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蜕变:更新Slogan+战略并购 全面发力数据中心
文/在前线 老凉
“AMD还是有一些新的想法和雄心壮志”,时至今日,拥有更强大产品组合的AMD,依然谦虚而低调。

图为AMD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潘晓明
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上,AMD带来了全新的品牌主题“同超越,共成就_”,围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AMD在大会上展示了其最新的成果:第三代AMD EPYC(霄龙)处理器、AMD Instinct MI100、MI210加速器、自适应与嵌入式计算解决方案等。多项先进产品和绿色技术,体现出了AMD助力进博会的细心运作和精心筹备。
AMD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潘晓明在接受在前线采访时表示,以往的AMD较为专注于消费端,但时代的发展让计算出现了更多需求,AMD的服务能力、范畴也要改变和扩大。
此次会上,除了展示一系列数据中心相关的产品和方案,AMD全新的品牌“同超越,共成就_”(英文版本为:together we advance_)也全面亮相。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AMD参加进博会与往年不同,今年是收购赛灵思和Pensando之后的首次进博会,因此我们在展台也发现了自适应产品的展示。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风云变幻的当下,也是在中国致力推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AMD这一系列动作备受外界关注。
在前线认为,第二次参加进博会,对于焕然一新的AMD而言,意义重大,通过一系列的补强和更新,AMD成为一家集消费与商用全方位均衡能力的公司,此次也释放出一个重大信号:AMD正式向数据中心&云市场全面发力,大步开启全新旅程。
第二次助力进博会 AMD更自信
众所周知,进博会是中国拥抱全球,主动开放市场的主要举措,这也使得每年的进博会都会吸引来自全球各个领域的头部从业者竞相参加。作为二次参会的“老玩家”,今年的AMD更加自信,目标和方向也更加清晰。
在潘晓明看来,对于AMD来说,进博会是一个舞台,它的主题是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建设,如何实现双碳目标,这与AMD所努力的方向一致。作为全球高性能与自适应计算的领导者,AMD拥有十分全面的计算技术,结合CPU、GPU、FPGA、自适应系统级芯片以及深厚的软件技术优势,可以为云端、边缘和终端设备打造卓越的计算平台,进而全方位服务进博会及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用户。

在此次进博会上,AMD重点展示了第三代EPYC处理器、Instinct MI210加速器、AMD线程撕裂者系列处理器、AMD Instinct MI100等产品。其中,第三代AMD EPYC服务器处理器在提供强大算力的同时,可帮助大幅度削减总体拥有成本和碳排放。截止目前,AMD EPYC处理器已经打破了250多项性能世界纪录。这一系列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让AMD在助力进博会和用户时更加自信也更加得心应手。
除此以外,AMD也在进博会上展示了其品牌与公司的发展进程和取得的成绩。“去年AMD在全球有一万多员工,到现在这个数量已经达到两万七千多名了”,说起这些,潘晓明显得踌躇满志,在他看来,突破、创新一直是AMD的核心企业文化,致力于解决世界最重要的挑战,是AMD对自身的要求。专注于高性能与自适应计算技术,不断超越,并赋能各行各业,这是AMD的使命和愿景。如今,实现这个目标的队伍愈加庞大,也让AMD有自信去面对遇到的各种挑战。
大家知道,如今全球半导体产业正在经历新的变局,AMD也正在积极求变以适应产业的发展及自身的创新突破。AMD一直站在全球半导体市场前沿,时刻洞察产业发展趋势。
据Gartner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增长了26.3%,达5950亿美元;今年将继续增长7.4%至6392亿美元。
潘晓明分析到,据Gartner数据分析,整个半导体产业中,计算市场就占据一半,超过3000亿美元,而AMD就聚焦于这个领域。在去年,AMD的业务范围只能覆盖到750亿美元左右的市场,未来五年AMD的产品将可以覆盖至约3000亿美元市场,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更进一步,随着数据中心和云的增长,对计算性能的需求同样持续性增长,同时让针对各种特定工作负载的计算和网络优化变得十分重要,再加上疫情影响和元宇宙的兴起,未来整个计算市场会出现更多需求,AMD看到了市场的迁徙,并积极有针对性地做出改变和部署。
针对数据中心、云、PC等核心趋势市场,AMD制定了未来发力的四大举措:一是持续加强在计算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这也是AMD的基础所在;二是持续扩大在数据中心的领导地位;三是增加对软件平台及开发的投入,基于现有的计算技术,结合强大的处理器产品矩阵,构建未来支柱型产业;四是保持在定制芯片和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先地位。
看得出来,此次参加进博会的AMD,提升实力后变得更加的自信,有了新目标后变得更加笃定,内驱与外驱双轮推动AMD快速进步、稳固向上。
实力升级 AMD更全能
今年的AMD,是更全面的AMD,也是更全能的AMD。全新的“同超越,共成就_”,让人们眼前一亮,同时也充满好奇。仔细分析来看,这六个字与后面的小横线,阐释了AMD未来战略重心和走向。
在品牌战略上,AMD与过往有传承有不同,其实AMD的文化中一直蕴含着要勇于突破创新极限,致力于解决世界上最重要挑战的精神,“同超越,共成就_”让之前的内涵变得更加直接,也显示了AMD助力生态伙伴和客户一起突破创新、迈向成功的愿景。

进一步而言,“同超越,共成就_”,是AMD战略转型与技术产品组合升级的一次全新亮相,也可以看作是AMD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迭代和跃迁。
新品牌战略的背后,释放出的是AMD向企业市场转移,加速新一代计算体验的信号。
潘晓明告诉在前线,AMD看来,随着半导体产业的演进,性能提升对制程工艺的依赖水平正在降低。在以往,为了提高计算性能,有60%的因素取决于制程的进步,另外40%是架构和平台的优化。在算力需求多样化的如今,如何保证计算性能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成为AMD主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半导体产业亟需打破的瓶颈。
在潘晓明看来,“AMD在提升性能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法宝。”在这方面,AMD坚守核心能力,通过制程、架构、平台“三驾马车”的齐头并进,进而推动性能的持续提升。
当前计算需求大幅增长的背景下,AMD的这种策略显得更具竞争力。与之前的“传统”有了很大不同,40%取决于制程,而剩下的60%则来自于架构和平台的优化。只有将这三方面有机联合在一起,互为补充,共同发力,才能做出具备强大竞争力的产品。
也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AMD持续投资于高性能计算平台所需要的基础技术,对Infinity架构有着长达十年的投资,这为AMD提供了模块化的能力;另外是小芯片技术, AMD 将小芯片技术放入架构之中,与Infinity的结合让AMD架构拥有了前瞻性;再加上2.5D和 3D 封装技术,使AMD能够灵活地进行异构计算解决方案系统级的优化。
当然了,算力需求的增长的前提下,计算环境也趋向于多样化、复杂化,针对这样的趋势AMD进行了长远且充足的准备,这不得不提到2022年的两次重大收购,这两次并购为AMD带来了技术补充,是AMD发展史里程碑式的大事件。
今年2月份,AMD完成对赛灵思的收购,这为AMD带来了FPGA可编程逻辑模块和相关的DSP引擎、AI加速器、内存控制器等关键技术,补足了技术储备,也让AMD加大了在数据中心、通信、汽车及嵌入式领域的渗透,丰富整个产品组合的同时,也让其市场覆盖率从750亿美元到3000亿美元有了保障。
5月份,AMD又完成了对Pensando公司的收购。Pensando的名字可能大家都比较陌生,它是一家为数据中心企业和边缘市场提供DPU技术的领先供应商,在DPU(Data Processing Unit)方面,Pensando的产品极具创新性,可以为数据中心的网络、安全和存储的加速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将Pensando收入囊中后,AMD在分布式服务领域的内容也被补足。
赛灵思和Pensando的加入,让AMD拥有了针对多种工作负载优化的下一代CPU、GPU、FPGA和DPU。另悉,基于5nm的“Zen 4”架构的第四代AMD EPYC处理器热那亚将于近期推出。
可以说,AMD的产品组合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可以覆盖更多的市场和客户。通过并购,AMD变得更加全能更加自信,自然地,其服务客户的能力越来越强,动作也越来越快。
使命升级 AMD蜕变产业赋能者
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这让企业和行业客户面临诸多挑战,而由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等新技术推动的数字化转型席卷全球企业、行业客户,成为实现创新和突破的钥匙。
AMD一直致力于和生态伙伴、客户共同推进全球数字化浪潮,经过多维升级的它自然对数字化转型有了更完善的方案和服务能力,使命也变得更大,尤其是对中国市场有了全新战略布局,其也将在中国市场迎来全新篇章。
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互动中,潘晓明进一步阐述了AMD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和使命,从1993年进入中国以来,AMD一直在不断的投入,工作重心也从原来的业务转变到与本土更多的战略合作。
潘晓明表示,中国是AMD全球业务板块非常重要的市场,AMD全球非常重视中国市场和中国客户的合作。
谈到中国市场的业务重点和发展机会,潘晓明指出,数字化转型、东数西算等行业需求很多。AMD要做的是积极投入到战略性的项目中,利用多元和强大的产品技术方案组合与本土企业一起合作,共同把蛋糕做大,帮助生态伙伴和客户实现创新与成功,实现双赢、多赢,也就是所说的“同超越,共成就_”。
“同超越,共成就_”确实蕴含很多,其中有AMD的愿景与使命,更有生态伙伴与客户的身影,加上后面的“_”符号,它可以加行业、加很多内容,而且看起来像一个光标,动态的,引人注意且遐想联翩。
更进一步理解,这是AMD对行业、合作伙伴以及客户的真诚表达,从消费端向商用转变,则是AMD下一步要超越的目标,AMD更期望与广大客户一同超越,共同成就更大的梦想与变革。
向数据中心市场和商用市场全力进发,是AMD在进博会上传递出的重要信号。潘晓明认为,如何从服务消费市场过渡到兼具消费和商用两大市场服务能力,成为一家更加均衡的公司,是AMD目前阶段的重中之重。
几年前,AMD宣布重返数据中心市场,如今已经推出了三代EPYC产品。到目前为止,EPYC处理器已经打破了250多项性能的世界纪录,它的最大特点是提供强大算力的同时可以大幅度削减总体拥有成本和碳排放,而这样的特点恰好符合当今及未来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
也正是因此,经过几代的耕耘,AMD的产品和技术持续被越来越多数据中心客户认可和追捧。此前AMD发布的第三季度报告显示,数据中心事业部营业额为16亿美元,同比增长45%。

潘晓明介绍说,第三代EPYC助力中国本土客户取得巨大效益。开放数据中心委员会(ODCC)发布的“数据中心碳效白皮书”显示,在特定的算力条件下基于AMD处理器的服务器,在使用周期内可以最多减少43%的碳排放量,不只是性能好,同时还绿色环保,这是一个很有力的证言。
还有,阿里云搭载第三代EPYC处理器的云上服务器实例g7a,能够实现行业领先的TCO,助力企业更好实现数字化转型。
而腾讯云星星海灵动水系AC221服务器采用第三代EPYC处理器,支持风冷及液冷2种散热方式,液冷PUE最低可降至1.06以下,该服务器今年首次获得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开放数据中心委员会(ODCC)的全五星碳排放认证,达到中国数据中心绿色等级评估的领先水平。
“云服务商更注重技术产品,需求惯性没有企业市场那么强,你只要是真的有几代好的产品,他们会很快切过来”,潘晓明向在前线透露,“中国及全球重要的云服务巨头及OEM厂商,都十分注重技术先进性、总体拥有成本、建设成本以及碳排放方面的要求,因此都对第四代EPYC霄龙处理器报以非常大的期望,产品发布时各个生态伙伴都将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亮相。”
可以相信的是,随着11月10日(美国太平洋时间)第四代EPYC霄龙处理器的发布,AMD在数据中心市场将掀起新一轮热潮。
在前线认为,品牌升级,技术升级,使命升级,如今的AMD已经迎来史上最佳的聚变时刻,它不但有了更加丰富的技术服务能力,也有了更让人期待的发展节奏。
数字化转型、东数西算以及延展出来的诸多需求和商机,将推动数据中心市场更加繁荣,AMD无疑将成为这些市场的生力军。未来五年,把数据中心业务作为发展重心的AMD,经过一系列操作实现了全面升级,更进入到更加的崛起时刻。
不过,已经实现华丽蜕变的AMD,在AMD 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博士(Dr. Lisa Su)眼中,还只是刚刚上路,最好的还没有来,一步一步还会继续给产业、行业和客户带来惊喜。
如此低调谦逊却日夜兼程的AMD,让人忍不住喊出那句:AMD Y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