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词典】体育

体育(Physical Education,Sports),体育人类学(Anthropology of Sport)
体育,即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社会文化活动。一般来说,体育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体育运动”(Sports),即促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互动的各种形态的身体活动,包括玩耍、娱乐、有组织的、随意的或比赛性的运动及土著运动和游戏。另一个是“体育教育”(Physical Education),即“学校中唯一以身体、体育活动、身体发育和健康为基本内容的科目”。二者在不同的场合中转换,前者出现于训练竞赛体系,后者则是教育系统的用语。
上世纪兴起的后现代主义人类学、社会学关注“身体”,认为“身体”是“灵”与“肉”的统合,自然和社会的整体。因此,体育人类学作为人类学与体育学的交叉学科兴起。体育人类学是运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对人类体育运动及其相关的身体知识、社会关系、文化观念等进行探讨和研究的交叉学科。体育人类学希望从从运动形式、运动技术、运动规则、运动组织和开展过程等方面入手,将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展开研究。早期民族志中就有涉及体育运动的部分,不过他们都是对“原始体育活动或体育文化”和“异体育文化”的研究,也有学者涉及“竞赛”、“游戏”等研究,如对切诺基人的壁球的研究、对巴厘岛斗鸡的分析等等。体育人类学正式作为一门学科,最早见于1985年美国人类学者布兰查德(Kendall Blanchard)和切斯卡(Alyce Cheska)撰写出版的《体育人类学》一书,他们认为,体育人类学的基础就是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研究的成果,探讨人类体育的发生、发展问题。具体说来,体育人类学有以下特征:第一,以田野调查和民族志为它的基本方法。体育人类学家需要通过参与观察、亲身体验以及深度访谈,通过深度融入到体育竞赛之中,通过民族志呈现体育活动、人们的体育观念等等。第二,体育人类学研究一定要与其社会文化所关联。体育中的身体体无法摆脱社会文化体系、国家政治经济体制乃至全球体育制度的规训与导向,而不是剥离开社会文化体系的纯粹的生物事实和个体。身体不仅仅是个体的,更是社会文化的,更是政治的。如果脱离了社会文化和政治语境,我国在奥运会等国际体育赛事上的各种项目的成败都没有意义。第三,体育人类学对世界体育活动的多样性保持关注。人类学是研究“他者”的学科,从研究“无文字”、“原始”的文化到“本文化”、现代都市社会,再到格尔茨提出的“地方性知识”概念。人类学家逐渐形成了对“地方性”、全球“文化多样性”的研究主线。在“地方性”和“文化多样性”的指导下,体育人类学试图研究各个族群、地区的差异性体育运动,以及其背后反映的族群性、地域性特征,以及将不同族群整合起来的共同体育文化,世界体育文化特殊性与普遍性之间关系等等。