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阳执政的帝王 东周显王姬扁

洛阳,一座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四千多年建城史以及一千五百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缔造了无数中华文明的传奇。“山南水北为阳”,洛阳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沿着洛河一字排开,举世罕见。百余位帝王在此执政。今天就说说东周显王姬扁。



周显王(?—前321年),又称周显圣王或周显声王,华夏族,姓姬,名扁,东周君主,在位48年,为周烈王之弟。公元前369年,周显王即位。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周显王十六年(前353年)发生桂陵之战,周显王二十八年(前341年)发生马陵之战。
周显王姬扁在位期间,诸侯国的变法发展到高潮。姬扁在位期间的秦国,由秦孝公执政。他在公元前359年任用卫国人商鞅进行变法。变法前,商鞅命令人在都城雍(今陕西省凤翔县) 的南门竖起一根木头,悬赏说谁能将木头搬到北门,就赏金子50两,有一个人将信将疑地把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金子50两。紧接着,商鞅开始变法,宣布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度,根据军功重定尊卑爵次等级;废除以井田制为主的奴隶主国家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建立地主阶级的统治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等。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公元前356年,齐侯田因齐(即日后的齐威王)任用贤能之士邹忌、田忌等人实行改革。齐侯下令不论臣民,凡能当面指出自己过错的,赐给上等奖;以书面提出批评建议者,赐给中等奖;背后议论他的过失的,也给奖。命令一下,建议的人争先恐后,门庭若市,齐侯了解到许多国政的弊端。公元前351年任用郑国人申不害为相,实行变法。申不害以“术”为手段推行“法”(即法治),使韩国一度强盛。
姬扁在位期间,齐国与魏国有两次著名的战役,这两次著名的战役都与鬼谷子的两个徒弟庞涓、孙膑有关。公元前353年,“桂陵之战”(围魏救赵)发生。庞涓率领魏国大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 赵国求救于齐国。齐侯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统兵救赵。齐军在军师孙膑的谋划下,声势浩大的帅兵要突袭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的重要门户襄阳(今河南省睢县内),庞涓率领的魏军慌忙回兵,实际上齐军在桂陵(今山东省菏泽县东北)设下埋伏,等着庞涓率领的军队进入包围圈,魏军中计、大败,赵国被救。另一次战役史称“马陵之战”,发生在公元前341年。齐以田忌、田婴为将, 孙膑为军师,直取魏国都城大梁。魏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军,率领大军迎击齐军。齐军军师孙膑为了报自己致残之仇。特意采取“增兵减灶”的办法迷惑敌方,齐军军师孙膑命令齐军进入魏国的第一天造灶10万个,第二天造灶5万个,第三天造灶2万个,庞涓误认为齐军大量逃亡,命令魏军长驱直入追击齐军。殊不知,齐军军师孙膑在马陵(今河北省大名市东南)早早设下埋伏,庞涓进入包围圈,魏军大败。齐军杀死庞涓,俘虏太子申。战后,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
“桂陵之战”后的第三年,齐,魏、秦、韩、 赵、燕等国诸侯先后称王,表示自己高于其他诸侯,互不服气,根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公元前321年,姬扁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