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火山旅梦】以艾雅法拉心理变化为轴

2023-08-07 18:39 作者:Giraffowl_隔热服  | 我要投稿

一、展品与衣服

阿黛尔没有回应,她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指尖触碰到展柜玻璃的瞬间,像是被烫伤一样快速撤回了手。

原本应该是代表着记忆的衣服,如今悬挂在展厅中,和想要触碰它的手之间隔着一层透明而厚重的玻璃。

严肃的学者  阿黛尔......

严肃的学者  ......好久不见。

阿黛尔  凯勒老师,好久不见......

当一件衣服成为展品的时候,它还是衣服吗?当一段记忆所承载的情感被剥除而成为一份记录,它还能被抚摸吗?

作为记录的展品被厚重的玻璃保存着,让包裹于思念中的小孩可望不可及,让故作成熟的小孩压抑自己躁动的心。

曾被读者朋友推荐,于是去读了读赫尔曼·黑塞的《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有时我坐在你身边,比如现在,脑子里会冒出一些挺傻的想法。我会想,我们美丽祖国所拥有的画家中,现在有两位坐在一起,然后我就隐隐有种可怕的感觉,似乎我们是青铜像,手牵手站在一座纪念碑上,如同歌德和席勒。他们必须一直这么站着,用青铜的手牵着对方,直至我们逐渐厌倦雕像——而他们自己却对此无能为力。也许他们曾是优雅家伙和魅力少年,我读过席勒的一篇东西,很棒。而如今他却变成一个出名的展品了,还得站在他的连体双胞胎旁边,雕塑头挨着雕塑头。他的作品集却无处不在,还在学校里被当成教材。这太可怕了。你想想,一百年后某位教授向他的学生们讲道:‘克林索尔,生于1877年。同时代的路易,绰号饕餮者,画界先锋,将色彩从自然主义解放出来。根据进一步研究,这一对艺术家朋友在三段清晰可辨的时期中分裂!’……与其这样,我宁愿现在就钻到火车头底下去。

热烈、澎湃、或深沉的情感被自诩“理性”的玻璃隔绝,念叨着“我应该这么做”的孩子自欺欺人地又在把眼泪吞回肚子里:

凯勒老师,我知道您是爸爸妈妈最好的朋友。你们共事多年,这件衣服也是你们共同的记忆。让这件衣服作为展品保留在这里,应该是有意义的......

“应该”一词,句末的省略号,以及所谓“意义”,都充满了谎言的味道。让我们在时间上快进一点,看看羊之主是如何判断艾雅法拉最近开不开心的:

多利  比起那些一眼能看到答案的问题,我更想问你--小家伙,你现在过得开心吗?

阿黛尔  我......我在努力完成爸爸妈妈的研究。虽然很辛苦,但我相信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有意义。

多利  也就是说,你现在还是不开心的。

阿黛尔  ......

当人被逼到用“有意义”来为眼前的委屈开脱的时候,往往就是没有任何开心的理由了。就像如今越来越多公司会用“有意义的”、“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来吸引年轻的应届毕业生,因为它们中的好一部分都拿不出快乐的体验、合适的工作时间、吸引人的薪资来吆喝。

同样道理,“相信”现在的生活“很有意义”也就是不开心。


凯勒也没有拆穿,因为她自己也叫阿黛尔,或者说,她自己也很痛苦。

逝者已矣,为他们保留这样一份纪念,让更多人知道他们的事迹,或许就是我们最后能做的事了。

作为可以继承瑙曼夫妇研究的壮年科研工作者,开博物馆显然并不是凯勒最后可以做的事情。但自从1095年的意外之后的三年,她既要承受痛失亲密前辈的精神打击,又要应付军方的步步紧逼。只能说幸好军方那边算是应付过去了,而且,来自汐斯塔的邀请也算是稍微给了她一个自我疗愈的机会,回到最开始的地方。

凯勒馆长既不想戳破艾雅法拉的谎言,也不知道戳破后满目疮痍的自己又能做些什么。于是只能两个人不约而同地说着自欺欺人的场面话,心怀恐惧的凯勒更是显得无情而冰冷,一如立牌上的介绍说明:

阿黛尔看向身旁年长的学者,一丝不苟的面庞上看不出情绪起伏。仿佛在谈论着离自己很遥远的事。

展窗一角的立牌上,写着衣物主人的生平。严肃而冰冷的词句讲述着自己无比熟悉的故事,写在最前面的几个数字格外刺眼。



二、故作成熟的小孩

艾雅法拉一次次地想要从凯勒这位师长、同时也是父母亲近的友人了解自己父母的故事。那是被体面地包装过的得体的思念,但也足以让凯勒难以招架,只能顾左右而言他。

而更汹涌的思念,只会在应激的时候,或者独处的时候被发泄出来:

卡恩  这不是你必须完成的事,你是一个......病人。

阿黛尔  可我也不知道,如果不做这些研究的话,我还能再做什么呢......

阿黛尔  卡恩前辈,其实我......很想他们......

阿黛尔:我很好......

阿黛尔:你们......还好吗?

阿黛尔:爸爸妈妈,再过几年,我甚至就要到你们生下我时的年纪了......

阿黛尔:那时的你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阿黛尔:我......

阿黛尔:......我......

阿黛尔:我很感谢你们给予我......

嗒、嗒。

泪水落在信纸上。

阿黛尔停了下来,划掉了已经写上去的内容。

阿黛尔:......


急着否认自己仍是小孩便是故作成熟的直接体现,同时也是很容易就能被设计语言陷阱的弱点,正如同艾雅法拉被羊之主多利善意地戏弄

外形奇特的生物:来聊聊吧,现在有时间吗?我不太确定你这个年纪的孩子还用不用赶在某个时间点前回家。

阿黛尔: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

外形奇特的生物:太好了,那就是说你有时间咯,想不想跟我去散散步?


同样故作成熟的小孩还有一个,那便是一个人打十份工的小哥埃尼斯。

埃尼斯很着急,他要尽快赚够钱帮家里人买一个新店铺,比起守在门可罗雀的商业街,他认为一家在温泉旅馆边上的店铺能给家人带来新的出路。让情况雪上加霜的是,他要在前往治疗矿石病之前攒够这笔钱——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

而他认为这非做不可的关键原因和急于研究事业的艾雅法拉有一点相似,埃尼斯认为,经济上的支持是替代“血缘关系”来维系他们的家人的关键。

从结果上来看,埃尼斯有点钻牛角尖了。至少在摇滚老板娘哈莉眼中,比起曾经的大风大浪,如今的处境还没有那么紧迫,“血缘关系”和“经济支持”也并非维系家庭的唯二纽带。

哈莉说了一句很睿智的话:

你这个年纪的孩子,不用急着把精力花在太具体的事上。

年轻人本来就眼界受限,看不到别的可能、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复杂的联系,做事太过具体,容易把自己堵在死胡同。这时,提点一下年轻人,用“爱”告诉他们无需这么神经绷紧,便是家长应该做的事情,正如同摇滚老妈子哈莉所做的那样。

然而,艾雅法拉的双亲已经逝世,师长凯勒自顾不暇,忙碌的博士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干员。各个干员要迈过属于自己的坎,要么靠自己,要么靠自己别的因缘际会。对于艾雅法拉来说,就是软绵绵的多利。



三、北风、种子和皮毛

不知道多利是真的那么随心所欲还是大智若愚,我们无从得知要找的这三个东西在多利的计划里有没有什么深意。但至少,在文案大佬的安排中,肯定是有其用意的。

接下来,我打算聊点《易经》——不多,多的我也聊不来,就两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四、“北风”便是“天”

“北风”便是“天”。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看找到“北风”的那一幕:

阿黛尔:我在想,刚刚歌词里提到的“北风”。

阿黛尔:可是汐斯塔在海洋的北方,夏天的时候吹的应该是南风才对......

伯德:我倒是想起了这首歌的作者的一个故事。我记得是......1060年?

伯德:当年发行的一张名为《迷路》的专辑,讲的就是他一次外出露营时在深山里迷路,最终靠搜救队才捡回一命的故事。

伯德:专辑大获成功,但是那位歌手“找不到北”的形象也就这样深入人心了。

伯德:有没有可能,是他弄错了方向呢?

阿黛尔:只是这样而已吗......?

伯德:很多时候过去的历史就像一个玩笑,我们能看到的只是留存于当下的剪影,但很难触及过去的真实。

伯德:所以,能触及的当下才是最宝贵的,不是吗?

多利:哈,说得棒极了。

“天”是比喻,乾卦的关键不在具体的“象”,不在“天”、也不在“龙”。这些“象”或者喻体指向的是抽象的概念,“变化”。尝试把自己当作一个远古时期的人去感受天:风云变幻的天气、斗转星移的天象,天可以说是人类能感受到的最大规模的变化,故古人用“天”来比喻“变化”,并谓之“天行健”。同样,“龙”也是充满变化的生物。

万事万物都在持续的变化当中,正如同多利在开篇自言自语是说的,“存在”本身就意味着“变化”。这种变化虽然会表现为汐斯塔风情街的萧条,表现为汐斯塔作为旅游城市的经济转型,变现为人之间的生离死别,表现为埃尼斯变成感染者,表现为科斯塔从风情街一员变成政府基层。

但同时,“变化”也意味着新的可能。“变化”也可以表现为“过去难以触及、当下更显宝贵”,也可以表现为诗怀雅冲击爷爷掌控下日渐固化的龙门经济,表现为拜松青出于蓝、突破父亲预期。自然,也可以表现为我们可以放下过去的悲伤重新启程。

这便是多利想要艾雅法拉找到的“北风”。


五、“种子”和“地”

“种子”则是“地”。

阿黛尔:这些瓶盖......为什么会是种子?

多利:他们眼里的世界,和你们看到的是不太一样的。

多利:这一粒粒小小圆圆的东西,被羽兽带去了异国他乡,生根发芽,变成了截然不同的样子。

多利:有的成了汽水的盖子,有的成了酱料的盖子,每一种的味道都不一样,但又都各自有趣。

多利:大概他们中有的在哥伦比亚喝过这种火山咖啡,所以印象深刻吧。

多利:这种看待世界的视角,难道不够有趣吗?

当然,“地”也是比喻。

“地势坤”,“坤”也就是“土的延伸”。坤卦二爻爻辞曰,“直方大,不习无不利”。“直方大”者,一维、二维、三维方向上的延伸。延伸到什么程度?“厚德载物”的程度。

同样,想象并感受这片大地,天下万物都在持续不停的变化,而大地则承载着这变化的一切和一切的变化。是极为旷阔的看待世界的角度。

若用一个长生者的视角来观察瓶盖,我们会看到金属从原材料变成瓶盖,但是,“金属”是人类定义的概念,“瓶盖”也是人类定义的概念,如果剥除其瓶盖的作用,似乎在这个过程中又是有什么是没有变化的。正如同冰融化成水,依然是H2O的化学表达式。


这呼应的是多利开篇的另一句话:

这些脆弱又短暂的生命能活得再长一点的话,他们就理应拥有像我这样丰富的智慧。应该理解存在,或者说存在过的意义。

“存在”即“存在过”。因为“存在”意味着“变化”,所以每一个“存在”都会在下一瞬间变成“存在过”,然而,即便只是“存在过”,也会留下痕迹:

一切过去的事都不会真的过去,它们总会换一种方式陪伴在你的身边。

这便是多利想要艾雅法拉从“种子”中感受到的,父母的死去并不意味着从此孤身一人,他们留下的“爱”和“回忆”并不会因为阴阳两隔而消失。正如同埃尼斯的父亲的离开并不意味着家庭关系的断裂,也如同埃尼斯之后的离开也并非意味着和母亲、和弟弟妹妹切割。

往大了说,离开老汐斯塔并不代表汐斯塔人从此失去家园,新汐斯塔正如同老汐斯塔的孩子,正如同种子、正如同瓶盖。从风情街搬到市中心房子可能会变小,但小房子里依然是甜蜜的夫妻,他们会继续生活。


六、“大地”的视野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能认识到变化中的不变,便能认识到诗怀雅和施怀雅家族的继承关系,便能认识到每一个人身上都包括了过去一切影响过他/她的事物。

就像霍尔海雅在档案里说的:“坏消息是,你的存在会流传在我之后的血脉之中,你逃不了的。”因为她的记忆可以沿着血脉传承。

由此推论,“我”并不只是“我”,还包括整条血脉之上的祖先和后代,我的事业可以由后人继承,前人未竟的夙愿也可以由我来完成。正如同瑙曼夫妇的研究分别由血亲艾雅法拉和后辈凯勒所继承。前人可以栽培后辈,后生也可以调用长辈的资源(比如施怀雅和拜松)。同时代的人可以互相扶持,就像是汐斯塔风情街的那些可爱的人,也可以互相竞争,就像是对汐斯塔虎视眈眈的哥伦比亚和维多利亚。

用“大地”的眼光看待世界,一切变化互相牵连,贯穿时间和空间,没人能够独善其身。如果你有一份事业想要实现,就需要同时照顾到更多的人,获得更多的人的支持。在这个互相影响的复杂系统中,越多人支持、越少人反对,才越能长治久安。

所以尽管芭芭拉没有和感染者至亲或者朋友,她依然想建立一个爱和善意能普及到感染者身上的社会,因为她意识到,自己的女儿有可能变成感染者,也有可能结识感染者朋友。

所以尽管要付出更多额外的努力,拜松和诗怀雅并没有像科斯达那样,想要通过软磨硬泡来推进改建计划,他们会考虑当地居民的感受,会追求共赢,因为他们眼中的目标是一个更大的图景,这个图景中包括眼下的每一个人。

正如同特蕾西娅,正如同罗德岛。


七、皮毛与摇滚精神

天地讲完,“皮毛”是什么?

我认为“皮毛”是人的选择。


选择不是“道”。“道”是规律,无可否认。“选择”是偏好,见仁见智。

回到开头第一节,“展品与衣服”,皮毛就是那件衣服,它既可以作为玻璃柜里的展品,也可以是穿在身上的衣服。要如何选择,便看人。

既然万事万物既在变化,也有变化中不变的东西;变化中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不变的同样由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那么,到头来,人要如何选择呢?


多利以“北风”喻“变化”,除了可以解读为“生活应该向前看”之外,也可以解读成“你再也见不到父母了,可怜的孩子”。“种子”既可以解读为“变化中存在始终如一的宝物”,又可以说是“亲人的死亡时永远的诅咒和伤疤”。人会如何选择?


汐斯塔人民选择最摇滚的解读:“憧憬只存在于幻想中的美好”。

也就是选择美好的、乐观的看待世界的方法。面对过去,回味温柔的记忆;面对未来,着眼积极的可能。“汐斯塔”本意为“午睡”。对变化报以乐观态度,并具备跨越时间和空间广阔视野的人们,在短短的午睡后,很有信心能看到美丽的晚霞。

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游离在故事之外的青桔。青桔虽然没有在汐斯塔生活过,但她有一个很亲近的汐斯塔爷爷。而且她爷爷可是在芭芭拉的引燃之下,一边吃着酸橙,一边建设汐斯塔,并心潮澎湃地畅想未来的建设工人。


那会是一个多么热火朝天的时代,每个人都像是这次的锡兰那样:

锡兰急切起来,她感到自己的一颗心在汹涌地跳动,连带着血液在耳朵中轰鸣。

就像是回归叙拉古的西西里夫人和离开拉特兰的阿格尼尔那样:

她为自己即将面临的挑战感到忐忑。

她为自己即将开创的时代感到期待。

这是人类的黄金精神,这是勇气的赞歌。而继承了这份黄金精神的青桔能够如此坦然地面对自己霉运,也就不足为奇了。

虽然不幸总是找上你……但你拥有的爱一点也不比别人少。

多利对艾雅法拉说的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青桔,也同样适用于很多人。


那艾雅法拉最后是做了什么选择呢?我们都很清楚了,她穿上了母亲的衣服。似乎她掌握了这一切,往智慧的母亲的方向更靠近了一步。

“智者了达其性无二”


【火山旅梦】以艾雅法拉心理变化为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