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流业
盖人流之业十有二焉:有清节家,有法家,有术家,有国体,有器能,有臧否,有伎俩,有智意,有文章,有儒学,有口辩,有雄杰。
人们由志向所决定的事业或功业有十二种:有清节家,有法家,有术家,有国体,有器能,有臧否,有伎俩,有智意,有文章,有儒学,有口辩,有雄杰。
若夫德行高妙,容止可法,是谓清节之家,延陵、晏婴是也。建法立制,强国富人,是谓法家,管仲、商鞅是也。思通道化,策谋奇妙,是谓术家,范蠡、张良是也。兼有三材,三材皆备,其德足以厉风俗,其法足以正天下,其术足以谋庙胜,是谓国体,伊尹、吕望是也。兼有三材,三材皆微,其德足以率一国,其法足以正乡邑,其术足以权事宜,是谓器能,子产、西门豹是也。兼有三材之别,各有一流,清节之流,不能弘恕,好尚讥诃,分别是非,是谓臧否,子夏之徒是也。法家之流,不能创思远图,而能受一官之任,错意施巧,是谓伎俩,张敞、赵广汉是也。术家之流,不能创制垂则,而能遭变用权,权智有余,公正不足,是谓智意,陈平、韩安国是也。凡此八业,皆以三材为本。故虽波流分别,皆为轻事之材也。能属文著述,是谓文章,司马迁、班固是也。能传圣人之业,而不能干事施政,是谓儒学,毛公、贯公是也。辩不入道而应对资给,是谓口辩,乐毅、曹丘生是也。胆力绝众,才略过人,是谓骁雄,白起、韩信是也。凡此十二材,皆人臣之任也,主德不预焉。
至于德行高尚美好,仪容举止可以被众人效法的,这种人可称之为清节家,吴国延陵季子、齐国晏婴就是这样的人物。建立法律和制度,使国家强大人民富裕,这种人可称之为法家,齐国管仲、秦国商鞅就是这样的人物。思想与客观规律的变化相通,所谋划计策奇诡绝妙,这种人可称之为术家,越国范蠡、汉朝的张良就是这样的人物。兼有德、法、术三种才干,三种才能又比较完备的,其品德足以勉励好的社会风气和习俗的建立,其法律足以匡正天下歪风邪气,其谋术足以谋划朝廷预先制定的克敌制胜的谋略,这种人可称之为国体,殷商的伊尹、西周的吕望就是这样的人物。兼有德、法、术三种才干,而三种才干却都稍差前者,其品德足以为一国的表率,其法律足以匡正基层社会,其谋术足以应变各种事物,这种人可称之为器能,郑国的子产、魏国的西门豹就是这样的人物。兼有三种才干的某两项,并且各自有自己的流派,在清节家流派中,不能宽宏大量,喜欢对人讥笑责备非难,分辨谁是谁非,这种人可称之为臧否,子夏之流就是这样的人物。在法家流派中,不能创新思虑建立长远规划,但能在具体官位上胜任,着意施展实现自己意图的技巧,这种人可称之为伎俩,汉朝张敞、赵广汉就是这样的人物。术家的流派中,不能创建制度垂示法则,但能在情况变化的时候想出具体的应变策略,权变智谋有余,公平端正不足,这种人可称之为智意,汉朝陈平、韩安国就是这样的人物。凡此八类人才,都是以德、法、术三种才能作为根本。所以虽然这些人的流派不同,但都是能够轻而易举地完成职责分内的事情的人才。能撰写文章著书立说,这种人可称之为文章,汉朝司马迁、班固就是这样的人物。能传承圣人的事业,而不能参与国事实施政事,这种人可称之为儒学,汉朝毛公、贯公就是这样的人物。辩论的方法和语言不合正道但却语言丰富应对自如,这种人可称之为口辩,燕国乐毅、汉代曹丘生就是这样的人物。胆量勇力超过众人,才能谋略高于众人,这种人可称之为骁雄,白起、韩信就是这样的人物。上述十二种人才,都是在臣子的位置上,善于使用各种人才的君主不包括其内。
主德者,聪明平淡,总达众材,而不以事自任者也。是故主道立,则十二材各得其任也。清节之德,师氏之任也。法家之材,司寇之任也。术家之材,三孤之任也。三材纯备,三公之任也。三材而微,冢宰之任也。臧否之材,师氏之佐也。智意之材,冢宰之佐也。伎俩之材,司空之任也。儒学之材,安民之任也。文章之材,国史之任也。辩给之材,行人之任也。骁雄之材,将帅之任也。是谓主道得而臣道序,官不易方,而太平用成。若道不平淡与一材同用好,则一材处权,而众材失任矣。
主德,就是聪明平淡,统领提拔众多人才,而不是亲自担当起处理日常事务的工作。所以主德之道确立,那么上述十二种人才就能各自按照才能得到任用。具备清节家品德的人,被放到官位尊显的师氏位置上。具备法家才能的人,被放到主管刑狱的司寇的位置上。具备谋划才能的人,被放到三孤的位置上。德、法、术三才具备的人,被放到三公的位置上。三才具备但比前者稍差的,被放到冢宰的位置上。褒贬人物评论是非的人,其地位比师氏要低一等。善权变智谋的人,其地位比冢宰要低一等。能在具体官位上胜任的人,被放在司空的位置上。具有传播圣人之业才能的人,被放到安抚百姓的位置上。具有撰写文章才能的人,被放到国史的位置上。具有论辩才能的人,被放到行人的位置上。骁勇雄悍的人,被放到将帅的位置上。这就叫做主德之道确立为臣之道井然有序,当官的不改变为官之道,太平盛世因此就建立了。如果主德之道不是平静中庸而是偏好某种才能,那么就会使具有某种才能的人得势,而其他众多的人才就不会被任用了。
文章来自梁满仓译注版《人物志》中华书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