尽量让自己在安全距离之内,这样才能少受来自于她母亲的一些伤害。
说说她的故事吧!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以第一人称来讲。
我和母亲生活在不同的省份,但其实空间距离坐高铁也不过就两个小时左右。可我一年很少回家,因为每次回家和父母相聚,再返回的时候,自己总得缓几天,才能把失控的心情平稳到正常的节奏。
母亲家里姐妹众多,姥姥姥爷本来就重男轻女,再加上妈妈和其他姐妹相比,也不是那能说会道会哄人的,脾气比较冲所以在家自然是最不受待见的那个,比较受气的。
我一直都认为,正是因为她自己在成长的环境里,没有被周围的人善待过总是被人轻视瞧不起。书又没念多少,心胸格局都很小。所以她是憋着气,憋着火。等到和我爸爸在一起,生下我了,她开始拿我当攻击对象,发泄她的愤怒。
小时候姥姥没有让她念书,因为觉得她脑子不聪明,家里的二姨还有舅舅,那个时候一个要上师专,一个又要娶媳妇,需要花钱的地方多着呢,所以妈妈即使再想念书,也最终还是被姥姥骂着回家务农。
二姨后来考上公办的老师,而舅舅也在机缘巧合之下端起了公家的饭碗,在我们那个镇上当了一个小官。
她俩也因此成了妈妈最初心中的偶像,而这两个职业也是妈妈最在意的,在妈妈的心里扎下了根,天下没有什么职业比这两个职业更对她有吸引力了。
在我最终也考入大学之后,她的心也跟着有底了。她当时的观念是,只要考入大学,想当老师,想当公务员,随便选。哪想到就在我们毕业那一年,教育体制大改革,并不是包分配工作了,而是双向选择。很多人都得自己出去找工作。
当时我年纪轻,阅历浅也不知道社会的残酷,觉得找工作挺好找的,再加上也觉得有足够的时间,就对工作没那么太当回事,在两年之内,我换了得有七八份工作。每一份工作都做得不长久,这让妈妈在老家丢尽了颜面。
别说什么老师和公务员了,就算是干点普通的工作,赚点固定的工资我都做不到。我就像无根的浮萍一样,四处飘荡。
妈妈那时候是很以我为耻的,只要打电话,对我不是训斥,就是责骂。要么是“白供我读这么多年的书,不行的话就赶紧回家嫁人!”要么是“你可丢死我们的脸了!就别再回这个家……”之类的,说的话很伤人。
我最终也没有回去,自己带着一股劲,就想着一定要在城里混得好。
就这样,真的在这个城市坚持下来了,20年的打拼也终于找到了自己喜欢也能赚到钱的工作,甚至比她所羡慕的我的那些个当公务员当老师的同学赚的钱多的多的工作,我以为她终于能够认可我了。
可没有想到,在她内心里,始终都是瞧不起我目前的工作的。比如说这次过年回家,我给了她两万块钱,买了一大堆的东西,还把自己喜欢的一个价值十万的金项链送给她,直接挂到她的脖子上,让她开心。
当时她确实挺开心的。说这辈子她都没过这么舒服提气的一个年。
可没有想到啊,接下来远方表姨的一个微信视频通话,让她又情绪低落起来。
那个表姨就住在我们隔壁屯儿,生了一对龙凤胎,比我年龄大概小七岁左右。现在这两个孩子,一个在太原,一个在成都,男孩是国家公办老师,而女孩是国家公务员。表姨和表姨夫各在一个地方帮着这两个孩子带孩子。妈妈在得知人家这俩孩子工作的时候,就已经表情上不开心了,而随后表姨顺口问了一下:“瑛(我)在做什么?”妈妈一下子就语塞了,挺不好意思的,说不是什么正经工作。
表姨也就没有再多问,其实如果表姨再问下去的话,就会知道我并没有她从妈妈语气中推测想的那样,过得不好。
但是由于妈妈自己心里就认为公家饭碗好,她并没有跟表姨深入说这些,就特别郁闷地挂了电话。然后这脸就开始拉上了!
晚上十点多的时候,我正常接了一个业务电话,她来了一句:“也同样是读了一次大学,却干这么辛苦的工作,过个年都不消停,还得接电话。唉!”其实这是多年的老客户给我打的一个拜年电话。
第二天,她又继续打击我。过年前,本以为自己因为疫情不一定能回来,就给她在网上订购了一台电视,因为是数字的,她搞不懂。我对这种东西操作不太行,捅咕半天,也没整明白。她说了一句:“供你大学白供了!这么点东西都不会!"本来我对昨天晚上的事就有气,忍不住回了一句:"你这话说的可有点过分了!我这不是还不熟悉功能吗?怎么又扯上我上大学的事了?这大过年的,你干啥呀?"结果妈妈来一句:"过分就过分了,爱听不听!"既然你说上大学这事儿,那我就好好跟你唠叨唠叨,人家都能有个铁饭碗,你怎么就混不上呢?你那自由职业者那算是什么职业呀?钱赚的再多有用吗?以后老了干不动了,你有劳保吗?你保险全吗?”“我替你担心,我还不行说说了吗?”
妈妈这话匣子一打开就说啥也收不住了,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就哭上了,工作不满意,让她操心,大学白念了,都没混上铁饭碗之类的磨叨我千百次的话,让我一分钟都不想在家呆了!执意要回家。她看我真要走了,反而有些害怕了!让我不要和她一般见识,说她没文化。我也不想和她一般见识,但是她说的话却句句锥的我心口疼。
我知道两代人观念不同,无法强求对方一定要认同自己的,但是最起码你能看到客观现实,我是不是老师,也不是国家公务员,但是我过的也并不比他们差!
在我很多同学月薪两三千开着的时候,我的月收入已经是两万多了,从毕业之后,我是没有赚过有数的钱,不像固定工资,可我赚一个月的够他们赚一年的呀!这些她都看不到。
她看到的只是我年节什么的,都没有国家分给的福利,我自己有钱我可以买,非得国家分给的东西吃着用着就香吗?我自己花钱买得就不香了,就用不了吗?
固定工作退休之后有劳保,每个月的劳保是钱,我自己存在银行里的一年一年的定期大额存款,难道就不是钱吗?
她把自己困死在自己的思维里,像一头倔驴似认为只有吃上公家饭才是给她长脸,否则你就是一年赚一个亿,也让她很难抬头做人。
就这样的思想,多少年了都没有任何的变化,这让我很挫败。看到一本书上说过一句话,一个孩子终其一生都不过是想追求父母的认可,而我认为我是追求不到了!
后来她看我执意要走,还是给我带上了我喜欢吃的粘豆包,还有她亲手煎的我爱吃的鱼。整整一个大包裹。
我知道她内心里还是爱我的,可是她也确实总在伤害我。我们两个之间隔着一道很深的沟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填平呢?
目前所能做的,只能是适当地保持距离,维系着母女的情分。各自过好自己的生活而已。不能期待太高了!
………
刚才逛网页的时候看到了一个雷佳音的新剧的视频,雷佳音非常有带入感的演绎了一幕和自己父母吵架的戏,他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我爹我妈满意我”“我不喜欢听什么你就说什么”“哪疼你就抠哪?”
我感觉真的是说出了很多子女的心声,就如我这个来访者,一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母发自心底的认可自己。可后来发现这是在做梦!对于有些父母来说,他们至死也不会认可孩子的,因为他们给孩子预设了一个标准,一旦孩子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其他的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他们活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把自己当初没有达成的愿望放在孩子身上,孩子没有达成,就不断地向孩子施加自己的怒气。
就像我这位来访者的母亲,她想像她的姐姐和弟弟那样当老师当公务员,可现实条件不允许,她只能把自己的这个渴求寄托在孩子身上,忽略了孩子和她完全是不同的两个人,生活的年代不同,所受教育人生经历认知体系都不同,她认为好的并不一定适合孩子呀!
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孩子没有按照自己的期待走,就以爱和在乎,担心为理由,各种的打击,精神上的施虐。给孩子造成不断的心理创伤,致使孩子有了文章最开始那种想法。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希望我们为人父母的男士女士们,不要让孩子想到这个来处时,痛苦多余想念!不要让他们因为怕被你们或明枪或暗箭的袭击所伤,而和你们保持一定的距离,不敢真正呆在你们的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