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泥泞中的沙漠女皇——苏联军队中的玛蒂尔达(1)

2020-03-06 00:31 作者:Azkaellon  | 我要投稿


前言

        由于德军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苏联遭受了大量的装甲部队的损失。从1941年6月到12月为止,苏联共计损失坦克约20000辆左右,超过1941年当年苏联服役坦克总数的一半(总数约30000辆,战前约25000+下半年生产约5000)     根据1941年3月签订的租借法案,英美两国开始向苏联运输武器装备,以填补这些损失所带来的巨大缺口,而其中就包括了一系列的坦克,从而使得受到重创的苏军在本国的坦克生产逐渐恢复的同时,能够在德军面前支撑住。而在此时期,和丘吉尔(II、III、IV型),提特拉奇(即MK7“小领主”轻型坦克)、瓦伦丁(II-V、VII、   IX、X、舟桥坦克及加拿大制造的VII型)以及布伦装甲运输车一道从英国人手中送往苏联的,是有着“沙漠女皇”之称的玛蒂尔达坦克(III、IV、IV CS型)。

        在1941—1945年间,1184辆玛蒂尔达通过海运送往苏联,但由于德军对北极航线的攻击,只有932辆真正被苏联红军接收。

本文玛蒂尔达及其他租借法案载具型号信息部分来自于《海陆空天惯性世界》2018年3月期NO.183,112页起的数据和内容,此为137页上数据
拍摄于1941年9月,一辆刚下生产线的玛蒂尔达MK.III,正准备船运至苏联,几位女工正在上面涂刷标语(英语为“致我们苏联盟友的问候”)


来自苏联的“检阅”

       大部分到达苏联的玛蒂尔达为MK.III和IV型,装备着利兰柴油发动机(柴油又是苏联人最常用的燃料)。这些玛蒂尔达到达苏联时,喷涂着标准的卡其色,以及各种指示记号,比如环绕了整辆坦克,用以标识最大涉水深度的红线。同时,英国方面的代表也随同第一批坦克,于1941年被派往苏联,来教授苏联车组如何操纵这台“大家伙”。这项工作主要在喀山和高尔基(也就是现在的下诺夫哥罗德)的坦克学校进行,一般来说,玛蒂尔达试驾和训练只进行15天,随即赶赴前线参加战斗。而英国人也报告了苏联人习惯用自己的旗语系统,而非无线电设备的行为对于战斗的不利,并且苏联人也更喜欢用手摇炮塔而非电动旋转炮塔。

       玛蒂尔达在异国他乡收到了来自苏联人褒贬不一的评价。有人认为,相比于他们自己的KV-1重型坦克来说,玛蒂尔达的装甲更出色。甚至有一个玛蒂尔达车组声称自己的载具被87发炮弹击中,但无一击穿!玛蒂尔达的综合性能也被高度认可。与此同时,玛蒂尔达和瓦伦丁也被认为实际上处在苏联定义下的轻型与中型坦克之间的位置,毕竟,他们虽然装甲比较出色,但火力显然弱于苏联人自己的中型和重型坦克(后期装备6磅炮的瓦伦丁IX在苏联人个性化装甲改装后防护和火力可以直逼KV-1)。而且,玛蒂尔达并没有轻坦的速度,使得苏联乘员在这方面上并不满意。

        此外,苏联乘员组发现玛蒂尔达身上存在着一个重大问题——它非常不适合严酷的冬季条件。玛蒂尔达本来是设计在最低0度的条件下可以正常运作,然而苏联的冬天温度最低能降到零下50度,何况在经北极航线运输时,坦克散热器中的冷冻液会冻住(对此英国方面在后来批次的坦克散热器中都加入了抗冻液)。寒冷的天气也在其他方面进一步限制了坦克的能力,比如机动能力:积雪和泥土会经常堵塞住坦克的传动和悬挂系统,导致很难换挡,而且在装甲侧裙板里面清理阻塞物也很困难。根据测试,只需要30厘米(约12英尺)深的积雪,就足以阻挡玛蒂尔达前进。送往苏联的玛蒂尔达装备的是T.D.5910型履带,这种履带表面光滑,接地部分都是金属制成,导致其在跨越冰冻或积雪的地面时,根本提供不了什么抓地力。

       除了机动方面之外,玛蒂尔达配备的2磅炮(40毫米)火炮的火力也是个问题。苏联人发现它相较于自己装备的20-K 45毫米火炮(以装备在BT系列坦克上的为例)来说几乎毫无长进,更令人失望的是,2磅炮没有高爆弹。为此苏联人曾经尝试过为玛蒂尔达换装上改造后的40毫米博福斯防空炮炮弹,但是毫无悬念地失败了。但苏联人并未就此止步,他们转而寻求了当时全苏联最好的设计师——瓦西里格拉宾(其设计了苏德战争期间众多著名的苏军火炮,F-32/34、ZIS-3等著名火炮均出自其手),格拉宾提出了把76毫米火炮以及DT同轴机枪装进玛蒂尔达炮塔的方案,使用的火炮是经过特别设计的ZIS-5型变体,代号F-96。这不仅会增加玛蒂尔达的反坦克能力,更保证它拥有了极其有效的高爆弹。改装的样车已经成功通过了测试,甚至苏联人准备在高尔基城的112工厂进行生产的时候,这一计划遭遇了苏联红军装甲坦克和机械化兵总局局长费多连科的强烈反对(甚至亲自写信给了贝利亚),最终不了了之。

        高爆弹的问题最终得到了修正——部分后期运输来的玛蒂尔达MK.IV型换装了QF 3英寸(76毫米)榴弹炮,即玛蒂尔达MK.IV近距支援(CS)型,但只能发射高爆弹和烟雾弹,只够用来执行支援任务,共计156辆改型运送给了苏联,但只有120辆成功抵达,和它稀少的数量相当的是它的装备范围。第68集团军下属机械化第5军就是其中之一,《指挥“红军”的谢尔曼》作者迪米特里洛扎上校就曾在该军的第233旅服役(据其回忆该旅全旅装备M4A2,多为76毫米炮版本,而该军其他旅情况类似),而第5机械化军也是苏军唯一一个全部装备租借法案坦克的部队。

玛蒂尔达MK.IV CS型,隶属于第68集团军下属机械化第5军


                   To Be Continued


泥泞中的沙漠女皇——苏联军队中的玛蒂尔达(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