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浮生若梦篇:心海剧情赏析】双面军师伴你同行

2023-08-29 10:45 作者:秋语晨  | 我要投稿

本次剧情赏析围绕比较具有争论的珊瑚宫心海的剧情。说实话这个剧情我个人挺喜欢的,这可能和个人玩过一款类似叙事的经典RPG有关,这个可以放在最后再说。对剧情有意见的不妨请静下心来看完笔者个人对剧情的赏析后再讨论,那就非常感谢本期讨论的旅行者了。

从心海的传说任务名就可以看出,任务主旨应该是描述海祇岛战后的故事。“兵戈梦去,春草如茵”,其实这种故事的描述通常是挺压抑的,如果有看过一些战后题材的影视或者文字作品应该有体会,这方面在心海剧情中却以一种微妙的舒缓方式进行了描述,其实处理的是非常厉害。

首先在旅行者回到海祇岛,以一种轻悬疑的“愚人众还在暗中觊觎海祇岛,天领奉行贼心不死”的线索展开,从这里和五郎及其部下的对话就已经开始引入海祇岛的现状即是“重视恢复战后的民生,同时即将面对和谈”。同时也抛出另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海祇岛部分战士心态很浮躁”。这两部分其实都是战后故事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前往村庄的路上,几名士兵的心理也是非常关键,这里和后面篝火晚会的部分对话都有对应:

有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的人:


也有着来自战争中受难的人们在战后继续被折磨的痛苦,无论是身心亦或对失去的伤痛:


可以说从这里开始,剧情就为这条“战后人们的心理”描写一直都有伏笔,直到和谈爆发。那么来看看本次传说任务的核心人物珊瑚宫心海如何应对:

先是亲身处理关于“愚人众和天领奉行是否还有勾结”的事件。同时做到了办事公正,行事遵法,法恤民情。


当珊瑚宫心海意识到错误已经铸成的时候并没有逃避责任,同时努力挽回局势,在最后紧张局势爆发前洞察到关键的线索(其实整个剧情中唯一比较让我个人吐槽的是最后这两个天领奉行的小老弟这么容易暴露的描写),从容不迫夺回和谈主导权。

这里很多旅行者可能被杨梦露老师配音的九条又圈粉了,确实九条的压迫感和气场无疑在谈判剧情中十足,表现力非常完美,不过这也反衬出在这么大压力情况下心海的心思缜密与遇事不慌的大心脏。

心海看穿一切真相后有条不紊的安然落座


以及最后开解部下心结,不仅让他们内心无法平抚的情绪有了新的慰藉通道来宣泄,也为海祇岛奠定了新的自保后路。


纵贯整条心海剧情,可以发现心海的个人领袖魅力是非常足的,士兵民众毫无疑问信赖着她,最后心海也完美的解决了眼前所有的矛盾。

战后话题沉重的一面并没有丢失,剧情中士兵和民众失去的痛苦得不到理解和宣泄,仇恨无法放下,但是普遍民众又渴求和平向往、安定生活的愿望又与这些活在痛苦之中的人形成了矛盾。剧情中算是用非常巧妙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关键在于这条剧情主要干线单独来看其实会显得很沉重,因此在剧情处理上其实穿插了非常多角度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才能补足心海的人设。也是我要表达另一个非常喜欢心海剧情的地方,那就是:角色的不完美与历经成长的过程

在剧情中,我们可能有看过心海为旅行者分析愚人众营地处理的思路分析,抛开第一条擒贼先擒王在游戏中其实体现没那么明显外,第二条引爆炸药桶和第三条利用剧情中心海“水属性”+环境沿海的特点结合主角在剧情中应该是“雷属性”的特点制定的感电战术,是很全面的分析。

小彩蛋是如果旅行者选择了其中一种方案,但是并没有按实际方案执行,心海也会有独特的对话。


虽然也有说锦囊妙计这块是比较诟病的描写,不过从书籍分析来看:

海祇岛其实真的不算什么城镇之类的具备民兵配置,就算是以前的领袖也都是真正意义上没有战争经验的巫女。心海算是珊瑚宫历代巫女中最独特的一位,可以说“喜爱研习兵法,向往做幕僚”的设定完美补足了整个海祇岛所缺失的一环。这也不难看出海祇岛的剧情中为何士兵都人手带着心海的锦囊,整个海祇岛民风就是这样的啊,历史也没有真正意义上懂得兵法的人,心海手底下的要说对比天领奉行可能大部分都是新兵蛋子也不为过。

在最后派蒙这段翻锦囊的描写,其实搭配当时的bgm,这里编剧导演应该是另一个有意思的剧情安排:其实是想整点搞笑内容在里面的,毕竟派蒙可是谐星(x)。当然心海其实本人还是非常擅长随机应变的,只不过手底下办事的人,出于对他们的负责以及(我个人推测)战时局面太紧张来不及普及她所学的兵书知识,无奈之举只能以比较笨拙的方式授予锦囊。




最后也是名场面的描写,这里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地方。即心海的秘密基地和心海的“能量小笔记本”。这里可以说是我认为原神的一个剧情特点,那就是角色并不是完美的(当然有人会提出帝君,确实,除了不带钱包外,官方设定的磨损其实算是给帝君最大的不完美了......)。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心海的真实一面:她也有着自己的梦想,虽然有迫于现实的推动,但是她并没有逃避属于自己的责任而是坦然面对。即便在面对的过程中磕磕绊绊,也有着她所不擅长应对的“处理人际关系,理解每一位信赖她的人的内心感受”,但是这些都没让她放弃。

     说到人际关系,在剧情中你可以看到心海也会像琴团长一样,经常面对各种人际关系(最经典的莫过于这段家长为子女说好话的剧情):


心海的小笔记可以说算是“女生的小秘密”了,这段描写其实非常可爱,还有很多彩蛋,如果直接过了剧情会错过这些平日里的海祇岛领袖反差萌的地方:


说了这么多关于心海剧情“主干线”和“旁支”的铺垫,这些共同架构了心海剧情真正的内容。至于心海最后的请求,不禁让我想起另一部描写关于角色成长的作品,那就是《英雄传说》系列。

正如上一次聊起雷神剧情一样,雷神和心海在现在看来都有着不完美的地方。

当时的雷神没有考虑人心(人的愿望)是不可控的,为求守护稻妻而选择了不恰当的方式,但是在个人传说任务中重新认识到这一点。

心海的任务其实也是忽略了人心(战后痛苦得不到解脱),也见识到了她尚且不足的地方和并没有真正具备“完美领袖”的心理素质。

但是正是这种不完美,才要追求完美。人的一生本来就是不断进步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有你相伴,也是最大的幸运,不是吗?

最后一点吐槽:水系角色的传说任务是不是都带点谐星属性呢,行秋的字体、莫娜的穷、公子的玩具销售员、芭芭拉虽然是邀约任务但是也有艾伯特先生倾情出场。下次的水系角色我已经忍不住思考又整啥梗了!

感谢能够看完的旅行者!这一篇写于当初心海传说任务刚出来的时候,距今已经过去了这么久,连心海都已经复刻多次!比较遗憾的是当初心海传说任务出来后伴随很多不愉快的强度节奏和“设定”节奏(时间已经证明了这两者均是人为刻意带起的节奏,这里就不评价国内社区的环境了),但也很高兴即便是当时不被人看好的心海,我还是坚持的写下了对她的赏析。

在我看来米哈游对塑造角色确实是下功夫的,这样的剧情在《鸿门宴》(2011年李仁港执导电影,由冯绍峰、黎明、张涵予、刘亦菲等主演)里,可以看到心海和电影中“项羽”的导演塑造安排有异曲同工之妙。

对比《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的著名历史事件“四面楚歌”,原文是“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在电影《鸿门宴》后面描写这段场景时,导演和编剧对该历史事件加入了自己对于项羽这名角色的塑造。电影中同样是四面楚歌的桥段,出现在了白天的场景,令存活的项军萌生了“放弃打仗选择回家”的念头。

电影《鸿门宴》剧照


最核心的区别在于,这时的项羽不再是“曾经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项王”,也不是**迁笔下恨铁不成钢的项王,要知道《史记》原文中描写项羽三次感叹“天之亡我”(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电影中,项羽在面对追随自己的江东子弟想要背叛自己时,将自己与随自己出生入死的战士视为兄弟,而不再是孤傲一世的项王,终于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电影《鸿门宴》剧照


电影里的这段修改是我个人除了最后范增的剧情外最喜欢的,导演将项羽的性格进行了更为饱满的塑造,也会让人对“鸿门宴”事后刘邦的形象产生更为强烈的反差(相较于刘邦的多疑诡诈,项羽的性格纵是缺点诸多,却也活的坦荡真性情)。

心海的剧情中也曾有人诟病诸如“这些在谈判中差点闯下大祸的士兵为何不受到军法处置”、“**管制如儿戏”一类问题。其实无论是从待人真诚感同身受的角度,还是用人心术的角度,心海的做法都没有问题。毕竟谈判的问题已经化解,士兵的问题也是由于外因(愚人众背地里策划天领奉行的士兵搅乱谈判)与内因(无法避免的战争心理创伤阴影)导致,作为首领的心海若是真的处罚了士兵,反而成了“不懂人心的王”(某呆毛点了个踩)。

不如就像影片《鸿门宴》中同样对塑造角色进行更好地处理的“项羽”一样,如果是旅行者你们,是会喜欢誓死维护军法尊严斩杀不服从纪律的士兵的心海,还是更愿意倾听理解并找到办法抚平同为受害者的士兵呢?

【浮生若梦篇:心海剧情赏析】双面军师伴你同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