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终于发现了高考语文的真相

2023-05-20 02:01 作者:五星大道出2  | 我要投稿

感觉中学的语文教育刻意弱化了逻辑学,教材介绍的议论文写作只谈道理论证、事实论证等等,甚至还给数字论证这种不过是形式上有特点的表面技巧单列了出来,实际上它们都可以被概论在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之中,这两种论证才是形式逻辑的内涵,对语文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而却被忽视了。

另外还有辩证逻辑,中学则学得更浅,因为关于对立统一的知识,关于矛盾的知识,关于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实际上和中学刻板追求标准答案、学习于实践严重不相干的教育现状相冲突,不可能为学生创造出有利于辩证逻辑培养的环境。

回复 @毡芭苍苍 :我们老师其实有说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还会教你要怎么去思考,思辨的角度可以从那些入手,只是很多同学听了不会用,或者就是就是急功近利,这次考试用了一下,提了一两分,就飘了,下次考试希望一下子就五十分又乱编,老师讲的都抛到九霄云外了,还有那些专业术语老师都讲过,逻辑课也有上过 但是很多人觉得自己逻辑可强了,逻辑不是有脑就行很多同学都是这样说的,没有认真去听

现在已经在往里面加了最新出来的情景概念啦,题目就非常的具有哲思性,但是进行全国性的转变到底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至于八股文,确实在以前永远排比打头第一段,或者一个班第一段都要求是一样的,那些确实是八股文股文的味道,但是现在新情境的题目已经基本取代那种了。

回复 @非特殊的特殊人 :套话这种东西,怎么说呢,就是一些模板,模板得会,但是考试基本没有用。就新高考语文的题目而言,没有什么模板可言,全考的是的临场发挥。其次是,我并不太理解您所说的“黑话”是什么意思。因为现在的题目都上深度和广度了。深度需要做题的时候有思考,有见解。广度需要平常生活的时候多多涉猎。所以现在的考题想要得分,不是跟以前一样了,要灵活,要真正去思考去理解。写在答题纸上的答案应该是基本切合题意的,充分融入自己见解的,不脱离基本语言表达表述的。还是那句话,要敢写,要自信,要慎重。慎重和敢写不冲突,因为已经花费了足够多的时间去构思答案,自然书写答案的时候不要迟疑不敢下笔。当然前提是答题时的思想和心理没有出问题,保证答案切合题意和主题。[穆小泠·春日音乐会_冲啊][穆小泠·春日音乐会_冲啊]

回复 @墨-香一铜臭 :我毕业于一所比较知名的高中,我仅仅分享我个人以及我的高中关于高考语文这方面的经验。语文这种东西,其实主要考三个点,知识储备,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基本文学素养。先说知识储备,知识储备是我高考拿分的基础。像做小说,文言文这种,近几年出题很新很怪,那么你就要用你广泛的涉猎去应对。这“种”题之前没做过?没事,这“道”题我见过,我之前有了解过,或者我之前看到过相似的。就题论题是无懈可击的。当然你有这些知识储备只是能够让你有东西写,不足以让你拿分。拿分靠什么,靠基本文学素养,靠语言组织换表达。把你想到的白话答案转化成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言辞得当的语句,分数就来了。古诗词鉴赏和同文语境(就是一篇短文然后跟着几个选成语之类的题)就是考查上述三者的例子。有些题纯考知识储备,比如古文默写和文学文化常识(大家都不会的不是拉开分数的地方),有些地方会考文学名著中的细节,那没办法就得会呀。最后是重头戏作文,也离不开基本的三个方面,再加一点自信和谦虚就好了。自信是让大胆的调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并运用好通过基本文学素养对题目的理解。谦虚是好好组织议论语言并表达,不要用语气过重的语句,不要用过于浮夸让人感到不真实的论述[穆小泠_咕咕咕]。我只提供一个学习方向,平常不要光刷题,个人认为完成作业就足够了,剩余时间看看历史地理挺好的,倦了就看看理科。当然如果某方面有薄弱,多刷那方面的题肯定是有帮助的,但不要忘了,刷题的时候不用就题论题,没有意义,要练习三个主要方面。最后再套个盾,我只提供个人以及本人高中的,语文的,学习思路,不适用于所有人。[女神有点灵表情包_吃瓜]@来次重开 @墨-香一铜臭

石油教的是思维,不是术语,术语根本不重要,石油一直强调这点

男人思维思维也是一种知识体系呀

一样需要知识,一样也需要你做题

因为很多术语也是对的,术语的意思你深刻理解了,在运用,这也是一种思维不同人的看法而已,本来语言描述就是有局限的

我这么说吧,学习肯定得保持轻松的态度,这样才能做到高效学习。在日常生活中你或许会看到那些很轻松的学霸,就是那种学习没那么刻苦但是成绩却很好的。其实根本原因是因为人家休息充足,所以学习效率一直是高效的。至于在家里你会感到摆烂和躺平是因为你建立了错误的认知,就是痛苦=学习,所以你在学校的学习一直是痛苦的,回到家就自然摆烂了。其实这种错误的认知我以前也有,但是现在就没了,我之所以做到这个是因为我慢慢转变了认知和习惯,把学习当成一种“奖励”与“放松”。推荐看《认知觉醒》这本书,绝对有用,而且你差的只是习惯和认知罢了,真正高智商的人是极少数的。通过阅读来提高认知,多看心理书和哲学书然后来慢慢养成习惯就可以实现逆转了。

这里吐槽一下:我发现很多人都是陷入了恶性循环和认知错误[笑哭]

说白了还是归驯嘛。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轨迹,都有各自不同的课题,我觉得教育应该让孩子敢于说出自己的困惑,引导他们启发自己的创造力,解决他们自己的时代难题,而不是自上而下地傲慢地塞给他们一堆不属于他们这个时代的故事,还要求他们去共情。这样才是真的无情。

各种资料书有总结,学校发的书应该也有

对照题,在脑海中,各种构建各种共情和理科,文科都有的那种思维都要有

你知道吗?因为八个月得有内涵吧,得有外延吧,得有类似吧,这几个意思你都搞懂了,并且运用用到题目中了,如鱼得水,如鱼得水的运用到题目中,你就很厉害,从题目中出发,你理解之后,对照题目看看是不?是不是这个样?

回复 @五星大道出2 :我是说,术语

我个人是看高考题,就是反复的看答案。把里面的所有专业性的语言都记住,19年以前有教育部出的高考试题解析,结合那些分析看答案会好理解很多的

你看按我理解的来说,这不就好了

我的核心观点和up一致,高考语文考的是阅历。但我认为这个观点应当能够自己在学习中形成。如果能够自己在学习中形成该观点,语文拿高分是应该的。这个观点是我在高中自己写卷子的时候形成的,当时自己的提法是“高考语文考的是一个人个人经历的总和”。以文言文翻译为例,即使能够准确知道每个字每个词所有的意项,很多时候也需要读懂情节、读懂感情才能知道这个字到底取哪个意思,这就在考阅历,考你明不明白在这样的上下文里,文中人物最大概率会做什么、会想什么。再说文学类阅读,很多人喷文学类阅读,说答案里的说法恐怕作者都没想到,说怎么连情感也有标准答案,这两种看法显然偏颇。我在写作中就发现有时我会无意识地带着某些情感,这种情感我写作时意识不到,而文本给别人看,别人一说我才恍然大悟,我确实在写作时有这个情感基础;而在真实的高考改卷中,文本赏析题就算做不到言之成理即给分,对于大多数考生都出现且合理的答案,基本上是给分的。(19全国卷语文错4选择3默写127)

我终于发现了高考语文的真相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