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开端
中国上古时代有三个洪水神话传说:
(1)天崩地裂,天空出现缺口,灭世的洪水和天火肆虐世界,人间生灵涂炭。创世女神女娲不愿见生灵受苦,于是施展神力,拯救苍生。她炼制五色石补天,终于平息了灾难
(2)灭世的大洪水毁灭了人类文明,但伏羲、女娲兄妹在乌龟的保护下,得以幸免于难。他们结为夫妻,用黄泥捏人以再造人类,人类文明重新兴起
(3)雷公发灭世的大洪水毁灭了人类文明,但一对兄妹躲在葫芦中,得以幸免于难。他们结为夫妻,生下了众多物种,人类文明重新兴起
大河文明几乎都有洪水神话传说,而且,结局要么是神拯救世界,要么是人类一败涂地。其他人类族群则很少有原生的洪水神话传说。这表明,洪水神话传说其实是惨烈的洪涝灾害在上古人类的意识中的反映


180万年前,中国进入旧石器时代
6万年前,智人大规模走出非洲
2万年前~1万年前,中国进入中石器时代
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原始农业和原始宗教,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原始汉藏人原本居住在中国的北方或者四川,后来,他们不断向外扩张、征服,汉藏语系语言也随之传播到了中国各地
汉藏人建立的河洛古国和良渚人创造的良渚文化都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文明,良渚文化实证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和多元一体的文化特征
在中国原始先民的口口相传中,“三皇五帝”的说法及其传说广为流传(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女娲氏、祝融氏、黄帝氏、有巢氏、燧人氏)(五帝: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山东、河南率先进入金石并用时代,出现了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城邦林立,史称“万邦”时代


公元前3300年,良渚文化在长江中下游兴起。良渚文化是新石器王权城邦文明,主要分布在太湖流域,存在于公元前3300~公元前2300年。良渚文化是早期国家,已经进入早期文明时代
良渚文化没有红铜等金属器物,但有古城、村落、墓地、祭坛等建筑,有磨制石器、陶器、玉器、丝织品、麻织品等手工业品
良渚文化有大批的玉器,雕琢细腻,十分精美,而且作为礼器使用。玉器,各古文明都有,但作为礼器使用的独中国一家。良渚文化是中国玉器礼用文化的发源地
良渚古城由宫殿区、内域和外城组成。内城长1900米,宽1700米,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古城北面的丘陵地带有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平方千来,这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良渚古城中部,有一个高十几米、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级建筑
良渚古城及其水利系统的工程总量超过了1000万立方米,这表明,当时该地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较高,政权的调动、组织能力已经较强
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量不等的,制作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神灵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衩的玉钺。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说明当时的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
没有文字的文化也可能是文明。良渚文化没有文字,但有符刻


公元前3300年,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河洛古国兴起。河洛古国是汉藏人中的双槐树人建立的新石器王权城邦文明,存在于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3000年,被誉为“黄河文化之根”、“华夏文明之魂”、“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河洛古城在设计思路上高度重视礼仪化,这表明河洛古国可能已有“天地之中”的思想
河洛古国出现了“北斗九星”的遗迹等有关建筑,这表明河洛古国可能已有“奉天承命”的思想
河洛古国的居民们已经从事养蚕缫丝,这表明河洛古国是中国养蚕缫丝传统的发源地
但河洛古国还没有文字和红铜等金属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