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内村往事#25~#26
// 这次《坑内村往事》只更新了两份档案,因为这次文字内容较多。

#25 菲涅尔透镜

坑科院物理所的大伙买过一些小玩具,其中就有菲涅尔透镜。它也出现在了过去的某届物理竞赛中。这种透镜轻薄且特别适合汇聚平行光。
厦门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位置非常接近北回归线,夏季的阳光相当热烈。我们买的那个方形的透镜,具体多大我有点忘了,但是面积大约是 0.1m² 的量级。
大家不妨估算一下聚焦阳光时焦点附近的功率,T=6000K,r_s 和 R 分别是太阳半径和地球公转半径。反正很强,白纸一点就着。

#26 复仇之火
【该档案图片素材请等待作者由其他途径发布】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和几乎所有文科皆有不共戴天之仇。(唯一的例外是自然地理学,这是在高中被划归地理,实际上比较偏理科的部分。)
在坑内中学,考试难度较高,巧合的是我在文科这方面的天赋极差。我曾有过语文+地史政全都没及格,总排名还在年段前150(共1000人)的壮举。也曾有过语文单科排名300+,总分排名<30的时候。最极限的一次,莫过于高一期末质检,我成为全班唯一语文不及格者,尽管总成绩还是稳稳的前一半。
而我的家长们呢,他们是要求我《全面发展》的,尤其重视我的语文。哪怕坑科院的竞赛学习是要投入大量时间的,他们的底线也是绝不允许我削减学习语文的时间。包括历史政治,他们对我也颇有些不切实际的要求。
总之,文科,不仅是我家庭矛盾激化到近乎无法调解的罪魁祸首,也是折磨我多年的仇敌。
于是,我“复仇”的执念,自然也非常人可比。
那么一旦历史政治最后的会考 (过了就行) 结束,包括语文最后的高考一结束——
还记得刚才我介绍的菲涅尔透镜吗?夏季,亚热带的太阳,一点就着。因为我真的很生气。
(点火在坑内科学院物理实验中心进行,周围有充足水源、无可燃物,有充分的安全措施,请勿轻易模仿!)
此之谓复仇之火。

不知不觉坑内村的岁月已经离我三年之久。这么久之后,我偶尔也会思考:我终于是走出了语文带来的创伤吗?
想想还是觉得,很难说。
其实我高考语文考得并不差,甚至可以说是在我优势科目发挥严重失常的情况下拉了我一把。(虽然拉不拉这一把无所谓,因为我分数高南开一大截,只是这个分段要学物理实在是没啥好地方去了)之后随着南开必修的大学语文结课,这辈子终于不用被迫去学这些东西了,而各种课程大作业、结课论文、包括在b站更专栏这些实践也证明,我的语言、写作能力并不欠缺。似乎我已经可以放下仇恨,开始没有语文的新生。毕竟都过去了。
但是,这一切留下的影响,也真实地存在着。从小学到高中,足占我目前生命中一半的时间,无数绝望的深夜里,我瑟瑟发抖,不理解世界为何如此对我。就因为我语文一直学不好,我本应那么快乐、和谐、美满的家庭出现深刻的裂痕。而高考后终于回归和谐的家里,我其实已经知道,我和父母之间那层可悲的厚壁障,已经是难以消除了。
也正如我前面提到,在大学这几年的实践中,我越来越感觉到,在实用写作这方面,我的能力其实并不差。也正因如此,我其实越发感觉到——因为小学、中学语文对文学性的侧重,我实际上白受了太多的苦。我无数次绞尽脑汁去猜这首诗歌、那篇散文背后深刻的思想内涵而终无所获,也无数次强迫自己去接受父母老师反复地教育:这个东西很重要。最后,这一切什么也不是,什么也没剩下。只有那些学不明白的绝望的长夜,是真实发生过的梦魇,挥之不去。
b站有一位我非常仰慕的up,她拥有最有趣的灵魂。她源源不断的灵感和脑洞永远能令人拍案叫绝。巧合的是,她透露过自己最不擅长的科目,也是语文。和我一样最不擅长语文的人,写下了最精彩的故事。这让我更加怀疑,我这么多年的挣扎,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样的意义。
我也总是在告诉自己,这些东西该放下了。但是十年,在一个人身上留下深刻而无法改变的痕迹已是绰绰有余。我自然很愿意放下这一切,但是我的生命轨迹也确实因为这些事发生了不可逆的改变。
最直接的影响,我高考的发挥失常,其实有不小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即将考试了还天天被紧盯着语文,导致那段时间心态其实有点乱。
在性格上,现在回想起来,我会变成这样的社恐,很大一部分原因大概是小学初中的时候,多次被严厉的老师和严厉的家长狠狠教育(教育的主题当然大抵是以语文为主)。我对当时不少日子里惶恐不已的心情真的印象深刻。
包括我现在如此摆的学习态度,说到底,这些年的挣扎让我有些心累了。无论如何,我都感觉难以回到坑内村那几年充满锐气的心境。熬了这么多年,到最后找不到意义,真的让我挺累的。
不过反正我也不是什么理想特别远大的人,能自己混口饭吃,物理能学有小成,也就不错了。
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