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艺术学基础知识 | 去大马士革

2022-07-12 15:40 作者:深美艺术考研  | 我要投稿



上期回顾

艺术学基础知识 | 骑马下海的人


斯特林堡

奥古斯特·斯特林堡,瑞典作家,瑞典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瑞典的国宝,世界现代戏剧之父。


由于斯特林堡深受统治阶级的歧视和压迫,早期写过不少反映社会问题的作品,如长篇小说《红房子》(1879)和《新国家》(1882),较深刻地揭露了瑞典上层社会的保守、欺诈和冷酷无情。后来他受当时流行的叔本华、尼采和弗洛伊特学说的影响,用反理性的哲学观点观察世界,许多作品有神秘主义倾向。他的剧本《父亲》(1887)、《朱丽小姐》(1888)、《伴侣》(1890)、《死的舞蹈》(1901)等,描写变态的社会关系,把人生描写成本能和欲望的冲突,充分反映了作者的自然主义主张。1902年,斯特林堡写了《梦的戏剧》,表现作者寻求摆脱痛苦的愿望,但又充满由于痛苦而失去常态的绝望情绪,又成了欧洲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斯特林堡的创作道路是一条由批判现实主义转向悲观主义和变态心理的道路。但是,在他一生的最后几年从事新闻记者活动时,曾为新兴的工人阶级努力斗争,因而获得工人群众的爱戴。但那时他已病重,不久去世。


斯特林堡在其他社会问题上是激进的,但在妇女解放问题上却是保守的。他的短篇小说集《结婚集》第一集对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持嘲笑态度,而且因其中一段关于圣餐的描述受到法庭控告。他虽然被判处无罪,但精神上所受的打击却十分沉重。1886年写的《结婚集》第二集、用法文写的长篇小说《狂人辩词》(1887~1888)以及剧本《父亲》(1887),都明显表现出他对妇女的歧视。斯特林堡一生共写过60多个剧本,大量的小说、诗歌和关于语言研究的著作,留下书信7,000余封。他的语言研究对瑞典文学和语言的发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去大马士革

内容梗概

名为无名氏的诗人向新结识的阔太太诉说自己的悲剧人生,他想要带阔太太私奔,阔太太却希望无名氏能够前往教堂获得救赎。最后,阔太太带着无名氏前往自己丈夫的医院去寻找让他摆脱苦痛的良药。在医院,无名氏见到了阔太太的丈夫和一个名为凯撒的疯子。乞丐、疯子、人的命运、童年时代的记忆……在这个居所,无名氏感到一种令人窒息的桎梏。


阔太太和无名氏终于决定踏上私奔之旅追寻“自由”,他们在海边度过了快乐的几天后,猜忌、怀疑从贫困中滋生,阔太太和无名氏从性格到信仰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无名氏试图以自己的意识意志去塑造阔太太。


二人分歧之时,无名氏如得神迹般望见了阔太太母亲故乡的景象,那里或许存在他们二人的未来。又一次,二人踏上旅途准备前往阔太太的故乡,这一次似是往常的逃亡,又似充满未知的希望。阔太太的母亲和外祖父知晓无名氏因经济问题正受到执法胥吏的追捕,他们短暂收留了二人,因为他们知道无名氏无法长久居留于一隅。母亲和外祖父读过无名氏最新的书籍,一切都在昭示无名氏才华的枯竭。


过去的回忆和当下的窘境袭来,无名氏因良心的自我谴责逃离了阔太太故乡。无名氏仓皇之下从山崖摔下,再次醒来,无名氏已在好似教堂的疯人院昏睡了三个月。他离开疯人院疯狂地寻找阔太太,踏过他的每一处来路,重逢来路每一位故知。


重逢的无名氏和阔太太一起回到了流浪的起点,无名氏仍是那个呓语不断的疯人,却和阔太太一起走向了教堂。


去大马士革


剧作赏析

“《到大马士革去》以独白的形式描写人和命运、异性、教会以及自我的搏斗。”戏剧一开头,没有交代背景,没有剧情的缓冲,无名氏和阔太太就直接进入了对前者精神世界的探讨。如果我们直接把阔太太和无名氏的对话看成是无名氏的自问自答,也未尝不可。请看下例:

阔太太:您已经得到了一切,可您还不知足。


无名氏:这就是我称之为可诅咒的祸....


阔太太:不要咒骂嘛!....不过您为什么不把您的希望寄托于来生来世呢?在来世那些生活的恩赐就不会被玷污了。

无名氏:正因为如此,我才怀疑除了今生究竟还有没有来世。

阔太太:可是那林中女妖呢?

无名氏:哦,那只是个传说罢了!     


在这里,如果我们把对话的双方合并为无名氏一人,那么就可以改写成如下的内心独白。无名氏心想:我已经得到了一切,可我还不知足——这就是我称之为可诅咒的祸殃……不要咒骂(自己)嘛!……不过我为什么不把我的希望寄托于来世呢?在来世那些生活的恩赐就不会被玷污了……(可是)正因为如此,我才怀疑除了今生究竟还有没有来世……可是那林中女妖呢?——哦,那只是个传说罢了。


从这段内心独白中,不难看出,无名氏企图认清自己的内心状态,从而获得片刻的灵魂安宁,却百思不得其解。而另一个“自己”(即阔太太)却始终在耳边为他开导,为他排忧。


据此,我们从全剧的角度分析无名氏和阔太太的对话内容,可以概括出二人大体是这样的关系:1.无名氏因彷徨而深感孤独,阔太太给予怜悯;2.无名氏否定现有秩序,否定宗教,阔太太却对宗教抱有一丝好感;3.无名氏依赖阔太太,阔太太并不拒绝;4.无名氏对阔太太并不绝对信任,阔太太对此也未曾察觉。因此,所谓的二人对话,其实只是无名氏自身不断地思考人生哲学的过程,而阔太太的任务则是追问或确认无名氏现下的观点和思考方向是否正确而已。所以她是无名氏骚动灵魂的抚慰者,彷徨心灵的开导者。


艺术学基础知识 | 去大马士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