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明史》李自成传讲了些什么?

2023-07-31 06:34 作者:竹帛古拉拉  | 我要投稿

“君臣父子”文化在古代的必要性: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封建礼教的中心思想,也是汉文化“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内容之一。自从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1912年清颁布《退位诏》的两千多年来,历朝历代都以孔子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奉养其后代衍圣公,与这句话关系甚大,其出自《论语.颜渊》: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齐景公是上阶层人,要吃下阶层人的劳动果实,古代生产力非常低下,辛苦劳动也吃不饱,如果大家不遵守“君臣父子”的教义,齐景公要粮食就“名不正,言不顺”,无法得而食之而饿死。这样好不好呢?大家都只吃自己的劳动果实,不给上阶层人吃行不行呢?显然是不行的。


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从整体上看就像人体。人体的四肢必须服从大脑去做事,遇到危险要牺牲四肢保护大脑,比如断臂求生。如果四肢不服从大脑,我们就成了植物人。人是从受精卵一个细胞,分化出毛发、皮肤和大脑等细胞,身份不同地位就不同。大脑负责思考,手脚负责劳动,我们不能说大脑压迫了手,也不能说手养尊处优,而欺负脚去走路。古代社会,君就是大脑,臣就是手,臣之下还有脚,如若不然会如何呢?举个例子:


明末,朱元璋的直系子孙突破十三万,加上旁系和家眷人口突破一百万。7000万人口养100万头朱,不堪重负。崇祯元年,西北地区遭遇天灾“一年干旱无雨,草木枯蕉。有司束于功令之严,不得不严为催科”。于是百万之众跟随“臣不臣,子不子”的李自成横行,喊着“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从崇祯元年开始,十七年时间,华北为墟,京城不守,崇祯自缢。那么“不纳粮”之梦实现了吗?并没有实现。


不纳粮闯军就没有粮草,开始抄明臣的家产,闯将【刘宗敏】还霸占了陈圆圆。陈圆圆是【吴三桂】宠爱的小妾。【范文程】也有一个宠爱的小妾,被正白旗主【多铎】(努尔哈赤的小儿子)抢了,摄政王【多尔衮】听说后召开贝勒会议,给他要回了小妾,罚了【多铎】几个月饷银,同时下令将正白旗的十名美女赐与【范文程】作为补偿。【吴三桂】就没那么幸运了,在【刘宗敏】等闯将的眼里,上阶层人欠他们的太多了,今朝得势要加倍享用,岂惧一个明朝旧臣?【李自成】不仅不帮【吴三桂】要回小妾,还绑着他的父亲【吴襄】一起到山海关,要挟和激怒他。


【李自成】也自知不得上阶层人的心,百万之众又在山海关大战中被【吴三桂】和【多尔衮】全歼,于是京城不守,仓皇逃跑,回到陕西老窝。


清入关据有京城后,马上“稽查典礼,安葬崇祯”,表达愿意承接华夏正统,恢复君臣之大义,安定阶层秩序的决心,得到汉上阶层人和盼望安定的下阶层人的支持。【李自成】百万之众一溃千里,又回到了原来纳粮的阶层。天下因此换了人间。


注1:司马迁《史记.礼书》:礼由人起。人生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忿】,【忿而无度量】则【争】,争则乱。先王恶其乱,故制【礼义】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不穷于物,物不屈于欲,二者相待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司马光《资治通鉴》: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敢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纪纲】哉!是故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贵以临贱,贱以承贵】。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支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支叶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故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


雍正《大义觉迷录》 :《诗》言“戎狄是膺,荆舒是惩”者,以其僭王猾夏,不知【君臣之大义】,故声其罪而惩艾之,非以其为戎狄而外之也。若以戎狄而言,则孔子周游,不当至楚,应【昭王】之聘。而【秦穆】之霸西戎,孔子删定之时,不应以其誓列于周书之后矣。


注2:范文程少好读书,18岁考取明朝秀才,后金攻下抚顺,范文程主动求见努尔哈赤行“张宾求见石勒”之故事(注3),事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四朝,清初规制大多出自其手,被视为文臣之首。范文程的户籍属于多铎旗下。多铎是努尔哈赤的小儿子,皇太极曾以大妃应为父亲殉葬为由,逼死多铎的母亲【阿巴亥】。皇太极死后,多铎想羞辱皇太极宠臣范文程,何况按照满人的旗规,旗主对自己旗下女人有优先权。恰好范文程正在他的正白旗下,于是公开夺了范文程的美妾。


注3:《晋书》:张宾,字孟孙,赵郡中丘人也。宾少好学,博涉经史,不为章句,阔达有大节,常谓昆弟曰:“吾自言【智算鉴识】不后子房(张良),但不遇高祖耳。”及永嘉大乱,石勒为刘元海辅汉将军,与诸将下山东,(张)宾谓所亲曰:“吾历观诸将多矣,独【胡将军】可与共成大事。”乃【提剑军门,大呼请见】,(石)勒亦未之奇也。后渐进规谟,乃异之,引为谋主。【机不虚发,算无遗策,成勒之基业,皆(张)宾之勋也】。


注4:《康熙遗诏》: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清朝。太祖、太宗初无取天下之心,尝兵及京城,诸大臣咸云当取,太宗曰:明与我清素非和好,今欲取之甚易,但念系中之主,不忍取也。后流贼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自缢,臣民相率来迎,乃剪灭闯寇,入承大统,【稽查典礼,安葬崇祯】。昔汉高祖系泗水亭长,明太祖一皇觉寺僧,项羽起兵攻秦而天下卒归于汉;元末陈友谅等蜂起,而天下卒归于明。我清承袭先烈,应天顺人,抚有区宇,以此见乱臣贼子无非为真主驱除也。


《明史》李自成传讲了些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