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志怪传奇·柳崖外编(十四)

2022-03-02 19:36 作者:柳龙君  | 我要投稿

39,王寿星

七代儿孙胜郭公,寿星常耀画堂东。

名言指点延龄法,声色功名念早空。

  有个姓王的老寿星,名世芳,家里世代为浙江临海人。他的父亲王永沂,梦到一个老人从南而来,没过多久就生下了王公,因此取了个号叫南亭。王公的曾祖王景鸾,科举没有考中,在甲申之难中殉明而死。祖父王应霸,精通医术。王公的父亲很有孝行,活了一百零三岁。康熙十四到十五年间,靖南王耿精忠叛乱,他的部将曾养性围攻台州,即将攻破。王公的祖父王应霸奉担任主帅的贝子之命,出城游说贼兵被他们杀害。王公的父亲王永沂乞到三百兵士,率领王公夜袭贼兵,血战了一夜,最终贼兵逃败退,父子俩追杀了无数的贼兵,身受重伤,而贼兵的将领溺水而死。当时贝子在战斗宗毙命,王公父子的功劳来不及记录,就随父回了老家。一边开药铺,一边专心读书,困而不倦,最终在四十九岁时补为生员,八十岁保送国子监,九十六岁在遂昌县担任司训。乾隆二十六年(1761),任满,这时他已经一百零三岁了。皇帝引见了他,晋升为六品。乾隆三十五年(1770)的时候,王公已经一百一十二岁了,他赴京祝万寿时,朝廷加封他少司成的官衔。乾隆帝御赐了一首《赐百有十二岁老人王世芳》的诗,诗曰:“
  书扁曾因赐幸杭,诚心跋涉别江乡。
  齐年已似钟离顾,饮乳还嗤阳武张。
  晋秩依然司训迪,忧思将以益绵长。
  定知明岁率群老,纯嘏鸿禧祝寿康。”
  王公有四个儿子,十一个孙子,五个曾孙,七个玄孙,八个来孙,一个晜孙。王公曾有句诗,云:“身列四朝沾浩荡,眼看七代长儿孙。”大概是现实记录吧。王公生于顺治十六年(1659)九月九日寅时,乾隆三十五年(1770)去京城的时候,还不用拄拐,脸色看起来像六十几岁的人一样。说话声音不是很重也能听清,不戴眼镜也能写楷书作楷,徒步十几里也不喘大气,每次能吃两斤多肉,以及卷饼一类的食物,都和平常人一样。我曾经在椿树胡同见过他老人家,交际应酬,七八十的老人也比不上他。浙水学使周涪陵曾经赠了几首诗给他,现在我记四首在这里。诗曰:
  “征南帐下乞长缨,三百人潜夜斫营。歼取渠魁报泉壤,马前齐指弃繻生。”
  “卻著袖衣换短衣,一经聊与白头归。行逢饮羽南山石,笑领三生事又非。”
  “老去生涯坐一毡,趋朝人近百三年。香山图画荣如许,何似恩留待偓佺。”
  “卅年蜡履万年藤,导引前头白鹿行。要与先生问灵药,也寻瑶草到霞城。”
  乾隆三十五年当年,顺天府乡试,参加考试的有浙江人周燮荣八十五岁,直隶人张枫八十一岁,都被钦赐举人。第二年会试,有江西举人李炜一百岁,钦赐国子监司业。加上另外七十至九十岁的十余人。也确实算得上国瑞了。
  柳崖子说:雍正朝时,有浙江人汤云山活了一百四十六岁,当他一百岁时,犹能御女生孩子。王公大概就是他的“延续”吧。有人传说王公中年时进入天台山、有人给他两瓢水,一冷一热,王公喝了热的,就好像胡麻琼浆一样甘美么?又有的人传说:王公曾经见一条大鱼搁浅在陆上,于是提水来湿润它,不一会儿云雾昏暗,那条大鱼化龙而去。后来又有一天晚上王公过桥的时候,看到有条庞然大物趴在桥下,下桥细细一看,原来是牛,才走了几步,忽然窜出一条老虎,嘶吼着奔走了,牛就消失不见了。我曾经拿这三件事问王公。他笑而不答。他曾跟人说:“我平生没有其他过人的地方,只是对歌舞女色、钱财私利看淡了而已。”这就是王公长寿的原因吧!

 

40,于二神仙

敢夸异术善呼风,固守围城祇效忠。

似此临危能授命,神仙毕竟是英雄。

  于二神仙,名贞复,是文登人。他年少时就喜好研究道术,曾经遇到一个老者,手执五卷书,问他说:“你真的喜欢道么?”答到:“是的。”老者又问:“喜欢哪种?”于反问道:“道还有不同的吗?”老者说:“当然有不同。”将手伸进黄包裹中摸索,拿出一卷书来,说:“浑沦鸿濛,风轮水枢,阴阳并融。此为太元太乙之所以能独持的道法。愿学这个么?”于还未回答。老者又伸进黑包裹中拿出一卷书,说:“存亡自在,播校四时,冬起雷霆,夏造寒冰。此为尹文先生之所以善于幻术的道法。愿学这个么?”于还未回答。老者又伸进青色包裹和红包裹各拿出一卷书,说:“吹嘘呼吸,吐故纳新。引气养形,熊经鸟伸。此为彭祖所好之道法。履蹑乾兑,召呼六丁,坐卧紫房,咀吸金英。这是抱朴子所流传的道法。你想学这两本么。”于还未回答。老者却蹙眉说道:“你的喜好我已经知晓了,此白包裹中的一卷书,名曰《天官章本》,是张道陵在鹄鸣山受道时流传下来的。可以化金销玉,行符勅水,统摄八方,役使鬼神。”于欣然下跪受领,说:“弟子自幼喜好武事,愿意学习此术。”接过书卷展开一看,都是奇异的鸟篆文,没有一个认得的。老者喷出一口水为其洗目,于是就看懂了书卷上的文字。老者临走时,回过头来对于贞复说:“此书多杀气,你以后会死于忠吧。”转瞬间,老者就不见了。于贞复得到此术,炼成一把飞剑,又能呼风祷雨无所不应,人们都称呼他为神仙。
  同乡有个姓赛名玉纮的,字勺海,他在黄县的丛翠亭读书。丛翠亭,是金代隐士乐仲章的故宅。一天晚上正在看书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个书生拜访他,气质都雅,文彩绚丽。他对赛生说:“据说‘不夜城’晚上也能看见太阳,去游览一番如何?”【不夜城:传说中的地名,太阳会在夜晚出现。】赛生于是跟着他去了,来到城边,已经三更多了。当时正值农历十六的哉生魄,弯月已经沉下许久,赛生提的灯火也燃尽熄灭。赛生埋怨道:“你为什么骗我?”书生说:“请向东看。”只见赤红的太阳大如五尺大盘,从云中涌出,照耀四方,而天上的星斗看起来都大如宝石,闪耀夺目,草木都发出奇异的光芒。低头一看两人的衣服鞋子,都光耀得如同锦绣一样,赛生。过了一会儿,光芒尽收,四周顿时黑暗寂静得跟之前一样。忽又狂风四起,那个书生竟然不见了。赛生害怕极了,踉跄狂奔,跑到了林子里面,忽然看到一对灯笼,伴随细微的人声,缓缓朝这里过来。赛生很高兴终于遇到了人家,于是驻足等待。等到那一行人走到近前,原来是两个丫鬟领着一位女子,举止都很有大户人家的风度。赛生有点不敢前去搭话。两个丫鬟这时说道:“有外人,避一避吧?”于是遮住脸避着走了。当时,风已稍许平静,赛生偷偷跟在后面,转了两个弯,来到一座大宅院前。赛生奔波了一宿,已经疲惫不堪,急忙敲门,门虽未关,却没有人回应。来到中庭,之前的一个婢女提着灯开门出来,见到赛生,惊讶道:“你是谁?”赛生鞠了躬,说:“在下是一名秀才。”婢女又问:“来这里做什么?”赛生道:“去不夜城观日,所以来了这个地方。”婢拍了拍手,说:“我主人家住在这里好些年了,从没听说过有晚上冒出来的地方,你不要说这种骗人话了。”赛生极力申说自己所见之事,那婢女与之苦苦争论。正争辩间,传来屏风拉开的声音,一个像是乳母的老妇跟着之前见到的那名女子从房间里出来,对婢女说:“海市蜃楼之流,我家乡有很多这种奇事。小妮子坐井观天,还敢恃利嘴逞强,不值得读书人为你浪费口舌。”赛生听了这话,愈发得意,精神飞扬,声音也愈发气壮。女子请赛生入座,令两婢女打扇,又叫端上珍果让赛生享用。一直到了天亮,女子才退下回了里屋。老妇独自留了下来,对赛生说:“想娶我家娘子么?”赛生躇蹰道:“小生已有家室了。”老妇说:“你且先回去,我去告诉我家娘子。你如果同意,某月某日,我家娘子自当前来。”赛生于是回了丛翠亭,心中对这件事半信半疑。
  到了指定的日期,赛生在房里就听见箫鼓齐鸣,赛生正向外探看,花轿已经到了门口。老妇和两个婢女扶着扶着女子进门来。赛生说:“会不会太轻率了?”老妇说:“这是天赐的良缘,有何妨呢?”于是赛生和女子成就燕尔之好,相得甚欢。女子告诫赛生不要把这件事说出去,所以别人都不知道。
  赛生以前和于二神仙关系很好,一天和他在路上相遇。于问他:“我看你眉间有股妖气,近来有何遭遇,能否告诉于我呢?”赛生不说话。于道:“你不说我也已经知道了。”于是从衣囊中拿出一颗丹药给赛生,说:“你回去以后,等到她熟睡,就点燃此丹,然后问她。”赛生以于所言。到了晚上,一番欢好过后,女子已经睡熟,赛生悄悄把那颗丹药投到火中,顿时发出亮光照亮了整个房间。女子已然昏沉,样子还是原来那副模样,只是光照下的影子,像龙一样但是没有角,赛生抚摸女子的肌体,问道:“我与你相处日久,情真意切,你究竟是何神灵,希望你不要骗我。”女子说:“我其实是蟒。”赛生又问:“和人欢好是要做什么?”女子说:“我已经修炼了五百年,须要迷惑一百个进士,就可化为火龙,在你之前,我已经迷惑七十七个人了。我真的是喜欢你,所以至今没有加害于你。即便会害病,也只不过百日而已。”赛生又悄悄离开,遇到于公,揖礼道:“我相信你的话了,请救救我。”于公设下法坛,禹步作法。过了片刻,女子自己来到坛下,于公使飞剑击杀了她,尸体化为一条巨蟒。又用符水洒在尸体上,蟒身就逐渐缩小。于公用盂器将其装起来,封住盂口,埋在红石山山脚的夹缝,怪异从此就消失匿迹了。
  【火龙:《清史稿》中有关于火龙出没的多条记载:“浮山有龙飞入民间楼舍,须臾烟起,楼尽焚”、“(乾隆)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七日,葭州赤龙见于张体两川围中。六月初七日,高平火龙见于石末村”、“五十六年六月,莒州赤龙见于龙王峪,先大后小,长数丈,所过草木如焚。”】
  赛生后来中了康熙丁未科(1667)的进士,他的儿子赛璋,又中了庚戌科(1670)进士。又过了数年,常和尚和张宫两人造反,围困文登城。于公率众人拒守,有人劝他作法遣来神将相助,于公说:“这些不过是小把戏,不能妄用。如今我以忠义激励自己,闭关固守,拼尽全力不惜生命也不会离开。要是成功是我的志向,若是失败是我的气节。这是圣贤们的行事准则,不可以用小把戏来干扰战事。当初北宋成忠郎郭京,招六甲兵抵御金兵,最终失败,留下千古笑柄。我虽然擅长奇异之术,却不愿做第二个郭京。”于是,冒着石块箭矢,亲自率众督守,七天七夜也没有休息。一天晚上,失足坠下城墙死了。
  柳崖子说:喜好奇术的人喜欢谈论淮南子,考察古事的儒者讥笑他因反叛而被朝廷诛杀,于是称修道人中少有忠孝的。看于公的事迹,修道人哪儿有不忠孝的?哪儿有不圣贤的!

志怪传奇·柳崖外编(十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