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荧屏 | 是“兵燹”不是“兵爨”
◎税小利
电视剧《长月烬明》第19集中,景王澹台烬准备用计对付盛国,他问叶清宇:“你可会觉得孤卑鄙歹毒啊?”叶清宇说:“兵不厌诈,若能早一日结束兵爨,两国便能早一日安定。”(字幕同步显示)其中的“兵爨”应为“兵燹”。
燹,音xiǎn。《说文解字·火部》:“燹,火也。”《玉篇·火部》:“燹,野火也。”本义为野火,引申指焚烧。又引申特指战火,如明代高启《次韵杨孟载早春见寄》:“久闻离乱今始见,烟火高低变烽燹。”其中的“烽燹”即战火。汉语中有“兵燹”一词,指的是因战乱而遭到的焚烧破坏。如宋代庄绰《鸡肋编》:“先圣旧宅,近日亦遭兵燹之厄,可叹也夫!”即“先圣旧宅”因战乱遭到破坏。上述电视剧中,叶清宇希望能早日结束战争,换得两国和平,说“结束兵燹”是合适的。
爨,音cuàn。本指烧火做饭。如“分爨”,指分开来做饭。也指炉灶。如“铜爨”,就是铜制的炉灶。“兵爨”也许可以理解为军队中烧火做饭之事,但以“兵爨”指战火恐怕是不妥的。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3年第7期《追踪荧屏》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