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主义】针对资本主义的精神分析(3-4-4-4)——无意识何以生产出主...

3-4-4-4 针对资本主义的精神分析 Psychoanalysis of Capitalism无意识何以生产出主客体?理论家为编织体系,走向注定失败的大学话语
代表人物:晚期马克思《资本论》→阿尔都塞(结构主义)→晚期拉康(第二次回到弗洛伊德①)
★扩展阅读:齐泽克,Tomsic 代表作:《The Capitalist unconscious》,《The labour of enjoyment》。
★①第二次回到弗洛伊德,拉康的主要问题意识是:1、原乐(力比多)。2、主体和物的关系①:因为阿尔都塞结构主义地对《资本论》的把握,问题浮现出来了,【无意识】(社会活动)为何具有【生产性】?(非生产物质财富,而是生产出主体性(否定性)、客观性(表象世界的一致性))
●①其中包含了一种异化关系:主体性始终呈现为【否定性】,他不想自己成为物,不想成为表象世界致密本体论网络中的一个【现成的东西】,反应在【社会意识】中就是普罗大众不愿在市场中被定价成为商品,异化(商品拜物教)为劳动力①。
○①其中的机制是 Capitalist Vitalism,这个机制代表着Life without negativity 毫无否定性的生命。所以资本主义就是一个无脑增值的纯生命,没有任何断裂,它是一种劳动中的【无意识】(主体就是普罗大众①)。我们要思考的就是:这个【无意识】为什么还具有【生产性】,还有一种【劳动力】在其中。
⊙①在拉康体系中,这个【普罗大众】不是指一个经验上的、实证上的一个具体现实的阶级,而是指【Subject of unconscious 无意识主体】①。它是一种【生产机制】,可以生产出【主体】和【客体(客观性)】。
▪①这是不同于荣格的地方,荣格的【无意识】是Collective unconscious。
●索绪尔的传统结构主义在此失败,因为这种结构无法解释主体【否定性】如何产生,成为动力学机制?主体为什么产生出【客体性】(表象化机制)之后,却忘掉了【产生过程】,让自己认为世界就是这样的?
场域论 3
普罗大众① 调和 毫无否定性的生命 Life without negativity(Capital)② VS 理论 ③
★①社会普遍的主体性,无意识的主体性,就是无产阶级的主体、政治主体、纯否定性。
★②这种生命会产生两种东西:1、自我增值,甩出剩余,靠剩余价值(a)增值;2、会产生主体性($),然后通过幻想机制(◇)使主体性闭合①。
①$◇a,通过幻想机制闭合主体性,其中会有剩余快感。这个结构就是无产阶级和他们的剩余价值,中间的幻想就使得他们看不见a,让他们觉得世界是平滑的、融贯的,没有剥削关系、创伤断裂,这是由一种意识形态主导、弥合的。
所以主体处在一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命】之中,另一方面也在【理论】中生活。
★③ 【Abstraction 抽象】 代表各种社会话语:政治的、法律的、心理的、观念论的、哲学的、文化的等等。这些【理论抽象】在他们之中都是一个【整全的系统】。
【生命(现实)】与【理论】之间的张力被【无意识】调和、压抑。一个【政治主体】是无意识的,他无法真正地【反思】。比如一个在工作网络中的人,不是因为有一个【理论】给他画了一些图,而是因为他的【反思】都是无效的,是【犬儒化】的,他反思到不同理论相互之间圆谎的方式不一样,所以他从来都觉得自己反思得很到位了,恰恰是这样,他才无法真正反思。他处在一种【过剩反思】中,好像每一种都不对,就会产生一种幻觉:社会背后的本体是融贯的、一致的。
问题就在于此:一个【政治主体】无法抵达他的【意识】,他只能【否定】,而这种【否定性】反过来【危机化】,为他注入了生命力,因为他缺【否定性】,这样就使得这个【能指链】转了起来。
本体论 4
不存在融贯的、一致的、作为场域的历史
“迄今为止的一切历史都是 Class struggle 的历史”,所以在C.S中一定会导致“何为历史,是没有答案的”,历史要成为【历史】是注定失败的,它永远是分裂的。
对应马克思《资本论》③核心洞见:不存在社会关系。但是存在【社会①】,社会就是C.S派生出的、共时性的【场】。但不是历史性的,不能幻想一个【历史】作为社会的【根据律、时间上的因果链条】在决定历史往哪走。因为【没有历史】,一切历史都是C.S。从一个历史的切面上来看,不存在全视视角的【社会关系②】,只存在具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关系。
★①【社会】是无意识的生产场所,它生产的不是无意识,而是生产【主体性(否定性)】和【客体性(实证性)】的场所。并且它是C.S构成的博弈场,它本身是一个【空白能指】,它需要C.S的博弈去定义。
而自由主义左派(福柯、德勒兹)则认为:【社会】不存在,但是【社会关系】存在、是本真的。(×)他们认为:局部的小社会关系系统聚合成了【社会】的假象(白左的臭慌)。
★②但【社会关系】是永远无法结构起来的,因为没有一个永远公开的、中立的、平等的视角来描述一个【社会关系】。但每一种力量都想要把自己的【社会关系】固着为【社会】本身。或者把它的【社会关系】隐藏、压抑下去(比如布尔乔亚要把与普罗大众的雇佣关系压抑下去,然后把被压抑的资本主义雇佣制①直接当做这个社会隐藏的本质属性、普遍法则,然后忽视这一层,去承认由此衍生出的社会关系,)。
●①把社会当做普遍的商品化、资源的有效分配、一个财富聚集再分配的【公共场所①】,把布尔乔亚视角中的、局部的、片面的社会关系、政治意图设定为社会底层的本身机制。不能把它拿到台面上让大家认同它,一旦拿到台面上它就失败了。
①大家都把根本的、理想的社会关系(鬼主意、小九九)都压抑到台面下(各方压抑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让它变成擂台的基础,台面上公平竞争。这是【无意识】生产出的【空无的场】。
●另一方面,被压抑的普罗大众,也会有自己设想的社会关系,希望把这种真正平等、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关系作为社会的底层规则。
所以【社会关系】总是局部的,Belike 男女关系,男人眼中和女人的关系是怎样的,女人眼中和男人的关系是怎样的,这都是不对等的,但过程中由于不能摆到台面上,男人要和女人成为这种关系,必须把它压抑下去,变成和女人交往时的底层规则。
★③《资本论》中的话语很多都是断裂的、自己捉自己的错,自己与自己对抗博弈。这种大学话语完全靠理论家自己说,但要使得话语要有解释性、预言性,目的论必须持4的姿态(真诚自信,而不是主人话语(装作知道))。
认识论 4
意识形态(无意识)
所有的【抽象活动 Abstraction】(布尔乔亚理论化活动:先验化、超验化、政治的、经济的等等)都是不可信的,它都会带来异化、症状(意识形态缝合,必定产生剩余,作为症状)。
拉康:要用【Separation 拉开距离、去主体化(真正的否定)】体验到【主体性匮乏】。所有的资产阶级话语中,都会给人【主体性、生命活力】(德勒兹、瓜塔利、马尔库塞、阿多诺(压抑了主体生命力)统统都是不可信的,都是意识形态,无法构成否定)。
目的论 4
分析话语 调和 主人话语 VS 癔症话语 注定失败(4意味着理论家姿态是绝望的①)
★拉康是半个实践者的姿态,它踏上了一个注定失败的冒险,他要重新获得一个【大学话语(普遍话语 S2)】,做一个无力的、注定失败的【理论化】。
对于拉康来说,【主人话语】就是不说话的【无意识、普罗大众、无产阶级】,普罗大众是比较抽象的群体,不是现实的、具体的人(因为S1是被回溯性建构的)。
★①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方法是一个绝望的解释学方法,Belike 一个大海中的舵手,手上没有地图,只能凭借风浪、星图来航行。作为理论家,在进行结构主义言说的时候,要把自己考虑在内,著作不一定要完成,绝望又不放弃,把世界的运行方式【肯定地道出】。
这样的理论家必须是一个真诚的、无疑的(不怀疑自己的根据,领会场域3的分裂,把场域3作为游戏玩下去),知道自己的理论是错的、是冒险的,但他依然作为时代的【共性(每个人都是普罗大众,所有主体性样态都是无头的主体性(GC除外))】,冒险到底。
核心信仰
★理论工作先行,但要坚持马克思结构主义原则。
世界是活的,但不是资本那种无脑增殖、符号循环①意义上的活,而是意味着甩出【否定性、丑闻、致命得断裂】。
①【无意识的符号系统】就是【物质】,【物质】具有( )性。
★【无意识的符号系统】本身具有【生产性】,它一直在劳动。
__________________
3-4-4-4 针对资本主义的精神分析 Psychoanalysis of Capitalism
代表人物:晚期马克思(《资本论》)到阿尔都塞(结构主义)到晚期拉康(第二次回到弗洛伊德;作为问题关键的jouissance或叫libido)
或读齐泽克/托姆西克(代表作:The capitalist unconscious/The labour of enjoyment 最终生产出大学话语。)
阿尔都塞对于资本论结构主义把握产生问题:具有生产性的无意识(即符号化的社会生产活动)能够生产出主体性(生产否定性)和客观性(生产表象世界的一致性),but why?上述主体和物的问题是晚期拉康的主要思考内容,主体不自愿变成物,不愿作为致密本体论网络当中的现成东西,即不愿在市场中成为劳动力被定价、异化。其中机制即资本主义活力论(capitalism vitalism):没有毫无否定性的生命。
解决无意识为何具有生产性的问题:无意识的主体是普罗大众(此处不是指经验上的具体的阶级,而是指拉康体系中社会无意识主体。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区别)
3-场域论:无否定性的生命(依靠剩余价值自我增值,产生主体性proletariat,且可以通过幻想机制使主体性闭合。)vs理论(抽象:各种社会话语),由无意识主体性(即political subject/proletariat subject,亦即纯粹否定性)协调。
现实与理论间存在张力,而张力难以被察觉是由于无意识。无意识的主体则无法反思或进行犬儒化的反思,对世界的认识局限于康德式的融贯的统一的状态。political subject无法抵达他们的意识,只能以否定的方式,缺少的状态则使得否定性反哺主体以生命力,能指链运转。索绪尔的传统的结构主义失败在于,无法解释否定性的产生,也无法解释否定性作为动力学机制,以及如何产生一个具象化机制。
4-本体论:不存在历史(不能幻想一个融贯的,作为场的历史)
一切历史都是class struggle(Communist Manifesto讲的那个):由于class struggle,所谓历史视角,其中何为历史是没有答案的。《资本论》中表达,不存在社会关系,而存在社会。意义就是class struggle 构成具有共时性的“社会”的场(即其是由class struggle定义的,本身是空无的场),而不存在历史性的场。不宜设想社会有一个时间上的因果链条(历史)决定社会走向。所以,不宜预设上帝视角去构建社会关系的场。
自由主义左壬否认社会的存在(如福柯,德勒兹),而社会关系存在。(wmz:蛇皮)
社会关系永远无法结构起来,没有一个公开的绝对的平等的视角描述社会关系。但每一种力量都想要将它的社会关系固着为社会本身。或者压抑其社会关系,然后将这种压抑的exploit的capitalism雇佣制社会关系说成社会本质,即掩盖普遍的商品化。伪装社会关系作为社会普遍规则,让人看不到社会本身。
故社会关系不存在,存在的只有意识形态的局部化,以及侧向的奠定尝试。
再解释:大家都默认有“场”,但这个规则不能明言,都要被压抑。个人之间规则不同,可能拥有同样的名字(如社会)。普罗大众有平等,布尔乔亚也有平等,尽管其间可能有偏差,但共同认可“平等”。台面上也都认同为一个平等的概念。但在真实博弈中,运用规则时,平等是不同的。
4-认识论:无意识(普遍的意识形态)
所有理论化的活动都是不可信的,所有抽象活动都会带来异化。拉康主张用separation替代抽象活动。(阿多诺,阿尔库塞……本质上都是意识形态,是不可信的,无法构成否定。)去主体才能构成否定。其中消极的主体会自激发。
4-目的论:主人话语和癔症话语被分析性话语调和的注定失败。positivization,以真诚自信的姿态。
拉康要重新获得大学话语,理论家以绝望的姿态做无力的注定失败的理论化。Marx的结构主义方法是解释学方法。资本论中文本的话语是自己捉自己的错,与自己博弈。他们也把自己作为理论者考虑在内。
理论家的激进姿态-冒险到底,普遍话语。
Marxism核心信仰-无意识生产力的生产,不是符号系统的无脑循环。无意识的符号系统即物质。劳动在符号系统的不一致性(enjoyment)上涌现出来。
拉康的四种话语:主人话语,大学话语,歇斯底里话语,分析师话语。
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今天要来讲主义的3-4-4-4
它代表人物是其实有蛮多的
我应该说他代表人物应该是一系马克思到阿尔都塞然后是到晚期拉康
晚期马克思的资本论
从资本论到阿尔都塞
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到晚期拉康,也就他所谓的第二回到弗洛伊德
也就拉康有两次回到弗洛伊德
第一次口号喊得震天响
被人踹出去了
被国际精神分析协会,弗洛伊德的主义那些人把他踹出去
第二次回到弗洛伊德
这个时候拉康的主导问题意识是jouissance 就是这个力比多
这个东西为什么变得关键?我们就简单来说一下
因为通过阿尔都塞对于资本论的结构主义把握
这个时候问题浮现出来了
就是一个结构,或者说无意识,或者就是说资本论里面所把握的那个社会生产活动
社会生产活动就是社会活动……无意识它是符号化的
但是问题就是说无意识何以具有生产性?
它为什么会具有生产性?
无意识为什么具有生产性?
这个生产性指的不是为什么能够生产出物质财富、精神财富
不是……无意识为什么能够生产出
生产性就是它为什么能生产出主体性?
另外一方面为什么能够生产出客观性?
它一方面能够生产出subjectivity 、某种否定性的东西
这个subjectivity 具有某种否定性的东西
另外一方面它还能生产出客观性,就是生产出objectivity
它能生产出那个就是表象世界的一致性
objectivity 就是能生产出的对象
就是晚期拉康的主要问题域就是要思考这两个问题,就是思考主体和物
当然他们中间会有一个异化的关系
就是说主体的否定性,它始终是呈现为一种不想自己变成物
不愿意自己变成物
不愿意自己被作为表象世界当中一致性的那个本体论网络
致密的本体论网络当中的一个现成东西
这个东西反映在社会意识里面,就是普罗大众
普罗大众不愿意什么?不愿意自己在这个致密的本体论网络里面
也就是说不愿意自己在市场当中被定价
不愿意自己在市场上变成劳动力,也就异化了
成为劳动力被定价
成为一种商品
不愿意自己变成商品……
那么这里的这个异化,它其实就是商品拜物教
中间有个机制就是资本主义的活力论
中间的一个机制就是capitalism vitalism
中间的机制就是这个
而这个机制就是life without negativity
没有否定性的、毫无否定性的生命
life without negativity ……就是资本主义就是一个无脑增殖的一个纯生命
这种生命没有任何断裂
纯生命、它就是无意识
但是问题我们就要思考的就是说这个无意识它为什么还具有生产性?
他为什么还在还有劳动力?
里面有一种labor
有一种劳动力在这种无意识当中
无意识如何……无意识是一个生产着的无意识
劳动着的无意识
这个无意识不是……
它是一个生产者、劳动着的无意识
这个无意识的主体是有的
这个无意识的主体就是普罗大众
这个普罗大众它现在不是在作为一个经验
在拉康的体系里面
它不是作为一个经验上的,或者叫是一个实证上的一个具体的一个class
它不是经验上、实证上的一个具体现实的一个阶级
不是
现在的普罗大众指的是什么?
现在的plt指的是在拉康的体系里
普罗大众指的就是无意识的主体
subject of unconscious
他就是subject of unconscious、就是社会无意识主体
但这个无意识它和……它不同于荣格地方
荣格的是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
而在它是collective 的,它的机制比较挫
在弗洛伊德那边:无意识的机制则是一个深如海的力比多的一个仓库
但是在拉康这里:这个无意识是一个生产机制
它能生产出两个产品——
一个叫主体,还有一个就是客体
它能产生出客体性客观性,或者叫客体性
更多的客观性就是把那个世界的光滑的表象给你生产出来
世界的光滑表象给生产出来
这个学问我把它叫做Psychoanalysis Of Capitalism
对于资本主义本身的精神分析
代表人物就是晚期拉康
如果你想要对这个有很好的理解的话,齐泽克当然是必读的
当然还有一个较为年轻的,就是说这个Tomsic 这个家伙的书
主要代表着这个家伙是个年轻人
你可以看成是他是年轻的齐泽克
他的代表作有《The capitalist unconscious》
还有一本就是叫做原乐的劳动《The labour of enjoyment》 享乐的劳动
这两本书你如果想要去具体了解这个流派的话,
或者你有没有时间读晚期拉康,
或者说没有时间去拉康的那些研讨班
十七那些二十那些研讨班拎出来看的话
那我建议你直接看这两本书
他是对于资本主义本身进行精神分析
所以他最后,但是我要告诉你他产生的不是一个分析话语
我觉得他与其说是精神分析
我觉得其实他最后产生的是实证话语
他产生的是大学话语
我个人的观点
他最后生产出来是大学话语
他生产出来的不是分析师话语他最后生产出来的是一套大学话语
是和马克思的资本论一样的,是一套大学话语
对于新的共同体的新的社会可能性……
我们看他的场域论
场域论上
这边协调的就是这个普罗大众
场域论上做协调的它就是一个主体性
社会的、普遍的主体性universal subjectivity
也就是说就是它是一种无意识主体性
它这个subjectivity 是subject of unconscious 无意识的主体
就是无产阶级的主体
它是就是政治主体
政治主体就是纯粹否定性pure negativity
所以这个结构实际上是最观念论的、最像观念论的
它是最像观念论的
然后在场域论上面左边站着的是……右边站着的是……
左边站着的是那个就生命
但是这个生命它就是capital
就是一个life without negativity
它是一个生命,但是它是没有否定性的、毫无否定性
它就是……它会不停的生出两种东西
一种东西就是它的增值,它会不停的自我增值
但是这个增值它会甩出剩余出来
另外一方面,它这个增值靠剩余价值增值
但是另外一方面它也会产生一个主体性的
另外一方面,它又能够使得主体性闭合
它能够产生fantasy
一方面它增值,不停的创造一个创伤的被剥削的一个主体
另外一方面,它又能够不停的闭合
因为能够不停的就是通过幻想机制
通过幻想机制可以把它闭合起来
通过中间这个菱形◇
可以把这两个之间的闭合起来($和 a)
会有个剩余快感在里边
剩余快感和剩余价值在一样的
在拉康那边的话
这两个东西($&a)结构就是无产阶级和他的剩余价值
中间这个幻想就让你看不见它,
或者就是让你觉得世界是平滑的、没有剥削关系、没有创伤断裂
这个世界是由一种意识形态所主导的、弥合的
所以这个主体一方面他是处在一个不断的一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命当中
另外一方面他又在理论中生存
它在理论当中生存
这个理论它代表就abstraction、代表抽象
这个抽象就是各种社会话语;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心理学的
什么文化的、哲学的观念论的、现象学的等等这些社会话语
它进行理论抽象
这些理论抽象就是在每一个理论里面都是一个整全的
这个东西(理论)使得这个玩意儿(生命)
这两者之间的……我认为是这两者之间有张力
这两者之间的张力是就是理论和现实之间的张力是被什么调和的?
或者说他是被什么再生产的?或者说是由于什么原因让你看不见它?
他是由于无意识unconscious
但是这……也就是说一个政治主体它一定是无意识的
它是不能反思的、无法反思
很难,或者是不可能
无法反思的
比如说一个被具体现实劳作、在这个链条里面在工作的那个人,他无法反思
他无法反思的原因,不是因为有一个理论给他画了一些图,或者什么样的
而是因为他的反思都是无效的
因为他的反思是那个犬儒化的
他恰恰是有反思,而且恰恰是他反思到这些不同理论
他的一致性的圆谎的那个方式不一样
所以他从来都觉得自己反思的很够的
所以他是不能反思的
就是我们处在一个反思过剩的,或者说是反思有好多种
到底哪个才对?就是哪个都不对?或者是什么……就会产生一个幻觉
就觉得这说明这个社会本身还是就像康德主义一样的
还是融贯一体的那种感觉的,背后那个本体本身肯定是一致
但是问题就在于此
就政治主体无法抵达他的意识
他无法获得意识
就political 意义上的这个主体
它只能否定,但是那这种否定性又反过来为它(capital)注入了生命力
因为它缺那个 negativity
这种否定性让它(生命/capital)危机化,然后又为它(生命/capital)注入了生命力
使得这个能指链转起来
所以拉康晚期其实就是在思考一个无意识的结构它如何能够……
就是索绪尔的那种结构主义、就传统结构主义失败了
就在这里就失败了
就是我们讲3-4
讲到这里
就很明确的告诉他,传统结构主义所把握的那种结构失败了
因为那种结构他没办法解释清楚
它如何有否定性产生出来?
一方面还有另一方面
它如何会有那个否定性作为它的动力学机制?
另外一方面
它如何有一种表象化的一个机制、具象化的一个机制?
就会它如何产生那一层客体性?
objectivity 客观性……
但是你觉得就是说背后没有一个结构,就是事情本来就是这样的
他会让你忘掉那一层,或者说怎么样的whatever……
然后在本体论上是4
就是不存在历史
就是不存在一个融贯的一致的历史
没有的
你不能去幻想有一个历史,作为一个场的历史
也就是说这个就相当于在这个《共宣》里面
严格意义上讲,就相当于里面的那句话
就是说迄今为止的一切历史都是CS的历史
因为由于迄今为止的一切历史都是CS的历史
所以在CS里面它一定会是历史的那个视角
何为历史是没有答案的
何为历史?没有,这是一个分裂的
就是历史之是
历史要是历史,它是注定失败的
因为这如果是对于马克思资本论里面的一个洞见:
资本论里面的核心洞见就是不存在社会关系
但是存在社会,因为社会就是CS所不停的派生的一个场
就是有一个共时性的场一直会有,但是你如果说它的历时性
就这个历史……你就不能幻想有一个历史作为社会的根据率
你没有办法去设想社会有它的一个因果链条
有它的一个时间上的因果链条
你不能去设想社会有一个时间上的因果链条
也就是它的历史在决定着社会往下面怎么走
这是非法的
为什么?因为没有历史,一切历史都只是CS,the history of CS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它(历史)是不存在
它是不能够抵达一致的在本体论上
从它的一个切面上看,就是不存在社会关系
一个当下的一个社会、一个切面
历史之切面上面,它是不存在社会关系
你不能说有这个关系
这有这个关系
不是的
应该是从他的视角,他有这个关系
但是从他的视角,这个关系没有
他是和他,然后这边有这个关系
就社会关系本身是不存在
因为社会……你没有一个上帝视角可以去评判社会关系
没有一个上帝视角可以评判有什么社会关系存在
但是社会本身存在的
因为CS是现实发生的
社会本身是有的,因为它是无意识的这个
无意识的生产厂、生产的场所
它生产的不是无意识
而是无意识生产主体性和客体性的一个场所
它不停在生产这两个东西:生产否定性(主)和生产实证性(客),或者objectivity
我再强调一遍
这个是我们达成了共识
斯洛文尼亚学派达成共识
就是说社会关系是不存在的,但是社会是存在的
因为社会它作为一个异质性的丛
它就是CS构成的一个博弈场
它本身是个empty signifier
它是个空能指
它本身社会是什么?这是空的
它是需要有CS的博弈去定义它的,但是社会关系不存在
然后那些自由主义左派,他们则认为社会不存在
就比如说什么福柯、德勒兹这些人
社会不存在,游牧嘛
但是社会关系存在
反过来认为社会关系存在
自由主义左派则认为社会关系存在,而社会不存在
就美国的那些白左……就是社会关系是本真的(哦吼,完蛋)
而社会则是不存在的
不能预设一个场可以预设本真的社会关联什么的
什么whatever
这个东西反而是糟糕的
这种观点反而是糟糕的
因为它完全忽视了社会……
他就是想要很多那种局部的细的一簇簇的东西不停的涌动起来
就制造出了一个社会的假象
这是自由主义的leftist
他们扯的那个臭谎
真正的答案应该是:社会是存在的,但是社会关系是永远无法结构起来的
社会没有一个公开的中立的、平等的一个视角
永远没有一个绝对的一个视角可以描述有什么样的社会关系
但是我们必须说每一种力量都在不停的挣扎着
想要去把它的社会关系固着为社会的本身,或者把它的社会关系给隐藏压抑下去
比如说布尔乔亚
他就拼命的把他的社会关系
他和普罗大众的这个exploitative的那种社会关系
他会把它压抑下去
然后把压抑下去的资本资产阶级资本主义雇佣制
这个关系直接说成就是社会的本质,那就是普遍的商品化
雇佣制就是掩盖成是一种商品化
它就会说这社会就是什么资源的有效分配什么的
就是各种力量场
他们又会说成这样的东西,或者各种就财富的积累聚集交往的一个公共场所
在这种……用这种方式
他就把他视角下的社会关系来堂而皇之,作为社会本身的隐藏的本质属性
让大家忽视这一层,然后就去承认有其他衍生出来的社会关系
就是社会关系是不可能的
因为从他的角度,他会以他所理想的社会关系,然后把变成社会的根本规则
压抑下去让你看不到这个社会关系
所以从他视角里面看到的社会关系,他会努力让他变成社会的普遍法则
伪装成社会的普遍法则,然后让大家看不到他
他岂不是这个社会关系本身
而且是一个局部片面的、他所看到的、他所愿意去设定的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的一种他的一种意图
想要把它埋设到这个社会本身的底层,作为社会的底层机制
所以它不能成为一个关系,他不能拿到台面上让大家去认同他
一旦他拿到台面上,让大家认同他,他就失败了
所以另外一方面就是说
比如说被他压抑的那一部分人、就普罗大众
他也会有他自己脑子里面设想的一种社会关系
然后希望把这种社会关系
就是真正平等的什么按劳分配的那种社会关系
想要把它作为社会的多劳多得、真实的、不能不劳而获
把它作为社会的底层规则
就是说总会就是社会关系总是partial 的
就像男女关系
男人眼里的女人和他的关系怎么样
女人眼里这个男人和她的关系又怎么样(“不存在sexual relationship!”)
这两个关系不一样的、不对等、对不上的
但是过程当中由于不能摆到台面上
男人要让女人和他成为某种关系,他必须把这种关系压抑下去
作为他和女人交往时的一个底层规则
他想要以这种方式引导他跟那个女性的规则关系
所以台面上的关系就是绅士比如说,或者说是一种什么男权的
但是骨子里的关系,那不能拿到台面上
不能让对面认同,或者直接看到的
见光死的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
社会关系它是不能存在的
就是资本论里面它是一种结构主义的方式来表达
这个社会关系不存在的
存在的只有局部的意识形态化,还有是侧向的一个方向
从一个角度他想要去奠定一种什么样的光滑的一个社会的一个它的这个肌理
另外一方面你又想怎么搞?
但是社会是存在的
社会作为这么一个空的能指的一个博弈场
它是存在的
它的场就由于大家都把他的根本的社会关系、那个理想社会关系都承认:
这个东西不能放到台面上
都我们要压抑一个东西
把它放到下面去
好让它变成这个擂台的基础
大家都愿意把一部分的想法点子就是“与虎谋皮,都视对方为虎,要与他谋皮”
既然如此
就要鬼主意要埋在下面
好像当面要握手
然后要公平竞争、公平竞赛
所以大家都……最小公约数就是大家都认为有个场、有一个规则
但是这个规则不能严明、要压到下面去
所以我的规则是我的这样的,你的规则是你的这样的
他们可能会有一个同样的一个名字
这个名字就是社会,或者说大家都同样
就是“普罗大众有我的平等,你那个是布尔乔亚有你的平等”
但是大家都认、都有一个平等的
我们都追求平等
而且他们的台面上都说“我们追求是同一个平等”都说不定都认
但是下面,压在下面
他们博弈的时候
真正用的规则,那个平等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大家的达成的最低共识是可以有一个场
这个共识也是无意识的
无意识生产出来的客观性
就是无意识生产出来的客观性就是这么一个社会作为一个场
它是要有的
但是这个场是一个空无的场
两方压抑下去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各方压抑下去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所以在认识论上
这个4就是无意识unconscious
但是这个无意识
这个认识论上的4更多指的就是说所有的……
它会不断的生产出所有的抽象活动abstraction
不说无意识
我就说认识论上4就意味着所有的abstraction
所有的布尔乔亚的那些理论化活动,它都是不可信的
它都是不可信的或者说它都是一种异化
abstraction都会是一种alienation
所有abstraction都会带来alienation
或者说都会带来症状
都会有那个剩余的东西做症状
都会有它的症状
这个认识上是4
我就甚至可以写就是普遍的意识形态
但是意识形态缝合一定会有剩余、一定会有这个症状symptom
abstraction 意味着说理想化
比如说,或者先验化、超验化
各式各样的abstraction :政治的、经济的、心理学的、文学的、哲学的
就整个布尔乔亚的学术体系和意识形态体系都是4
就是晚期拉康的理论姿态就是这样的
就这些abstraction 都是站在……
那么他要用的就是separation来代替abstraction
要体验到主体性的匮乏
要去主体化
在所有的资产阶级布尔乔亚话语里面
这个abstraction 都会给你一个主体性
要么给你一个主体性,要么就是生命活力
这个主体性就代表生命活力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
无论是德勒兹、瓜塔利还是什么马尔库塞这些人,阿多诺
这搞爱欲批判的就是觉得资本主义是压抑的生命力
压抑的主体的生命力
压抑的那种涌动的活力
这些东西通都是abstraction
通通都是不可信
通通都是意识形态
通通都没有用
这些东西都构不成否定
真的否定要靠separation 去主体化
就是这个主体是一个被动的主体、是一个消极的主体
或者说他也不叫消极
他就是说他不会把自己卷入到欲望辩证法的回旋里面
他会自激发
然后在目的论上
同样的就是说我在这里再强调一遍
这个目的论上4就意味着调和失败了
主人话语和癔症话语
你想用分析性的分析话语去调和它们
这是没用的、注定失败的
我理论上就是分析性的话语是注定失败的
it must fail
那么拉康,就是等于说……
我的观点就是拉康等于说在这里是半个实践者的姿态
他和马克思的……他是走向踏上了一个注定失败的冒险
注定失败的冒险就是重新获得一套
所以他是个3字头
所以我认为就是说这个体系是个3字头
他要重新获得一个大学话语普遍话语,或者说discourse of universe
就是要获得一个S2
这个是失败的
那他的目的作用就是说要做那种无力的理论化
是一个无力的理论化
是一个注定失败的理论化
就是这个目的上4意思就是它是绝望的
这个理论家的姿态最终是绝望的
就是说结构主义
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的结构主义
而不是索绪尔主义的那种结构主义
就是资本论里面那种结构主义
资本论里面那个结构主义的那个方法
它是一个绝望的方法
就是说他是个解释学方法
我甚至可以说他是个解释学方法
就是我要重复一句话
就好像你是一个历史当中的
你是一个大海当中的一个舵手
你手上没有地图
你也没有什么无人机给你上帝视角
但是你只能凭借海平面风浪,还有是天上的星图,还有云朵的状况
这些东西来……你只能有很小的东西、很少的东西来判断它
它是一种诠释学方法
就是说理论家他就是……
这种结构主义……就是在进行这种结构主义言说的时候
你要把你自己考虑在内
就是要把自己做一个理论者的那种
然后你著作不一定要完成
比如说拉康
比如像马克思到死都没有结束这些问题
但是他就是那种绝望了
但是又不放弃又绝不放弃的一个理论化无力的
他虽然是无力的,就是注定失败
注定失败,或者不注定成功
注定失败的一个无力的理论化
就一定要去构造一个大学话语
也就是说一定要positivization
一定要把这个世界的运行方式给它肯定的道出
关键问题就在于它的方法是结构主义的
它不设定任何的本体论根基,或者不设定任何的……
但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结构主义
他是要求从一个无意识的一个符号系统自己……
你要去描述它如何自己生发出主客体
自己生发出一整个本体论化的力量
比如马克思对于商品、对于价值理论的一个研究
它里面隐约
这阿尔都塞的解读
这里面就有一个认识论的一个断裂,
或者说有一个全新的一种思维方式的一个产生
这种全新思维方式是
它不是根据一个背后有个历史、有一个因果链、有根据链条、根据律辩护的理由的那些链条往这里牵引的
它这里就是它的历史完全是断裂的
它的整个文本的话语是用来……
它的资本论里面的它的文本的话语
就是你可以说,就是自己捉自己的错
如果说有一种辩证法的话
这种辩证法我们勉强可以说到是唯物主义辩证法,或者结构主义辩证法
这种辩证法的话
他就是自己捉自己的错
自己和自己在对抗、在博弈
因为这个符号系统里面的本体论化的那些机制
有一个主体,或者一个客体生成出来
就是比如说资本论里面的告诉你
资本主义的运动如何把主体性不停的再生产
让它有剩余价值、有否定性
然后又不停的把客体性、把这个世界又给它抹平
又弄成是一个没有那个裂痕的、没有沟壑的
它生产机制怎么弄的?
那你这个大学话语在描述的过程当中
你通通就是你有点就凭你说
凭你这个理论家咋说咋地
但是你要使得你这些话语就有解释性
甚至你这些话语具有预言性
在目的论上他必须持的是这个4的一个姿态
必须持的是一个假模假样的
真诚自信的一个姿态,而不是主人话语pretend to know
而这个positivization 他是真诚自信的相信的
对于拉康来说的话
他的自信,相信的那个主人话语
其实那个主人话语就是不说话了的
这个主人话语就是这个无意识的主体
就是无产阶级、普罗大众
这个无产阶级普罗大众又是一个比较抽象化的
他不是具体化的现实的谁谁哪些人哪几个人哪个人
他不是哪种收入,或者工作身份背景的人
不是这样的
他得是真诚自信的
他没有怀疑的、无疑的
然后这个无疑就是他不怀疑他自己的根据
他也就说他在这个场域论上设了这三个场
然后由这个(无意识主体性)调和
他就由这三个道场做游戏就做下去了
但是他有个姿态就:知道自己这个东西是有可能是错的、有可能是冒险的
他领会场域之中的一个分裂
然后用它的主体性
就纯粹的主体性,它作为时代的一个共性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plt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普罗大众
因为我们的主体性样态、基本样态在资本主义这个时代
在这个global capital
我指的国外,或者说全球除了少数几个国家
少数我们这些国家之外
那些资本主义的现实当中,这种主体性的基本样态
底层样态就是无头的主体性,或者叫是无意识主体性
由这些前提出发
由这些符号学的基本格局出发
就是你必须冒险
理论上就只能冒险到底了
我再强调一遍
就是理论家最激进的姿态不是主人话语
也不是那个癔症话语
也不是那个分析式话语
就是他最激进姿态冒险到底的话
就是我在说的是普遍话语
就是discourse of universe 普遍的话语、大学话语S2串在后面
因为你们最后要意识到S1是被回溯性的建构的
什么是主人话语?这里是回溯性建构,就理论工作先行
我这里就觉得这个就是它是这些大人物的最后的生命寿命最后的理论工作
但也是理论工作先行
但是这个理论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结构主义原则
就是一个无意识的符号系统,它本身具有生产力
它会劳动、它在劳动:这个就是信仰、核心信仰
世界是活的,但是这个活不是像资本体系这种无脑增殖意义上的活
不是一个符号系统的无脑自我循环
这个活意味着它能甩出否定性
它会有一些丑闻,或者一些致命的断裂
这些致命断裂要靠体验主体性中介才能不停的划过去
就一个无意识
就是无意识符号系统=物质
物质具有生产力、具有劳动
但是这个劳动更多的是在它的褶皱上
在它的符号系统的不一致性上面要涌现出来
这种不一致性
这种褶皱往就会被叫做enjoyment
原乐,或者就力比多
这个体系的话
那两本书名你们记着了
你们自己记住
你们感兴趣的会就自己去读
我可能会讲其中一本
我会讲其中那本《The capitalist unconscious》
我应该会讲这本书
我会讲这本书
好的
那就先讲到这边
先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