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未遂的政变让唐玄宗刚刚登基,就面临失去皇位的危机!(一)
万万没想到堂堂的玄宗皇帝李隆基,在当了帝王之后居然还要发动一场政变,也就是造自己的反来干掉自己的政敌太平公主。但是更狗血的事情在哪儿?这件事儿居然败露了,怎么败漏的?他安排宰相刘幽求还有禁军的将领张伟共同策划整个的活动,他们两个人一文一武,刘幽求还有造反充足的经验,按理说这次政变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个事儿就坏在了禁军将领张伟身上。这个大张伟在喝酒了之后嘴上就没有把门的了,一边喝酒一边吹牛他就把整个政变的计划跟侍御史邓光斌讲了,第二天醒酒之后突然之间想起来,我昨天晚上都说了什么,一旦这种话传出去,我掉脑袋无所谓直接连累到皇帝李隆基,这时候怎么办?
他赶紧匆匆忙忙的来见李隆基,李隆基一听也是有如五雷轰顶,这件事情一旦邓光斌讲出去,太平公主知道了,太上皇李旦知道了,那自己皇上的位置100%是保不住了,而且有可能成为阶下囚,这是生死存亡的时刻他马上派人打探,说太平公主和皇帝还知没知道?一打听之后,目前来说没有消息,因为这个是御史邓光斌也没有完全倾向于谁,你也不知道他是谁的人,而且这个人喝了酒之后是不是也把这件事情当成耳旁风,没往心里去?也保不齐。但是一切都有可能也有可能人家城府比较深,隐藏着找个时机跟太平公主去汇报,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事情,这可如何是好?这种情况就让李隆基如坐针毡非常难熬了。下一步到底怎么办?是静观其变?在这儿等死?
不能,这时候我直接去见我父皇,向我父皇告发刘幽求,告发张伟,包括邓光斌这三个人有问题我主动检举他们。这就是李隆基当时非常果断的决定。李隆基为什么这么绝情直接到太上皇面前出卖自己的团队,队友应该这么干?这是典型的死道友不死贫道?其实完全不是这个概念。如果在这个时候太上皇李旦和太平公主率先了解并且主动发难的话,他这个团队就是团灭一点儿生机都没有,所有人都没有翻身之日了。在这种情况下把刘幽求和张伟两个人主动交出去,李隆基皇位还能保住,将来就还有翻身的机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而且李隆基见到太上皇李旦的时候,告发这两个人的罪名说的也非常有水平,他说刘幽求和张伟两个人太不像话了,居然喝酒的时候离间我和我姑姑之间的感情。我和太平之间是一家人岂能被这些小人所挑唆?所以父皇您看着办,如何处置这两个人,人我已经带来了,你看看这种情况下就看见李旦怎么干了,他就赌李旦不杀这两个人能保住他的皇位,因为这个罪名虽然严重,但不至于死,只要不死就有机会。但是太平公主和太上皇李旦是那么好哄的?你以为你说我主动检举这两个人,说他离间我们姑侄关系就算完事儿了,没那么简单。
首先太平公主直接就跟太上皇讲了,他说这样的人必须严加处置,以敬效尤,这都是什么人?所谓的疏不间亲,而且对皇室成员之间的关系由得着你们来谈,这个理由也非常的充分。想来想去太上皇李旦决定把刘幽求、张伟,包括受牵连的这个邓光斌一起算上全都给我流放。张伟流放到哪儿?流放到丰州,丰州今天在中国地图上找不到是当时越南境内都归大唐来管,邓光斌被流放到广西,刘幽求被流放到广东,您想想这都是远隔千万里的路程,从长安城一直变到越南境内。你像张伟和邓光斌相对来说这两个人能力大家都清楚,不是那么特别的强,但是刘幽求这人那绝对不能轻饶的,太平这边非常清楚刘幽求的能力,如果这个人在将来必是后患,他就跟自己的情人也就是当时的宰相崔石共同商量,明确的讲刘幽求这个人要给他杀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