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彬宇先生《诗说中国》之范仲淹
按:《诗说中国》是以古诗及注论形式总结和致敬中华民族众多圣贤豪杰的著作,用古诗概括、歌咏中华民族历代圣贤的生平事迹及其精神风貌,融文史哲于一体,显精气神于一言,唯愿广大青少年通过诵读后烙印于心,得圣贤精神滋养、贯通中华文脉、鼓舞华夏儿女大步前行,慎终追远以继往开来,与古今贤哲一道,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此诗由国画家孙持雄绘制《忧国忧民范文正公》诗意图。本文选自廖彬宇先生《诗说中国——中国精神之礼义三百图》,由著名文化学者张红星教授注解。全书365篇,每幅图之命名均为相关成语。
壬午岁怀范仲淹七律
断齑划粥苦零丁,浩气犹随典册生。
忧国忧民为至乐,请求请愿每孤行。
闲时手释三千卷,御寇胸藏十万兵。
绍继丘轲弘教化,无私盛德育群英。
张红星教授注:
齑:用醋、酱拌和, 切成碎末的菜或肉。《周礼‧天官‧醢人》:“以五齐、七醢、七菹、三臡实之” 汉郑玄注:“齐,当读为齑……凡醯酱所和,细切为齑。”孙诒让正义:“齑为切和细碎之名,故菜、肉之细切者通谓之齑。”
零丁:孤独无依貌。《陈书‧沈炯传》:“臣婴生不幸,弱冠而孤,母子零丁,兄弟相长。”唐 高适《蓟门行》之三:“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
浩气:正大刚直之气。唐牟融《谢惠剑》诗: “浩气中心发,雄风两腋生。”《水浒传》第七二回:“浩气冲天贯斗牛,英雄事业未曾酬。” 《明史‧杨继盛传》: “临刑赋诗曰:‘浩气还太虚, 丹心照千古。 ’”
典册:记载典章制度等的重要册籍。 《左传‧定公四年》: “备物、典策、官司、彝器。”杨伯峻 注:“典策谓典籍简册。” 《三国志‧魏志‧陈留王传》:“壬辰,晋太子炎绍封袭位,总摄百揆, 备物典册,一皆如前。”宋苏舜钦 《上孙沖谏议书》:“然而典策之奥,治词之法,不越此有言而又笔之者,斯亦可尚。”
忧国忧民:为国家和人民而忧虑。宋范仲淹《谢转礼部侍郎表》:“进则尽忧国忧民之诚,退则处乐天乐道之分。”《杨家将》第十二回: “卿忧国忧民, 真社稷臣也。”
至乐:最大的快乐。 《庄子‧至乐》:“至乐无乐,至誉无誉。”晋陆机《招隐》诗:“至乐非有假,安事浇醇朴。”明方孝孺《赠河南王佥事序》:“遇时而得位者,众人之所慕,非君子至乐之所存也。”
请愿:采取集体行动要求政府或主管当局满足某些愿望, 或改革某种政策措施。
孤行:本指独自行路;单独行动。汉张衡《思玄赋》:“何孤行之茕茕兮,孑不群而介立?”明 陈子龙 《悼女颀诗》之三:“平生一步尝回首, 何事孤行到夜臺?”清薛福成 《请豁除旧禁招徕华民疏》:“海外羁氓,孤行孑立,一遭诬陷, 控诉无门。”
释:解开。《诗‧郑风‧大叔于田》:“抑释掤忌,抑鬯弓忌。”朱熹集传:“释,解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公使阳处父 追之,及诸 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 。”
御寇:抗击敌寇。宋王安石《与王子醇书》:“得书,喻以御寇之方。”
胸藏:胸中藏着。指有某种才能。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话说吴江有个秀才萧王宾,胸藏锦绣,笔走龙蛇,因家贫,在近处人家处馆, 早出晚归。” 《说唐》第四八回:“这老爷就是 刘文静 ,乃京兆人,与李靖同窗,胸藏韬略, 文武全才。”
绍继:继承。《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乙巳,沛王林薨” 裴松之注引晋孙盛《魏氏春秋》:“自古帝王功德言行,互有高下,未必创业者皆优,绍继者咸劣也。”唐道宣 《<凈住子>序》:“所谓净住,身口意,身絜意,如戒而住,故曰净住。子者绍继为义。”
丘轲:孔丘和孟轲的并称。唐韩愈 《石鼓歌》:“方今太平无事日,柄任儒术崇丘轲 。”唐 罗隐《水边偶题》诗:“穷似丘轲休叹息,达如 周召亦尘埃。”宋王禹偁《赠刘仲堪》诗:“丘轲 有堂奥,试脚到阶砌;杨墨恣荒榛,挥手欲芟薙。”
教化:教育感化。 《礼记‧经解》:“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憍赏弥国》:“世尊曰:‘教化劳耶?开导末世,实此为冀。 ’” 《西游记》第二六回:“教化众僧脱俗缘,指开大道明如电。”
无私:公正没有偏心;不自私。《左传‧成公九年》:“乐操土风,不忘旧也。称大子,抑无私也。”清张锡祚 《月蚀诗》:“吾闻皇天无私泰阶平,二纪五纬谁相爭。”
盛德:品德高尚;高尚的品德。《易‧系辞上》:“日新之谓盛德。”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唐岑参《故僕射裴公輓歌》之一:“盛德资邦杰,嘉谟作世程。”
群英:谓众贤能之士。《后汉书‧窦何传论》: “内倚太后临朝之盛,外迎群英乘风之势。”晋陶潜《咏荆轲》:“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明 方孝孺《送河南佥事汤侯序》:“夫以汉承秦坑灭之余,贤才宜其难遇也。而真主一出,群英猬兴。”此处“育群英”即培养众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