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服考研笔记-专题十八《建国以来,新中国服装的发展历程》

以下文章内容总结自《中国服装史》-袁仄
建国以来,新中国服装的发展历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带来了中国社会政治体制, 经济制度, 阶级结构以及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深刻变革。服装变革表现为对代表封建等级制度的服装的抛弃。这种全社会性的服装变革并非简单的服饰演进, 而是中国服装革命化、政治化的产物。建国后服装的演变, 并非是三四十年代中国服装发展的继续, 而是改变了中国服装的自然演化进程,政治事件造成了服装风貌的变革, 这一变革对中国服装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时被认为是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代表服装的长衫、旗袍、西装等都被逐渐抛弃。
(2)由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经济落后, 在物质短缺和严峻的政治氛围里, 衣消费始终处于一个低水平, 自己动手做衣, 是中国大多家庭的主要衣服来源, 裁剪水平良莠不齐, 款式简单, 色彩单调。衣服是"新三年, 旧三年, 缝缝补补又3年", 打"补丁"成了这个时期的"政治时尚"之物。旧的、破的衣服以及有几块补丁的衣裤, 显示着节俭和革命。
(3)服装形式的简单并不表示该服装现象的简单, 相反, 这种异乎寻常的高度统一的服装反映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因为它并非作为民族服装出现, 全民性统一化着装是现代国家的衣文化奇观。这种政治上的极左思潮到70年代末得到遏止, 中国的服装和服装产业真正步入春天。
(4)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便开始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服装产业, 这种以大工业生产为基础的、批量制作的方式使时装在社会上广泛流行, 在8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
(5)90年代, 中国人穿衣已经越来越不受物质或传统观念的局限,服装的丰富程度和人们思想的解放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时期不断改变的时尚潮流更多地体现着当代社会的开放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94年以来, 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 中国的服装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 并进入了一个品牌化时代, 且从外观、功能,、面料、品类等方面, 中国服装都进入中国服装历史上最丰富的时代, 90年代是中国服装工业发展最为迅猛的时代。这个时期国内的服装品牌亦大量涌现, 中国的服装设计师也成长的非常迅速, 国人的服饰消费观念正日渐走向成熟。
文章内容为个人考研时期的笔记总结,仅供参考,如有需纠正补充的可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