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盘古那样庞大——盘古盗龙小传
盘古,作为中国神话中开天辟地的大神,用他名字命名的东西可谓是不少,但是盘古似乎没想到的是:古生物学家们会以他的名字命名一种小小的腔骨龙超科恐龙—盘古盗龙。

虽然盘古盗龙小而不起眼,但在它被发现并命名之前,亚洲(不包括印度)的腔骨龙痕迹只有两个肢体碎片,甚至这两个碎片属于同一个体。相比之下,盘古盗龙那惊人的完整度,也算是有着开天辟地的作用了。
根据建属论文里的分类, 盘古盗龙在分类上接近腔骨龙属而与“合踝龙”属较远。正模标本编号LFGT-0103完整度很高,而且很可能是一个亚成年个体,但髂骨与坐骨融合、颈椎肋融合到各自的中心、第三跗骨远端与跖骨接近融合等特征表明:它即使是未成年也是一个即将成年的个体,可能在即将成年的四年或两年前死去。

盘古盗龙头骨的前颌骨缺失,根据补齐,完整的头骨长度约12.4厘米,小于腔骨龙的20.7厘米和“合踝龙”的23厘米。它的眼眶很大,最高的地方高达3.5米,这点在腔骨龙内也可以看到。

盘古盗龙股骨头很大,胫骨和腓骨很直。它的距骨与根骨未愈合,暂时还不清楚成年以后会不会愈合。

根据测量加上近亲复原,盘古盗龙的体长在2米左右,身高不足一米。
我们都知道,下禄丰组的物种多样性在那个时期是非常非常高的,而作为一个成年之后都难达到3米的小家伙,盘古盗龙似乎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当地的原蜥脚类捕猎难度太大,原始的装甲类不好对付,自己也要提防同组的顶级掠食者中国龙。。。。。。
那怎么办呢?那就西内!!当然这是不可能的,虽然下禄丰组的恐龙不好处理,但这里也不只有恐龙,在下禄丰组,发现了鳞龙形下纲的喙头龙,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的合弓纲和早期哺乳动物,它们中的大部分体型在盘古盗龙可捕猎的范围之内,而盘古盗龙也顺利的站在了下禄丰组的小型掠食者的位子上。

刚才我们说到,亚洲除了盘古盗龙属,还有两个碎片,你们猜,它们都在哪里?
没错,还是在下禄丰组哒!
那两幅化石被认为不属于盘古盗龙,也就是说:下禄丰组也许存在着两种腔骨龙类。由于目前没有人进行深♂入研究,所以那两个个体暂时被认为是疑似卡岩塔“腔骨龙”。
盘古,作为神话里开天辟地的神, 似乎已经和“伟大”挂上了钩,但“盘古”的名号对盘古盗龙来说似乎太重了,因为它既不是一方顶掠,也没有过于突出的特点,它只是两亿年前云南大地上的一种小型掠食者,一种很冷门的兽脚类恐龙。但盘古盗龙作为极少数侏罗纪的腔骨龙类,它的存在也为我们揭示腔骨龙超科的演化与迁徙提供了重要信息,也许在未来,某个石破天惊的信息正是基于对盘古盗龙的研究,到那时,盘古盗龙可能真的会作为盘古,为研究恐龙的演化而开天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