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车评】试驾丰田bZ4X
首先声明,我不是车评人,也不是从业人员,不靠这个赚钱。【万字车评】是我记录自己试车体验用来留底的内容。
bZ4X这个车是丰田第一款有意大卖的纯电车型,也是所谓的e-TNGA的第一款车,是一台深度油改电。但是这个车的上市因为缺陷一拖再拖,上市之后也爆出了不少问题,也被妖魔化地很厉害。丰田在华的电动车演进路线同大众等其他合资差不多,先期推出过纯油改电的奕泽EV试探市场并赚取积分,再推出主力车型下场竞争。但是,bZ4X的市场反应明显地不如大众ID.或者通用旗下的一些车型。不过毕竟丰田是世界上规模数一数二的车厂,我对它的产品形态还是非常感兴趣的,所以借着这次来广州讨债的机会,我租了一台bZ4X。
拿到这台车,我对它的评价是经历了一次过山车的。

在租车公司的人送完车之后,我们需要把租车公司的小哥送到地铁站,我意图使用车机自带的地图导航搜索地铁站,结果车子不断提示要登录才能使用。行车过程中车子不断地提醒“速度过高,此功能暂停使用”,但是我没有操作任何功能。结合网上对这个车的恶评,和我之前使用丰田其他车型车机的体验,我断定,这个车就是垃圾。
不过开出停车场,我对这个车的感受开始有所改观。
驾驶性方面,这个车的调校还是相对比较完善的。这个车是单电机长续航,前驱150kw。驾驶模式有经济可选,另有单踏板可选。普通模式下,这个车的油门响应极快,油门几乎没有任何滤波。而且油门初段对应动力比较大。也就是俗话说的油门比较贼。初上这台车,这种油门调校会给人一种这台车动力比较好的感觉。但是这种老日系车的风格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在车速高于70-80左右的持续速度进入恒功区之后,油门后段没有任何动力,是空的,脚感比较奇怪。这是一个小bug。尽管显得比较猛,又是前驱,但是这个车油门到底起步加速车轮不会像本田密码E:NS1或比亚迪老秦,甚至奕泽爹那样严重打滑,不知道是否是因为这台车重心偏前,或者是轮胎更好。

除此之外,经济模式油门map会变得平缓,不过依然响应很快,可能更加适合大部分人。这两个模式下,松油门之后车子都会给一个很小的电制动,制动力大约跟自动挡油车松油门相仿。
这个车有CRBS,继续踩下刹车,CRBS会用满电制动之后再让机械制动介入。这个车的CRBS调校非常不错,电制动和机械制动之间的过渡平顺,脚感变化比较顺滑,回馈力和制动力对应较为均匀。整个刹车前段行程回馈力和制动力较小,后段较大。比较容易开得平顺。另外,这个车有自适应动能回收的功能,当前方有车时,车子会加大松油门之后的动能回收力度。这个功能是德系车先开始做的。听起来很美,但是有时会出现识别前方车辆有误的情况,驾驶中也会感觉电制动力忽大忽小,实际体验一般,可能有些人喜欢。对于这台车,在它加大电制动力之后,如果给油,车会直接加载油门深度对应的动力,造成动力突变,也会影响舒适性。
单踏板模式下,松油门电制动会增大,不过也不太能满足激烈驾驶时的减速需求,需要踩刹车。三种模式下,这个车都有蠕行,蠕行速度大概4-5左右,蠕行起步足够平缓。另外,非单踏板模式下,这个车从电制动到加速的过零过程延迟极小,单踏板模式略大,不过依然好于某些国内品牌,这些是传统车企的基本功,无功无过。

这个车用了四条235/60R18的S1evoEV胎,扁平比比较大,所以轮胎本身的减振效果还算不错,对于小振动的过滤比较到位。但是这个车的减震弹簧本身偏硬,阻尼给得也比较大。这就造成了这个车低速过坎的时候颠簸较大。不过速度快起来之后,这个车的减震的阻尼到位,动作比较利落,没有多余的余震,悬挂行程内的动作都能一下解决,车身俯仰方向的摆动也控制得较好,不会有前仰后合得感觉。刹停的时候,由于后悬挂是四连杆,整个车有被往下拉的倾向,反而解决了点头的问题。这两点,这台车比ID.4是要好一些的。
由于扁平比大,这个车的方向响应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一般的,但是真的操作起来,这台车的转向响应还是很不错的,车尾略微有点滞后,不过不明显。所以简而言之,考虑到深度油改电的基础,这台车的操控性还算不错。
尽管操控性能还算不错,但是这台车的方向手感就不是绝对偏向操控的了。这个车方向盘尺寸不大,低速时比较重且阻尼感很强,这种阻尼感有时甚至会阻碍回正,有时低速大拐弯需要反方向使力回方向,用人话说就是有点粘滞感,也没啥路感,比较买菜。中高速时回馈力趋于正常,用起来还比较舒服。变化也不突兀。是正常的水准。
如果说驾驶性和操控是这台车的强项,那么乘坐体验就比较一般了。首先,这个车的隔音对于20万左右的车来说是偏差的。驾驶位在速度上70-80之后路噪就很明显了。典型的丰田车的做派。风噪方面,这个车没有那种特别突兀的涡流声,不过速度快起来之后风噪也不小。索性这台车的车身刚性应该还算不错,过坑坎没有异响,操控起来也比较硬朗。

其实我在广州车展就看过这台车。当时对这个车最大的不满就是这个车的方向盘遮挡仪表。这种问题出现在一个大车企的车上简直是匪夷所思。不过也因为如此,所以我这次对这个问题是有心里准备的。实际使用中,把方向盘调到最低,再尽量仰头,可以将将露出仪表上半部分的常用区域,对于可以接受方向盘低的司机来说勉强能用。还能避免低头玩手机造成的颈椎病,等我40岁了,可以买一台。
这个车是油改电,虽然地板不算低,不过毕竟是SUV,整个车坐姿是没什么问题的,竖向空间也够用。前排座椅不考虑方向盘位置的话可以调到比较舒适的位置,激烈驾驶时也能把人限制在座位里。各按钮和档把的位置也比较合理,没有大众ID.那种少两个按键的过度设计或者极星2那种按键位置很别扭的情况。
这个车的后排也是纯电车的通病,坐垫不够高,且短,加上空间本身不算大,前座椅又低,脚伸不进去,结果就是坐垫不托腿,长时间乘坐不太舒服。这个车轴距有2850,但是可能是油改电的原因,前悬和机舱都不短,L113比较长占用了一部分空间。乘坐空间没比2765的ID.4大太多。

后备箱也是一样,地板比较高,长度中规中矩。不算大也不算小。

一天开下来,在广州28度气温,空调设定23.5度外循环,车内穿短袖略冷的情况下,这台车在典型的能跑起来,但是加减速频繁且驾驶比较激烈的小路和快速路混合路况下,电耗13.5度。日常使用典型电耗13-16之间。换算到续航大概400-500公里。作为这个体量的SUV,电耗不算高,电能转换效率以及空调电耗都是不错的水平。

有了上面这些体验,我对这台车的印象有所改观,毕竟这个车驾驶性在纯电车里还是相当完善的,这又是我比较看重的一点。其他的空间啊、噪音啊、车机啊之类的问题大家都有,且不算什么硬伤。我甚至觉得这个车产品力尚可。没想到晚上回来充电的时候,这个车给了我致命暴击。
我们晚上开回白云机场附近的时候,已经凌晨了,车子只剩44%的电。我们找了一个有很多网约充电的充电场。我们选择了一个有四根枪,且全部空闲的充电桩充电。单枪应该是60kw。但是这个车在44%的时候居然只能跑到50kw,也就是0.8C左右。为了第二天用车,我们把车喂到80%用了将近40分钟,到了80%左右电量的时候功率只剩了20多kw。要知道我的ID.4可能只需要花费一半的时间。我急着回酒店睡觉,但是看着细嚼慢咽的bZ4X,我气得直跺jiojio。只能当着各路厢货和网约司机大骂验证码。

第二天我们又找了一个小桔的充电场,从67%开始充电,充到95%总共花了一小时20分钟左右。经过两次充电,我们确定,这个车的充电功率会随着soc的提高线性往下掉。从44%的50kw左右掉到95%的4kw。比慢充还慢。如果一边快充一边在车里开空调,车里显示的充满时间会是6-7个小时。我真没见过这么离谱的车,除了超过79%就不给快充的丰田奕泽爹。

比较搞笑的是,这个车车机里面可以限制快充功率,但是实际根本跑不到最低的50kw那一档,限制了个寂寞。

我不知道丰田宣传的10年20万90%是不是这么来的,如果是的话,那这个电池寿命毫无意义。因为作为一台3202年的电动车,电量60%之前能跑满1C,80%之前跑满0.7C是必须要能做到的。如果只是90%以上充电慢那还可以接受。但是这个车50%的时候只有不到0.8C,80%的时候大概0.4C,这已经严重影响使用了。说句难听的,别的车卖不出去大不了卖给网约,这个车跑网约都没法跑,因为快充太慢。
这个车在soc超过90%的时候电制动会受限,不过刹车脚感不会变化,这点做得还行。
其他方面,这个车的L2驾驶辅助中规中矩,用的是比较新的TSS3.0,识别车道和居中比较准确,加减速平缓,是能用的水平。
车机上面说了,很垃圾。尽管这个车也是所谓的智能车机,用了百度的导航和某些软件。但是整个车机软件的操作逻辑和UI还是丰田经典的那一套又臭又长风。功能少且难以理解。

关于驾驶辅助的一些设置还要通过方向盘按键在仪表盘上进行调整,那你做个大触摸屏干嘛呢?导航导航不好用,设置不在里面,还没有caplay。

除了车机垃圾,这个车的音响也是无以复加的差,基本上效果跟200块钱以内的廉价电脑音响差不多。解析度低,音乐中的轻音会出现刺耳的感觉,像在信号不是那么好的地方听广播。

除此之外,这个车的内饰风格我倒是还挺喜欢的,能碰到的地方也基本都有软包。但是仪表台上的所谓环保材料确实是不咋地。尽管是软的,但是有点剌手。正如其他的低端丰田,这个车的不少仪表报警灯都是一个灯泡而非在屏幕上显示的,亮度有点不均匀,20多万的车做成这样有点掉价。

这个车储物空间还算丰富,但是没有手套箱。整个车有4个C口一个A口,C口大概10W,能用的水平。
外观方面,整个设计我还是挺喜欢的,但是前后轮拱的巨大黑边不知道在cos什么,乍一看还以为换了件没喷漆。
这个车的车架设计有点与众不同,在纵梁梁头内部还有一根粗壮的承力的横梁,不太清楚有什么作用。

这个车B柱位置是有车顶横梁的,把天窗一分为二,但是天窗比梁高,天窗两部分是共用一个帘的,对于这根梁,不知道该说它键盘值高还是影响体验...

这台车虽然是个高配,但是副驾只有4向调节,没有电动尾门,要选装。差点意思。
总得来说,这台车虽然没有网上妖魔化的没有优点那么离谱,但是作为一台3202年的电动车,快充速度这么慢是一个巨大的缺陷。而作为一台传统大车企的车,方向盘遮挡仪表这种低级错误也是不应该出现的。加上不太聪明的车机、比较差的音响。这台车仅凭比较完善的驾驶性是无论如何不值2498的。
考虑到国产空间更大车机更智能的的AionV 70在16-18,续航更短驾驶性更差的比亚迪二代油改电宋Plus EV在17左右,以现在的产品力来说,优惠8-9万到16左右才是可接受的价格。而且即便是这个价格,买这台车还要符合两个条件,一个是真的喜欢,一个是有充电桩。
所以丰田验证码bZ4X,除非特别喜欢且有充电桩,否则不推荐购买。

当然,还是希望丰田以后能把快充问题解决,把方向盘挡仪表的问题修复,把音响弄好,这样的话以机械素质来说这个车还是值得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