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科普知识】老挝巨型水陆两栖蜈蚣Scolopendra cataract sp. n.【转东邪】

2020-06-13 02:55 作者:风云掌控万物  | 我要投稿

2016年曾经有报道过,科学家新确认了一种新的巨型水陆两栖蜈蚣。

Scolopendra cataract sp. n.Siriwut, Edgecombe & Panha, 2016

英文名:Waterfall centipede、Giant swimming centipede

字面意思是“瀑布蜈蚣”、“巨型游泳蜈蚣” 。

物种写真图 2 张:

目前为东南亚独有物种,已知野外分布在老挝、泰国和越南。

外表特征:

它体长可达20cm(7.9 in),不仅会游泳,而且带有毒性。

《标本图》

A–B齿板

C头板和躯干节段

D口器(毒牙)

背甲第9~11节

F–H气门 (第3, 5 , 8节)

《头部、口器与身躯的手绘图》

A 背甲9–11节

B最尾段背甲

C–D腹甲的最尾节(髋关节)

E–H尾棘的两个视觉

F髋关节侧视图

G 尾棘背视图

《髋关节与尾棘的手绘图》

生殖器高清图

A   Scolopendra dehaani (male)

B  Scolopendra calcarata (female)

C  Scolopendra pinguis (male)

D  Scolopendra morsitans (male)

它是目前已知的第一种水陆两栖的蜈蚣,当暴露在水下时,它会表现出逃逸反应;并且观察到它会在河床上奔跑,身体上有像鳗鱼一样的水平起伏。

能“像鳗鱼一样有力地游动”,同时它还能长到20cm长,长着许多条腿,身体呈墨绿色,有关学者甚至称它们是“可怕的蜈蚣物种”。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只发现了四条这种蜈蚣,最早一只发现于1928年,但被错误地鉴定为另一物种。

可能你也猜到了,Scolopendra cataract 同样是一种有毒的肉食猎者,它们的蛰咬可能不会致命,但会极为疼痛。

2001年,来自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乔治-贝卡罗尼(George Beccaloni)在泰国一条河流附近的岩石下发现了它的踪迹。当他在泰国度蜜月时意外地发现了它们。

他指出:

”我在溪流岩石下方发现这一条种隐藏的可怕蜈蚣,当时它隐藏在1.5米宽、0.2米深的溪流的岩石板之下。它意识到被发现,便快速在溪流中逃跑,并寻找水下岩石作为庇护,最终我捕捉到一条蜈蚣,将它放入容器之中,它在容器底部强有力地游动,水平波浪形的游动方式强而有力。“

George Beccaloni采集的标本被送往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多年之后被博物馆研究员乔治-埃奇库姆(Gregory Edgecombe)和他的学生瓦鲁特-西里伍特(Warut Siriwut)进一步证实这是一种新物种蜈蚣,他们在老挝瀑布附近水域也捕捉到两条这个蜈蚣的样本。

埃奇库姆说:“所有大型蜈蚣的蜇咬都很疼痛,传递毒液系统的尖牙能够刺穿人类皮肤。”

这项发现发表在当时出版的《ZooKeys》杂志上。

虽然它类似于蜈蚣其它物种,但是DNA分析和身体检查显示,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生物。

《 Maximum likelihood tree 最大似然法发育树》

研究者称,Scolopendra cataracta 的行为与其他在陆地上捕猎的蜈蚣属物种很不一样,被认为夜间徘徊在水中,搜寻水生或者两栖的猎物,按描述的机动性来看这估计能在水中追鱼吃了。。

这项发现其实在暗示着,自然界仍有许多人类未知的秘密,可能还有更多的未知两栖生物在夜间,不知何处活动着...



〖科普知识】老挝巨型水陆两栖蜈蚣Scolopendra cataract sp. n.【转东邪】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