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西格玛培训:如何进行现状分析?
一、什么是现状分析
现状分析是六西格玛系统在测量阶段必须进行的一个重要步骤,六西格玛系统是建立在数据基础之上的一个系统。现状分析是在定义阶段确立CTQ并将其转化为项目Y后,在测量阶段需要收集Y的原始数据并进行测量,即进行现状分析。上节介绍了收集数据的方法即如何进行合理分组,在现状分析阶段利用已收集到的数据对Y进行能力评价(测量),即测量某一过程之Y目前的长期能力(ZLT)和短期能力(ZST)处于一个什么水平,这个Z值就是Sigma水平。通过现状测量,可知道我们所关心的Y的现有水平如何。如能力差,是技术方面存在问题还是控制方面存在问题,在后续的分析、改善和控制阶段才能有改善的目标和依据。

二、长期能力和短期能力
1、短期能力。
短期能力用ZST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SL:上或下规格界限(USL或LSL)
T:规格中心
西格玛ST:短期西格玛值
从计算公式可以看出:ZST的计算基于一种假设,工序均值正好等于目标值,这是一种理想状况,依据上节合理分组的内容,西格玛ST表示共有原因引起的误差,ZST反映的是工序的技术能力,短期能力一般用集中在较短时间内收集的数据来计算。
在六西格玛系统中,六西格玛意味着工序的短期能力达到6,即ZST=6。
2、长期能力。
长期能力用ZLT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SL:上、下规格界限(USL或LSL)

从计算公式可以看出,ZLT是用测量数据的平均值代替目标值T来计算,西格玛LT表示共有和特殊原因引起的误差。ZLT反映的是工序的技术能力和控制水准。
在六西格玛系统中,六西格玛意味着工序的长期能力达到4.5,即ZLT=4.5。

三、工序偏移
同样是六西格玛水平,ZST=6.0而ZLT=4.5,为什么会有1.5的差别呢?这1.5叫做偏移,用Zshift表示。
基于上文所述,ZST仅仅代表共有原因引起的过程误差作用时的工序能力,ZLT代表了共有和特殊原因共同作用时的工序能力,而特殊原因就需要进行控制,作为ZLT与ZST之间的差值。Zshift代表了控制水平,一般而言。Zshift约为1.5。
在进行现状分析时,可通过将计算所得的Zshift与1.5相比较,如Zshift明显大于1.5,则说明控制水平较差;如小于1.5,则说明此工序控制水平较好。

四、ZBench
ZBench是指与缺陷总数相对应的正态分布表中的Z值。因为过程规格很多时候为双公差,对应的正态曲线为双尾。这时在正态曲线两边的规格限外,均有可能出现缺陷,故此时的Z值应与总的缺陷数相对应,实现问题中的Z值指的均是ZBench,下图说明了ZBench与ZUSL/ZLSL的关系:
转化后ZBench=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