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山西长治北石槽唐墓

2021-07-31 10:52 作者:考古快递  | 我要投稿

山西长治北石槽唐墓

选自《考古》1962年02期,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晋东南文物工作组

I960年7月,山西省文管会晋东南文物工作组在长治城东吸5公里的壶山西侧淸理了两座唐代砖室墓(编号四号,六号)。现简报如下:

一、四号墓

(一)墓室结构及葬具墓为单室,用绳纹砖构筑,四壁向外凸出弧度,室顶早巳坍场,高度不明。墓底为长方形,南北长3.7、东西寛4.2米。方向200%墓道已被破坏,原来情形不详(图一)。

墓室内积满淤土,淸除积土后,发现北壁下有东西向砖砌棺床,棺木已朽,仅遗朽木殛痕和棺钉数枚。墓内人骨五具,均为二次葬,棺床东边有人头骨两个和乱骨数节,棺床西南角有头骨三个和废乱骨节,皆头南足北。

(二)随葬品随葬品绝大部分放在棺床中间及北壁下,仅镇墓兽置于棺床前墓门两侧。成组的仪仗俑和男女侍俑置于墓室的北边,面向墓门;骑马俑、牛车则放在棺床两侧作出行状。虽墓顶塌陷,但随葬器物幷未改变位置。现将随葬器物分述如下。

武士俑12件。已残缺不全。胎质灰色,头戴白色盔,身穿红黄色虎头铠甲,胸部尙有贴金殛迹,残高30.5厘米。

仪仗俑22件。其中十四件胎质黑褐色,外衣涂白粉,头戴风帽,身披褐色翻领袍,内衬黄绿色圆领衣,腰束带,足穿高筒黑靴,高28厘米(图版捌,3)。另外八件均为骑俑。两件男骑俑头戴交角楼头,身穿褐色圆领窄袖长袍,白禅,乌靴,通高36.5厘米(图版捌,7)。女骑俑共六件,发式、服饰均有不同。有的械垂髻,着粉红色翻领窄袖衣.有的梳高髻,穿绿色圆领长袖衣,有的穿黄色圆领长袖襦(图版捌,6,8)。

这些骑俑胎质均为灰色,所骑乘的马均有鞍无辔,而且马的颜色也不相同,有灰色、赤色和枣红色等。

男侍俑3件。一件屈体袖手币视,头带交角朴头,穿靑灰色长袍,束带,足穿乌靴,下设方座,高20厘米(图版捌,1),另两件戴交角犠头,穿褐色翻领长袍,足下有方座,高34.5厘米(图版捌,2)。

女俑9件。其中有午俑一件,穿圆领窄袖白上衣,紫色长裙,高24厘米(图版捌,5)。一件持箕,穿红色上衣,黄裙,高17厘米(图版捌,10)o两件屈膝而坐,均着白上衣黄裙,一件巳残,一件高20厘米。另外五件,一件币身而立,穿粉红色上衣,高21厘米(图版捌,12).三件拱手直立,穿红上衣,赭色裙,高22厘米(图版捌,9).一件着褐色长袍,足穿方头鞋,高15厘米(图版捌,4)。

骆驼2件。一为站驼,作赭黄色,草绿色鞍垫,两侧驮有口袋行囊及生活用具。背上骑一老年胡妇,身穿白色窄袖皮衣,下穽白色窄裨,着尖头高筒乌靴,通高70厘米(图版玖,15)。另一件为卧驼,灰色,褐色驮鞍,毡垫和毯作绿色,背上驮有行囊和口袋等物,高17厘米(图版玖,10)。两件骆驼前均有牵驼胡俑,牵站驼的一件,左胁下缚白色皮囊,戴交角朴头,穿褐色短袍,腰束带,高49厘米(图版捌,11为牵卧驼的一件,穿褐色窄袖袍,束带,一手置于背后,下部残缺,残高54厘米(图版玖,4)。

卧牛1件。通体作枣红色,高18厘米(图版玖,9),

车1件。车身作长方形,上有车篷,车箱前后刻直槟窗,车后壁有长方形车门,残高24厘米。拉车陶牛已残,残高21厘米。

镇墓兽5件。其中四件已残。两件身涂白粉,一件高71厘米(图版玖,1、2)。一件前后作人面形,曲脊蛇身,殛长11厘米。一件为人面,兽身,独角,残高12厘米。另一件为牛首人身,身施一层白粉,高13厘米(图版玖,3)。可能为十二辰俑。

瓶1件。素面,高24.5厘米(图版玖,11)。

罐2件。腹部有菱形花纹一周,高27厘米。与2号墓出的基本相同(《山西长治北石槽唐墓》图四,2,《考古》1962年2期)。

厠所1件。四周有围墙,幷留有长方形小门,长23、宽17、高11厘米。

井1件。方形,有井栏,残长12.4厘米。

盆1件。素面,小底,折唇,残高4.5厘米。

此外,还出有猪、羊、鸡、狗(图版玖,5-8),灶、碓和碾等,这些均和1954年淸理的调露六年王深墓中出土的大致相似(《山西长治唐墓淸理简报》,《考古逋讯》1957年5期)。

除了上述陶器外,还出有石墓志一合,正方形,志盖四边平杀,周边阴刻卷草花纹,志盖篆书“唐故乐府君墓志铭”。志文楷书,字间界以方格。长、宽49厘米(图二)。

墓志载墓主字道仁,唐骁骑尉,南阳人,卒于文明元年(684年)五月。

二、六号墓

(一)墓室结构及葬具墓室结构与四号墓近似。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58、东西宽4.2米,方向195°。距地表深4.5米。墓顶巳塌陷,室内积满淤土,墓门为拱券顶,以绳纹砖砌成人字形封闭。根据钻探测知墓道为翌井形,在墓室南端,长7.9、宽12、深4.5米(图三)。

该墓墓室未设置棺床。人骨架分放在三处,巳被扰乱,靠近东壁发现棺灰、人头骨及凌乱骨节。墓室东北隅处置有垫棺砖,上有棺板朽末和一部分乱骨架。接近西壁有人头骨一个和一些碎骨节。

(二)随葬品因墓顶巳塌陷,故绝大部分被砸毁。随葬品放置在墓室中间和墓门内东西两侧。随葬陶俑,有灰、褐两色,表面皆涂白粉外衣,因火候过低,陶质疏松,加以出土时多残破,故其中一部分巳无法修复。

武士俑2件。灰胎,头戴尖顶盔,身穿铠甲,面部饰粉,立于墓门两侧,高53厘

文吏俑2件。灰胎,头梳圆形和扁圆形发髻,着宽袖褚色袍,足穿方头乌靴,高27.5厘米(图版玖,12)0

仪仗俑13件。黑褐色,衣着与四号墓出土的类似,均头戴风帽,身披及膝长袍,双手拱于胸前。

女俑12件。黑褐色,涂白色和粉红色外衣,胎质极劣,已大部残破。其中执壶俑两件,皆穿赭黄色圆领窄袖衣,腰束带,足穿黑靴,双手执注壶,高22-24厘米(图版玖,13)0侍俑六件,二件穿黄绿色及膝短袍,一手当胸,一手下垂,高25厘米(图版玖,14)。另三件均双手托物,拱于胸前,穿褐色翻领窄袖衣,着粉红色长裙,草绿色披巾,高25厘米。一件执箕俑已残,头梳高髻,身穿白色窄袖上衣,着褐色长裙,双手执箕而坐,残高14厘米。

骆驼2件。均残。站驼已破碎不堪,仅存头部及骑驼胡俑。骑驼胡俑穿翻领窄袖衣,戴黒色桡头,残高26厘米。卧驻和四号墓者相似,残高18厘米。

镇墓兽5件。均残。形状与四号墓出土的大致相似。另外有一件为人面兽身,昂首曲体,高27厘米。一件蛇身,两端为人面形,残长33厘米。

此外,还出土有陶卧牛、鸡、羊、猪等家畜及磨、灶、车等生活用具,这些陶器均和四号墓出的大体相同。

石墓志1合。志已残,正方形,四边平杀,线刻卷草花纹,志文楷书,字间界以方格,每边长78厘米(图四)。志文载墓主人乐方,字士则,南阳人,柱国府朝散大夫,卒于显庆四年(659年),其妻卒于上元三年,仪凤四年合葬于州城东五里石槽村西北二里。

墓中还出有料珠一枚、铁镜一面(破碎)、铜饰数件和开元钱三枚。

三、结语

据墓志,两墓主人均为乐姓。另外,我们还收集到隋大业六年(610年)巖州州都乐微墓志一石。三石均载“祖籍南阳”,看来这里是乐姓同宗墓地。

近年来在长治地区发掘了不少唐代早期和中期墓葬,但随葬陶俑胎质都是灰褐两种,红色陶胎较少,带釉俑和唐三彩尙未发现,这可能与地区有关。

执笔者:沈振中 李奉山

山西长治北石槽唐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