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科幻悬疑】《羲和母仪》 (八、尾声)

2021-10-24 15:39 作者:李心乱  | 我要投稿

       我们眼前的这如城市般宏大的机械工程,就是母怡它们在与火星最邻近的星球——地球建立的一个超级粒子加速器。

      它可以创造一个直径纳米级别的微型黑洞,然后将整个地球吞噬进去,制造出一个被人为设计的裸奇点。

       这个裸奇点的质量与地球相同,因此它会待在地球原来的轨道上。

       同时,它对物理定律的干扰范围可以覆盖整个太阳系,形成一个跟随太阳系移动的“精细空泡”。

       当然,现在地球的二十亿人口,也将成为牺牲品……

      “可惜,地联政府没人敢去承担摧毁地球与二十亿人口的历史责任,于是他们决定执行第二项计划,至少不用亲手毁灭自己几十亿人民。”

      母怡说到这里,表情有些落寞,它心里也清楚,它此番是拾起了政府遗弃的屠刀。

      但仔细想来,地联政府的“火星逃逸计划”与“裸奇点计划”又不相违背,反而相辅相成,天问空间站与羲和市的建立恰恰是毁灭地球的前提条件与出路措施。

      或许,联合政府其实一直知道母怡的存在,只是想找替罪羊,故默许其行动?

      然而碑文并未提及粒子加速器的位置,因此母怡寻找多年,最终在地球的罗布泊戈壁下找到了它,并完成了修复。

       但修复后却发现,设备的启动方法在它未获取的那部分碑文中,因此前往火星一面刺杀科学家阻止研究所的修复进度,一面寻找机会发现并破解最后的碑文。

      结果,我与老包误打误撞,送上了门……

      听完母怡的话,我和老包都沉默了,一时竟不知该说些什么。

       这是一道残酷的选择题:带着天问空间站步入末日,抛下地球几十亿人再想出路?还是摧毁家乡地球及上面的几十亿人口,为的是保证天问空间站那几千万幸存者能够继续延续人类文明?

       地联选择了前者,母怡选择了后者,但没有人敢说自己是正确答案……

      “时机总是到了,该知道的你们也终于知道了。这些秘密在我心里憋了几十年,未曾想过,说出来时,竟如此舒心轻快!”

     母怡一边难掩如愿以偿的神情倾吐而出,一边看着那宏伟的超级粒子加速器。

     而它的背影顿时也宏伟起来,这一刻我想我是真的对它为了实现这个计划利用我们所做的一切,一笔勾销了。

       我的脑海竟涌现了之前那个梦与梦中的那位女神的浮像虚影!

      那位雍容华贵,英姿飒爽,驾驭赤龙,携同太阳,巡游苍穹虚空的古代女神!

       我记起来了!

       那是我还在地球的童年,母亲向我讲起的一个故事——“流传于古老东方一个强大悠久的国度,其神话传说中有一位太阳女神与制定时历的女神,亦是该国传说中最早的天文学家和历法制定者,他们称为“羲和”!

       亦是天问空间站羲和市名字之由来!

      羲和每天为十个叫“金乌”的孩子,也就是太阳,套好六条赤龙驾驭的龙车,晨明时分从曲阿出发,定昏时分来到蒙谷,继而又赶往汤谷,帮孩子冲洗去一天的风尘,然后迎接第二个当班的太阳。

       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羲和与十个孩子严格按时度过每一个白昼,为人世送去温暖。

       母亲说这是所有善良、慈爱、自制、无私的伟大的母亲形象总和与模范。

       我猛然觉得眼前这位机器人母怡,竟像极了这位羲和女神!

      此际此刻,它虽是钢躯铁身,虽已不是完整人类,却比完整人类更完整。

       不,我不能再用“它”来称呼面前这位为拯救人类文明而愿意顶替下亿万人类血债,而奉献一切,乃至声名狼藉的铿锵巾帼!

       原来我不是爱她,那种爱太浅薄,太冷清,太自以为是,这一瞬我才明白——那是“敬仰”!

      “我想请你们帮我给地联政府带句话——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我帮他们做了,不需要再假惺惺尝试把天问空间站带走了,未来就请好好延续人类文明吧!”

       老包听后没说话,只是默默点头,我相信他已经有了自己的选择,也会帮他的机器“老妈”与女儿安排好后续的

     而我却陷入了迷茫之中,不敢想象几十亿人,包括自己生活在地球的母亲,皆于黑洞中湮灭……

      这就是“人间炼狱”吗?

      可我还有选择吗?他们又还有选择吗?人类文明还有选择吗?

      生命总是要经历生老病死的,连一块石头、一座沙洲,乃至一颗星球都难以长存,更何谈生命?

       但,信息可以长存!

       只要能记录下一个提纲并设法让它流传开,这段信息便能长存!

      躯体信息的提纲是基因,心智信息的提纲是文明、一个人如果在死亡消逝之前能做到这两件事,就是实现了所有可能的永生方式中最好的一个了!

      母亲还经常向我讲起一位东方哲学家的一个寓言故事,故事叫“鼓盆而歌”。

      一位称为庄子的老者在自己的妻子死后还能冷静乐观地敲打瓦盆,唱着悦歌,是因为他发现了生命诞生时,是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变化而有了气息,气息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死亡,与春夏秋冬四季规律变化是同一道理的。

       人的生命与其他一切生命一样,只是宇宙演变过程中的刹那之间,生与死也就没有了太多差别了。

       既然生死没有差别,那面对死亡也就没有必要悲哀,应该乐观看待,顺其自然。

      我在学校与局里学习如何收集、查阅与检验人证物证的刑侦科技的过程中,也感悟到一些。

      人类由60多种宇宙存在的元素组成,但这些元素经历几十亿年的演化,形成一种极致奇妙的组合,形成了人类这个“地球之灵长”。

       但宇宙规律必定也会毫不留情地发生在人类的身上,难以逃脱,从元素诞生,最终又回归元素……

       生于自然,归于自然;

       生于地球,归于地球;

       生于宇宙,归于宇宙。

       那包括母亲的地球亿万人类,回归了宇宙,与“羲和女神”一同拥抱太阳,为共同保护的人类文明送去温暖。

       兴许,这就是人类的归宿,文明的命运,“羲和”与“母仪”的涵义吧……


【科幻悬疑】《羲和母仪》 (八、尾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