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分享诗歌《无向辽东浪死歌》

2022-11-27 23:23 作者:某科学的雪之下雪乃  | 我要投稿

无向辽东浪死歌

〔隋朝〕王薄

长白山前知世郎,


纯着红罗绵背裆。


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翻译


我是山东章丘一个看透世事的强盗


看我帅气红上衣锦色背带裤


我手擎长槊伸到半空中,片刀发出比太阳还耀眼的光芒!


我上山当土匪就以獐鹿为食,下山为强盗就吃(地主老财的)牛羊!


如果官兵到了,我想也不想提刀就迎上


假如不用到辽东去送死,就算砍掉我脑袋又怎么样?!


作者生平

王薄(?—622)隋末农民起义早期领袖......邹平(今山东邹平)人。大业七年(611年),他以长白山(今山东章丘县境)为据点,发动农民起义,自称“知世郎”,作《无向辽东浪死歌》,活动在齐郡(今济南)、济北郡(茌平境)之间。山东农民纷起响应。八年,起义军扩大至数万人,为隋将张须陀所迫,北上与孙宣雅、郝孝德等起义军会合,复南下围章丘城(今山东章丘北),又为张须陀所败。后仍活动在山东中部一带。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投宇文化及,守聊城(今山东聊城)。窦建德攻聊城,他开门引窦军擒宇文化及。同年降唐,任命为齐州总管。武德五年(622年),为仇家杀死。


创作背景

王薄本是隋朝齐郡邹平县(今山东邹平北)的一名普通百姓。他渴望能过上有田耕、有屋住的平凡生活。在隋文帝期间,他辛苦劳作,积攒了一些财富。但到了隋炀帝时期,噩运开始接踵而来。


  大业七年(公元611年),隋炀帝下诏征天下兵进攻东北的高句丽。第二年,隋军出动一百一十三万士兵,却败于辽东城(今辽宁辽阳)。次年,隋炀帝再发兵围攻辽东城,这时已经“百姓苦役,天下思乱”。后来,隋炀帝第三次发动征伐高句丽的战争,最后也是无功而返。


  此前数年,隋炀帝修建大运河、营建宫殿,已经极度透支了百姓的财富。此时,又数次征调士兵,更是给天下百姓造成深重的灾难。


  而当时的山东地区,则承担着隋朝水师和进攻东北的双重徭役。隋朝把山东作为征服高句丽的军事基地,征兵、征集军粮、征集战争需要的劳动力及其他物质,都首选山东。

  山东人要么死在隋朝前线上,要么死于运输的劳役上,要么被迫卖儿卖女最终饿死……景象惨不忍睹。

  于是,隋朝葬魂曲《无向辽东浪死歌》应运而生。王薄因兵王薄役繁重,与同郡人孟让聚众起兵反隋。他们以邹平的长白山作为根据地,在齐郡、济北郡(今山东平阴、东阿一带)附近活动。王薄自称“知世郎”,创作《无向辽东浪死歌》,号召百姓拒绝出征高句丽,参加起义军。这首民歌起初在山东流行,并且很快触发了隋朝末年山东民众的反隋起义。


  紧接着,这场农民起义席卷全国,拉开了隋朝崩溃的序幕。

一如既往的图片与正文无关


分享诗歌《无向辽东浪死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